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中国2003—2011年银行业宏观数据,运用Deep and Schaefer(2004)的流动性转换方法,构造银行流动性创造及其影响因素的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银行规模扩大、盈利水平提高有利于增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信用风险和资本充足率提高不利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国有银行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创造能力;通货膨胀上升、银行集中度提高不利于银行流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下宏观经济因素、风险偏好、资产规模对银行规模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GDP的增长率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基本一致,股份制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为有效,同时资产规模与银行规模效率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我国银行危机预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认为银行危机预警属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范畴,所以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冲击以及银行业自身运营状况两个方面,选取8个宏观经济指标和5个大类、13个分类银行体系自身指标构建起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银行规模、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我国国有银行资产规模占据绝对优势;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好于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管理水平落后于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和创新能力分别与银行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15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对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从风险管控指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来看,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银行规模、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6.
影响银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银行内部自身的原因。在影响银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中,银行业税收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利用Panel-Data模型分析现行税制对中小商业银行盈利性、资产流动性及资本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走强,中国银行业蓬勃发展。本文以未来宏观经济走势、银行业发展以及风险防范三方面为基础,旨在选择一支适合投资者的银行业股票。并从微观角度评价、预测该公司的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8.
银监会的重要职责就是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将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作为对商业银行预警测试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选取商业银行营运状况风险预警系统的具体指标,构建以银监会为监管核心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受经济增速放缓、微观企业结构调整影响,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不良贷款率逐渐逼近银行业2%风险警戒线,由此催生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需求。作为一种更市场化、批量化、透明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证券化能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效益,缓解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然而,国内有关实践受会计处理不一致、信息披露不完善、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需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逐步消除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切实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从相关指标分析和市场反馈信号两个方面对西安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对西安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就流动性过剩对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银行体系中,农村商业银行无论从经营管理能力还是从银行实力上来说都是银行体系中的弱势群体,从2013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出现持续“双升”局面,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稳居榜首,不良贷款率在不断提高,表明信贷资产质量在不断下降,尤其是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就预示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风险可能会更大。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必须从抑制信贷资产盲目扩张、规范银行高管职业行为、建立信贷质量追责制度、加强贷后管理等方面加强信贷资产的管理,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上市商业银行在投入、产出两方面均存在影响成本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流动资产的系数表明,银行在资产运作中收益与风险的紧密相连导致该产出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并不明确,从而可以推断紧缩的货币政策未必一定会对银行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菡 《西部金融》2012,(6):80-82,86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其中,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一个包括银行资本监管、银行部门以及一个非有效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资产价格和最优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银行资本监管对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效应均产生了显著影响。面对资本充足和资本不足两种银行体系,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对通胀和资产价格的反应程度明显不同。特别是当银行体系受资本监管约束时,最优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比在资本充足情形下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很行危机理论普遍认为银行的破产不是由于自身缺乏流动性,就是因为系统的总体流动性短缺,忽视了银行破产本身也会产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政府对处于破产危险中的银行进行救助会改变银行系统的总体流动性状况。当救助行为不恰当时,反而会使总体流动性收缩,导致更具流动性的银行倒闭,甚至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也是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基本通道。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得1997年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凸现。流动性资产过剩引发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商业银行收益率下降。本文从存款和贷款两个角度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了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等多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要解决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转换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宏观调控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国家经济的一整套运作过程。商业银行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载体,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宏观调控也必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变化,如使区域风险变化,企业风险增加,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个人按揭贷款质量风险增加等。总的来说,在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可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实行有效的资产经营策略;大力发展个人资产业务;审慎拓展投资业务;实施有效的负债经营策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风险也在发生变化:不良资产比重偏高,信贷风险大;信贷投向过于集 中,组合风险加大;表外业务风险难控。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立银行间合作机制不失为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银行间合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