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一个由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构成的混合寡头垄断市场,政府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管制,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技术和清洁技术进行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份比例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危害系数的大小。此外,清洁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然而,清洁技术的使用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产生负的外部性,导致行业利润下降,而且排污许可价格也有可能上升,这都不利于激励企业采用清洁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学模型,探讨在环境管制条件下一个非生产性企业最佳的清洁生产技术授权策略和社会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在环境管制条件下,特许权收费合同是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佳选择。排污许可证价格在特许权合同形式下最低,而生产企业的利润最高,因此能够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并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质量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第二,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因贸易方式、要素密集度、污染程度不同存在差异。第三,通过引入生存模型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具有负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有利于延长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考虑消费者环境意识和绿色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完全覆盖的双寡头垄断市场背景下,基于博弈分析方法研究绿色差异化产品的定价与绿色度决策。分析厂商的行动顺序、消费者环境意识和绿色生产成本的变化对产品绿色度、价格、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低绿色度厂商的角度看,自身先动情形最有利;从高绿色度厂商的角度看,同时行动情形最有利;从政府和消费者的角度看,低绿色度厂商先行情形下产品整体绿色度最高、价格绿色度比较低,此情形对政府和消费者均最有利。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生产成本的降低,两家厂商选择的产品绿色度及其差异、两种产品价格、两家厂商利润均增加。  相似文献   

5.
借鉴Hsieh和Klenow(2009)的方法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价格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并有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及非国有企业的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度相对较高;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出口增长,导致国内要素应得收入补贴了国外消费者。因此,提升贸易利益、惠及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研究了非对称寡头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问题。在非对称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假设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寡头企业的非线性定价行为与市场均衡。双寡头企业都基于各自边际成本的最优非线性价格,以及实现福利最大化的价格和竞争性均衡价格,其价格套餐都会发生交叉,进而产生市场分割。以此为理论基础,在综合考虑价格规制目标、可实施条件和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非对称双寡头垄断行业价格规制的总体思路设计: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应采取非对称价格规制,双寡头企业的规制价格套餐交叉导致的市场分割,会有利于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品牌的质量信号特征及信息传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产品市场中,品牌具有优良的信号特征,所传递的信号可信、清晰、敏感、直接.通过分析品牌建设的成本表明,质量越好的产品建立品牌的成本越低,厂商建设品牌的意愿越强烈,品牌建设情况能够达成产品质量分离均衡.品牌可以作为有效传递质量信息的信号来发挥功能,降低消费者的质量信息搜寻成本,即交易费用,从而改进无品牌情况下的消费者福利状况.在内部质量信息失效的情况下,品牌是质量信号传递更为有效的途径.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一个品牌长期拥有良好的品牌信用,就表明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优良.而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消费者,如果搜寻高质量产品的成本较高,就愿意购买高价格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8.
已有研究认为,价格和广告对于解决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和医疗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价格和广告对医疗产品和服务这类经验品的质量信息传递是有局限的,并表现出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厂商采取“高价格、低广告投入”策略,而提供低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厂商采取“低价格、高广告投入”策略的特征.对于具备完善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价格的确能起到传递医疗质量信号的作用;但是对于不具备完善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广告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传递质量信号的作用;同时,医疗服务市场上存在逆向选择的可能,广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选择,而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优质医疗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并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医疗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只要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公司就能从承担环境责任中获利,获利的多寡取决于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进一步将修正扩展到多国模型,结论显示:只要满足上述条件,跨国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产品,全球市场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总收入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利润率水平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企业出口不仅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受到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会对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有损其出口竞争力。然而,现有文献较少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尤其缺乏相关经验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扭曲税”的理论框架分析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认为:要素价格扭曲会阻碍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削弱更替竞争的效率提升效应,使得大量低效率企业不能进行市场出清,同时还会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而不利于企业通过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来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国内需求增长产生的本地市场效应、需求引致创新效应、经济集聚效应等不仅能促进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还会弱化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采用中国1999—2007年工业企业以及2007—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的要素价格扭曲(包括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价格扭曲)程度与其出口竞争力显著负相关,同时,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与企业的市场退出和技术创新概率也显著负相关,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会显著抑制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存在阻碍低效率企业市场退出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内需增长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且能显著弱化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抑制作用;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资本价格扭曲对融资约束较低的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相比私营企业),而劳动价格扭曲对劳动报酬占比较低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相比国有企业),要素价格扭曲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劳动价格扭曲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比资本价格扭曲更大。