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商业》2005,(2):22-23
在日本7-11,其门店的系统每天固定五次收集天气动态信息,目前日本本土的所有7-11门店都仰赖店内的计算机联机系统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慕 《市场周刊》2005,(22):16-16
7—11作为日本的主要零售商伊藤洋华堂下属公司。成立于1973年。日本7—11把各单体商店,按7—11的统一模式管理。自营的小型零售业例如小杂货或小酒店。在经日本7—11许可后。按日本7~11的指导原则改建为7—11门店,日本7—11随之提供独特的、标准化销售技术给各门店,并决定每个门店的销售品类。  相似文献   

3.
<正>大大小小的便利店遍地都有,为什么7—11与众不同?今年2月.全球便利老大——7-11拿到商务部批文,成为第一家获准在国内开展特许经营的外资零售企业。1927年创立于美国的7-11,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1964年,推出了便利服务的“创举”,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自此,7-11传奇性的名字诞生。1972年5月,日本7-11的第一家门店在东京开业。从此,作为“儿子”的日本7-11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强大。而美国7-11却因市场操作失败而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1992年,作为加盟者的日本7-11正式当家作主。现在,它的业务遍及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共设立了23000多个零售点,每日为约3000万的顾客服务,稳居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的宝座。  相似文献   

4.
刘丽琴 《中国市场》2007,(34):56-58
<正>近两年,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发展。在京城,联华快客拥有约140家门店,好邻居开出约130家,日本7-11约有50家门店。而很多大型连锁企业如物美、京客隆也都设有社区店即便利店业态,物美在京就约有300家网点,而京客隆也有130家左右。  相似文献   

5.
7-11连锁店(7-Eleven,Inc.)是国际著名的便利店和特许经营企业,该公司在1927年成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7-11的名字起源于1946年,从那时起其连锁店的营业时间延长为早7点至晚11点.而现在,7-11在北美就拥有5700余家门店,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拥有1.39万多家便利店,所有门店的营业时间都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7-11从1981年开始进入香港市场,1992年开设了深圳市的第一家加盟店,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设了430家便利店和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6.
吴明 《销售与管理》2010,(12):32-36
作为日本最大的商业连锁店,7—11便利店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为什么美国7—11衰落,而日本7—11却走向辉煌?究竟是什么使日本7-11(伊藤洋华堂)化腐朽为神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坐便利店业第一把交椅的?  相似文献   

7.
正Marketing的明天线下市场(五感、体验、公关、跨界)在网购大举冲击下,线下市场充满了悲观情绪。我们的确目睹了2013年实体商业的惨况:罗森关闭约30家门店。淮海路30余家店关闭。7-11门店拟关闭20家。沃尔玛中国拟关闭25家门店。家得利关闭20家门店。有人预测:未来三至五年全国有近  相似文献   

8.
何燕  宋周 《商场现代化》2006,(6):148-149
随着电子商务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解决在线零售的配送、安全、支付等问题已显得日益突出。日本7-11便民连锁店在这一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可以为我国在线零售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一、7-11模式概况介绍对于7-11连锁店,或许大家不太熟悉,根据以下的数据也许可以增加对它认识:根据最近的股市行情,“大荣”(日本著名超市公司)股价400日元,“伊藤洋华堂”11000日元,“7-11”日本方便连锁店公司为20000日元。之所以有这大的差别,与7-11公司能紧跟信息化、网络化潮流是分不开的。1999年,7-11公司同“通贩”、“雅虎-日本”等公司共同设立名为在线零…  相似文献   

9.
日本7-11便利店市场扩张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年日本零售市场上,传来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日本7-11便利店以高达2.2万亿日元的销售额终于超过大荣公司,荣登日本零售业榜首.成立于1973的日本7-11便利店多年来一直高速成长,至去年底已在国内开设了8600余家便利店,并于1991年控股美国南陆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近些年,日本7-11便利店又将市场扩张战略从有形店铺转移到无形店铺--电子商务上,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挖掘日本7-11便利店成功的奥秘,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便利店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成立于1973年的日本7-11便利商店公司,其店铺数已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家单体店,发展到现在的8000家,年销售额约为2万亿日元.在日本,每天光顾7-11店铺的消费者有700多万人次,全年合计26亿人次,相当于日本人口总数的20倍.日本7-11的经营触角早已伸出日本,在2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店.除了开拓商品零售市场外,日本7-11店铺的便民服务措施也是非常令人称道的.7-11店铺普遍营业时间长,24小时昼夜不休,其他服务项目还有“宅配便”(送货上门)、冲洗胶片、代收水电费、代售邮票、代售音乐会票、代售飞机票、代办旅游事务、代售滑雪索道券、温泉券等.  相似文献   

