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模糊测定——以风暴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慧  赵昕 《中国渔业经济》2009,27(4):105-110
本文以灾害经济学、海洋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在分析海洋灾害损失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价指标体系;以数量级为灾害损失定级标准,建立风暴潮灾害模糊灾度5级分类表,简化了现有的损失单一因子模糊灾度计算公式,并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进行定级分类,给出了实用性较强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损失等级模糊定级测度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害为例,创建基于涝渍过程的逐日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量化评价与灾损量化评估模型,探索区域农作物涝渍灾变动态监测评估的天气学方法。[方法]基于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变过程解析,以过程灾变判别指标为基础,采用基于假设的滚动模拟寻优、实际灾情验证与个例分析等方法,厘定轻度涝渍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构建油菜春季涝渍过程逐日灾变等级指标; 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构建对应的灾害影响量化评价模型和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 基于个例分析,验证指标及模型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的吻合情况。[结果]湖南省轻度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为144; 不同县涝渍灾变等级阈值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受灾频率越低,洪涝脆弱性越低,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阈值越高; 基于受灾天数和重灾天数的灾害影响指数都表现为结荚期涝渍对油菜减产率影响更大,且两者的空间分布形势都与各县年平均减产率的空间分布形势基本一致; 个例中,基于指标的全省重灾站数百分比的时间演变与实际灾情记录一致,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的结果也与实际灾损相匹配。[结论]油菜涝渍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指数及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实现了对涝渍灾变过程等级的动态监测、影响与灾损的量化评估,为基于天气学方法开展区域油菜涝渍灾变等级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撑,同时为历史灾情资料的补充和量化及灾情记录的再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武都山区农业冰雹灾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武都区1971~2010年冰雹资料入手,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 得到冰雹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 最后得到冰雹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区冰雹危险性等级由西北1 600m以上高海拔区向 东南及低海拔区递减,和冰雹路径相符,冰雹灾害风险等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结果为预防和减轻冰 雹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齐敬霞 《中国农史》2002,21(4):108-109,91
现有的灾害史研究 ,虽起步较早 ,但大多属于资料整理性质 ,且多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规律性分析和总结 ,如《中国地震资料汇编》、《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以及一些地方性史料汇编。一般而言 ,自然灾害具有两种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 ,一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现象、等级 ;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现象对社会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说 ,研究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重要性超过了它的自然属性。然而 ,长期以来 ,对于自然灾害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史上相对薄弱的环节。现有的主要成果大部分还是属于史料排比性质 ,一般采取…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雨洪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属性特征,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3个方面构建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采用云模型与物元分析方法耦合建立了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的云物元模型,并对南京市2011—2016年的雨洪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得到历年南京市的雨洪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南京市夏季的城市雨洪灾害风险都处在较高的等级,且南京市遭受高风险等级的雨洪灾害的可能性也在逐年增加。从改善排水管网密度、加强雨水蓄存设施建设、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加大市政防洪投入和提升城市雨洪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南京市雨洪灾害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风暴潮灾害综合损失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风暴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并确定灾害损失等级。论文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模型,综合考虑灾害损失性特征和承灾体脆弱性特征,建立经济损失等级和人口损失等级的联立方程组,对1998~2009年风暴潮灾害数据进行拟合和验证。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显示,直接经济损失、地区经济密度与风暴潮的经济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受灾人口数、人口密度与风暴潮的人口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密度与人口损失等级呈负相关关系。论文认为,在综合损失等级划分依据和标准下提出的微灾、小灾、中灾、重灾、巨灾五个等级可较为准确地刻画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明代农业自然灾害之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明代农业灾害的状况从时、空上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灾害的特征与成因。文章认为,明代社会中后期遇到了以旱、蝗害为主体的、高频次、高速率、高幅度的农业自然灾害的挑战。这种穿透力甚强的农业灾害呈现出普遍性、不规则的周期性、复杂性、伴生性、积累性诸特征。造成这种灾害频仍的直接原因是气候的变迁与反常,而灾害之加剧是由屯垦、围湖、滥伐等致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行为所引起的。另外,水利不修、吏政腐败、庶民地主的衰落使得御灾能力减弱,也应是因灾为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政史经典《尚书》的名篇之一,其对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史料。西方对《禹贡》的译介历时久远,翻译了有关中国古代土壤辨识、农业特产、农赋等级、桑蚕养殖、水土治理等农业史料,其形态包括译文与注释,注释部分内容丰富。因时代与译者的原因,译介有些全面细致,有些较为简略,有些亦有讹误。这些译介是西传最早的中国农业资料。相关研究对于中西农业交流史、中国农业文献史等研究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载有丰富的有关农业灾害方面的内容。从中可见农业灾害的类型有洪灾、霜雪灾、雹灾、雾灾、旱灾、虫灾、风沙灾等名目。这些记述多能和《春秋左传》等先秦文献的记载相对应。书中提出自然界的万千生物各有其运行的规律,人们应当认识这些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才能避免灾祸的发生。在揭示违背时令将招致灾害时,蕴涵有一定的灾害预防思想。认为要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就要有一个立足于长远、防患于未然的长效措施,要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有节制地开发。《吕氏春秋》还包含有正视自然灾害、因势利导、从容应对灾害的思想。该书是先秦典籍中惟一可知确切成书年代的著作,它对于研究中国灾害史和环境史有重要的作用,书中的灾害防御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灾荒频发的国度,救灾救荒活动因而成为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农业灾害史是中国经济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农业灾害和减灾救灾方略的研究,早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农业灾害风险展开评价,为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引起湖南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旱灾、水灾、风雹灾、病虫害和霜冻5个主导因子,分别分析2009—2016年各主导因子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变化趋势,并通过受灾率、成灾率、灾害脆弱度、灾害经济损失所占比重和因灾缺粮人口所占比重5项指标构建农业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整体评估该省农业灾害风险度,同时采用DEA中的CCR模型进一步对全省抗旱防洪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9—2016年,在湖南省5个农业灾害风险主导因子中,旱灾和水灾是受灾率和成灾率均较高的两种灾害,风雹灾、病虫和霜冻的受灾率和成灾率相对较低。水灾的发生频次最高,风雹灾和病虫害发生频次较低。(2)2009—2016年,湖南省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灾害风险。其中,2013年农业灾害风险度最高,为0203。2015年,风险度最低,为878。农业灾害脆弱度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由2009年的6100%降低到2016年的5416%。(3)2009—2016年,湖南省抗旱防洪效率值波动较大,在2010、2011和2013年抗旱防洪效率值为100,这些年份湖南省在抗旱防洪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最佳状态,其他年份抗旱防洪效率均相对较低。(4)研究阶段内,大部分年份存在排灌动力机械台数和农用柴油使用量投入过多的现象。2012、2014—2016年,存在受旱灾未成灾面积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该省农业灾害发生较频繁,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应提高对农业灾害的防范意识,减少农业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雷减灾能力4个方面确定13个评价指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实现定量化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应用闪电监测资料、土壤数据库资料、GTOP30数据集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和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基于目标、准则、指标层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方法获取指标权重,定量化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雷减灾能力强弱,研究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并完成等级划分。[结果]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西部高于东部,整体呈现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其中西部的水城、六枝、普定、晴隆以及贵阳的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中北部为高风险区,次低及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威宁及赫章西部区域、开阳东北部、平塘中东部、独山、荔波、万山、玉屏、碧江、思南、石阡、沿河的部分区域。[结论]通过灾前风险识别,可针对性的制定综合对策,为提高贵州省雷电灾害防御能力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灾害史研究已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学界对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回顾展望、趋势判研、热点追踪等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分析。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百年中国灾害史研究的演变趋势与发展阶段;通过统计灾害史研究中的突现词,分析各阶段重点研究领域、研究主题与研究方向;从灾害特征切入,以长时段为研究尺度,理清中国灾害史研究的演进理路与发展趋势,反思当前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思考破解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15个省份50个区县的524户农户的入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对农业灾害的认识和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总体持肯定态度,政府灾前的预防宣传与灾后救济服务越到位,则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的满意度越高;性别、家庭年总收入、主要从事农业类型、所在地区灾害风险发生频率、有关部门对潜藏灾害的预防工作都非常显著地影响了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的满意程度;农户受自然灾害风险的威胁越大,对农业减灾的需求越迫切和强烈,对农业灾害的赔偿越满意。  相似文献   