相比于以往文献,本文拓展和深化了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从内需增长的角度为深入认识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要素价格扭曲的企业出口竞争力抑制效应及其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各地应持续深化各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切实缓解各类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持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的背景下,分析有无政府补贴时制造商环保努力对各节点企业价格、需求、利润等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补贴在各类最优策略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环保努力能提高两类产品销售价格、扩大新产品需求,但对再制造品需求无影响;存在最优环保努力水平,使无政府补贴下制造商及系统整体利润最大;一定范围内补贴能遏制环保努力导致的再制造品销售价格上升,但对新产品价格无影响,且对零售商来说高补贴未必能带来高收益;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制造商环保努力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影响产品需求和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的背景下,分析有无政府补贴时制造商环保努力对各节点企业价格、需求、利润等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补贴在各类最优策略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环保努力能提高两类产品销售价格、扩大新产品需求,但对再制造品需求无影响;存在最优环保努力水平,使无政府补贴下制造商及系统整体利润最大;一定范围内补贴能遏制环保努力导致的再制造品销售价格上升,但对新产品价格无影响,且对零售商来说高补贴未必能带来高收益;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制造商环保努力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影响产品需求和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要素比价扭曲的现实,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及相关比较利益扭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能源机会成本与环境容量资源成本两个层次构建估算体系.研究表明,我国在此类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发生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和比较利益扭曲.环境代价内部化是矫正扭曲的根本途径,但由于我国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定价权,且出口额对出口价...  相似文献   

14.
环境管制是政府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工具,企业是否选择更优的环境效率生产方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能力,更取决于政府环境管制力度的大小。本文在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0—201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后,借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发现,政府环境管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环境效率也呈现一定程度上的空间集聚现象,传统的面板回归模型因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而低估了这一作用。由于排污费征收制度不尽合理以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存在,目前排污费收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业环境效率。因此,中国应根据区域间的空间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应充分考虑相关产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科学地制定产业规划和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形成跨区域间良好的环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莹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2):32-37
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往往与企业选择的环境战略有关。拥有过程创新和执行修改能力、跨职能管理和整合利益相关者的组织能力的企业,如果选择机会追求型的企业环境战略,则可通过环境技术创新和产品管理为企业带来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信息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为基准,进而推导在价格自由和信息不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最后研究存在价格管制和信息不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通过三种情况下,垄断厂商最优销售合同及不同类型消费者剩余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管制价格不影响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量,但影响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剩余,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政府应根据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进行相机价格管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加强环境规制抑制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负向影响。(2)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存在策略性竞争行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以逐底竞争策略为主,而分区域来看则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体现为差异化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则以逐底竞争为特征。(3)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放松环境规制将会对邻近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化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指标体系和工业绿色化指标体系将异质性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化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政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化起抑制作用,不存在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可通过技术创新"挤出效应"抑制工业绿色化;公众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化关系只有中介效应,且公众型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促进工业绿色化;异质性环境规制驱动工业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研究结论经稳健性检验依然不变。研究认为:在推进异质性环境规制驱动工业绿色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公众型环境规制驱动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同时应有效规避市场型环境规制驱动技术创新"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竞争既可能促进环保,也可能导致污染转移等消极后果。国内外污染转移日益增多使得弱势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危害整个环境。为充分发挥各竞争主体的积极性,变消极环保为能动环保,应以衡平理念指导环境规制竞争。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环境规制竞争的体系,但还存在失衡问题。完善环境规制竞争体系,必须协调好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保护合理竞争和惩治非理性竞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合规成本理论,围绕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的出台,采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截面回归实证考察了“史上最严环保法”的股价冲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发现:(1)“新法”颁布和实施均造成了显著的股价冲击;(2)“新法”颁布事件窗口,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加剧了股价冲击,上市公司外部的环境执法力度缓解了股价冲击;(3)“新法”实施事件窗口,盈利能力缓解了股价冲击,环境执法力度与股价冲击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新法”颁布表现出政策冲击效应,而“新法”实施表现出信息发现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决策的过程及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