11.
7—11便利店的经营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7—11便利店简介日本7-11便利店公司是1973年由日本大零售企业集团伊藤洋华堂设立。7-11便利店除了经营日常必需品,还协助所在地区收纳电费、煤气费、人生保险费、广播接收费、水费、日本快速通信费、日本国际通讯费以及国际标准通信费等。到2003年底,在日本国内的加盟店已发展超过10000家,成为零售业最有竞争实力的连锁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2.
《北京商业》2006,(1):24-24
北京市社区商业的良好发展趋势吸引着世界零售巨头的目光。据了解,家乐福集团旗下的迪亚天天便利店,2004年就已经在北京的居民小区中开设了60家门店,几乎每周都会有一两家新店开张。全球最大的7-11便利店也已悄然进入北京社区,发展势头迅猛。西单商场未来还将再开多家社区型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13.
《销售与管理》2007,(4):4-4
2月上海新建商品房均价下跌较上月回落4.6%;广州110家门店易主7—1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诸多的大型超市。在日本,超市凭借着可大量采购来降低零售价格的优势给便利店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便利连锁门店数的增加,厂商若能提供差异化商品,必然有利于便利店的发展。因此,日本便利店便与厂商协同开发商品。在7-11与"日清食品"的协作案例中,便利店与厂商都得到了发展。日本便利店与厂商协同开发商品的体制包括鲜食商品开发体制、NB商品开发体制。这种体制下许多科技手段应用于鲜食商品生产,从而保证了产品及时供应,充分发挥情报系统和商品企划员的作用,使便利店与厂商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农历的节气立春仿佛是严冬的休止符,今年的春节过后就是立春,严寒了一个冬天的天气开始回暖。对家乐福而言,却并非如此。短短两周时间,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这可能是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罚款。然而,在家乐福遭遇如此危机时,其全国一些门店还存在虚假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新技术条件下发展零售业,是每一个业内人士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日本7-11便民店在这一领域的做法,希望对国内的同行有所启发. 一、7-11概况 7-11便利店建立于1973年,是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在整个日本经济不景气及大部分零售商微利的境况下,克服了种种不利条件,到今年二月份为止,其销售额与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了4%和15%.去年它的税前利润比其他零售商高出一倍多.7-11店能取得如此业绩,首先应归功于它的科学、谨慎的战略管理.以扩张为例:其他同行如Lawson,FamilyMart(这两家分别是日本的第二大、第三大零售商),十年以来他们盲目开设新店,占据了大量的资金,财务负担加重,以至于在经济不景气时经营困难,最近这两家店不得不关闭了数百家分店;相比而言,7-11在这方面极为谨慎,正如7-11的主席ToshifumiSuzuki所说,如果销售前景不太好,他将不会考虑另开新的分店.决策的谨慎最终反映在7-11的财务状况上:7-11的负债率特别低.  相似文献   

17.
王逸凡 《光彩》2010,(8):41-42
7-11不仅是一家便捷的零售商店,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新颖的生活方式在日本和中国台湾,无处不在的7-11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7-11的目标顾客——单身的上班族来说,有时候忙起来,连午、晚餐都干脆去7-11买便当或各类小吃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丁利国 《商界》2011,(6):134-137
日本的7-11在灾难时期挺身而出,成为震后孤岛社区稳定的核心。"我想告诉妈妈,地震后日本并没有出现大肆涨价的情况。我在‘7-11便利店'打工。店里在地震后开始免费为来店的客人提供水和食物。"日本地震后三天,中国留学生张某如是在微博上留言。  相似文献   

19.
便利店是什么?不就是开在小区拐角的夫妻杂货店吗?——那里面卖的无非是饮料水果鸡蛋针头线脑手机充值卡等等。可以这样理解,便利店和杂货店有相同之处,但广义来讲便利店已经是一个连锁加盟的行业。世界便利店巨头“7-11”迄今已经拥有近3万家加盟店。有关资料显示,“7-11”在日本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7%,  相似文献   

20.
我国便利店是在超市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上海本土便利公司则是在向“罗森”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发展速度,“徒弟”完全超越了“师傅”.“全家”与“7-11”的进入,正在改变上海便利店的竞争格局.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6月份,上海十个便利店品牌(好德、可的、快客、光明、良友、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在市内开发的便利店有4807家,其中,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四个海外品牌有1347家,已占上述总门店数的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