15.
灾害信息的收集奏报是国家治理灾害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明代农业灾害发生后,地方各级政府及里老、生员等基层民众,通过口头汇报、文字陈述和图文结合等方式,按照逐级奏报、先赈后奏、越级奏报等多种路径,将农业灾害的发生时间、种类特征、波及范围、受灾程度、社会危害、应对举措等重要信息及时奏报朝廷。这不仅可以确保朝廷及时获取详实的农灾信息,而且有利于朝廷作出有效的决策应对,以纾解灾民颠危、保障灾区生机、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当然,明代农灾信息奏报也存在匿灾不报、谎报灾情、报灾迟延、留中不省等问题,尤以明季衰世之际更趋严重,以致农业灾害失于治理,甚而引发庶民离乱,加速明朝败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电致灾因子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加强农村地区雷电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结合2013—2017年云南省近5年ADTD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云南省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各地区雷电易发等级,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农村雷电致灾成因和灾害分布规律。[结果]地闪活动是影响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近5年农村雷电灾害占总雷灾起数的40. 61%,损失类型表现为雷击导致的人身伤亡损失,主要分布在农田、树下、山坡及水域附近等野外空旷区域。[结论]农村雷电灾害与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还与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紧密相关,通过完善农村地区防雷设施,加强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实施农村防雷减灾示范工程等能够有效防御和减少农村雷灾损失。  相似文献   

17.
民初的安徽灾害频仍,给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危害。以地方志及相关文献所载史料为基础,并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民初安徽主要农业灾害概况,进而探究民初安徽主要农业灾害的防控技术与政策。研究表明,民初安徽在主要农业灾害的防控技术与政策上未能有所创新,多为继承与改进前代成果。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为精细,同时注重官方、民间的合作;并且强化行政命令在灾害防控中的作用,以督促地方谨慎应对,并充分发挥灾害防控中的团体协作。  相似文献   

18.
试点缘起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淮河下游,农业人口占70%。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淮安市,是农业灾害多发地区。据气象资料显示,淮安市七年一大灾、四年一小灾。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我国即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灾害频度之繁、强度之深、广度之大,世所罕见。可以说,在我国几乎是无年无灾,无年不荒。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抗灾救荒史。与此相应,我国又是一个“荒政”书籍极丰富的国家。为了“古为今用”,笔者对我国的“荒政”文献资料进行了一些研读,并“东鳞西爪”记下粗浅心得体会。这里,简要评述两部被专家学者称道的“荒政”名作,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热作产业抗灾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热作产业带米了严重的损失,受灾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为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热作产业主管部门和农场职工、农民群众迅速行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已由应急抗灾救灾转入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由于灾害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