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不断加剧.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有:美国储蓄率较低而东亚储蓄率较高、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使美国资产价格膨胀、美元在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等.全球经济失衡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确定性,中国必须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提高经济的自我保护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明显不均衡的背景下,2011年2月在巴黎召开了G20国峰会,初步确立了衡量经济内部失衡及外部失衡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发现当今国际经济的外部失衡主要是由国际贸易分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所导致。而结合这些指标分析中国的贸易顺差,不难看出,其成因主要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居民储蓄率、财政赤字等因素相关,之前被夸大的人民币汇率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国际经济走向“再平衡”的进程中,中国应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促进内外均衡,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失衡?已有文献分别从收入分配失衡、储蓄过度、资源要要素价格扭曲、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扭曲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然而,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失衡的本质在于收入分配的失衡,而决定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在于国内的权力配置失衡和全球的权力配置失衡。国内的权力失衡会导致资源和收入向政府、国有垄断企业、资本所有者、企业主等经济主体的超额分配,使国内收入分配失衡。收入的失衡就会引致中国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出口。而美元霸权又导致全球资源向美国配置,并使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得以维持,从而加剧了中国的贸易和资本顺差。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内外失衡的类型,要综合考虑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两种状态的结合。在经济实际运行中,开放经济内外失衡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内部过热,外部顺差;二是内部萧条,外部顺差;三是内部过热,外部逆差;四是内部萧条,外部逆差。为了对开放经济内外失衡的四种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应分别从固定汇率制下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调整中,逐一通过货币政策的效应和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问题严重。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投资、低消费,投资所形成的产出不能顺利地被消费所吸收,此外,还表现为中国在高投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储蓄过多的问题,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外部失衡则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要减轻或消除内外失衡现象,必须从调整国内经济着手,要坚持稳定投资、拉动消费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归纳梳理了国内外对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最先引起广泛的关注,实体经济和金融制度层面均存在导致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因素.美国经济的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多国协调行动有利于失衡的有序调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亚洲地区盈余的可持续性、失衡政策原因的考察等等.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人民币定值过低,从根源上看是因为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失衡,从性质来看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失衡的一种反应.因此,在国际经济失衡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现实面前,中国必须承担美国经济的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引起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全球经济失衡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过度消费、储蓄不足与对出口设限的国内经济政策;二是由于东亚新兴市场国家执行了不合理的贸易和汇率政策。本文认为这只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表象,根本原因在于美元的霸权地位,废除美元霸权建立新的国际本位货币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问题,对中国外贸持续失衡的成因探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分析中国外贸失衡决定性因素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间产品进口额的上升以及中国利用FDI的增加是中国外贸失衡的决定因素,而所谓"人民币低估"等并非中国外贸失衡的影响因素。据此本文认为,以典型的"外资嵌入型"方式全面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在国际生产网络中充当"价值增值地"和"出口平台",是中国外贸失衡的根本原因。由于决定性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外贸失衡具有长期性,所以"缓解"的措施应从引进FDI的产业政策导向、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培育自身高级要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说,即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内部的失衡日益严重,我国陷入了"货币错配"、"高储蓄两难"和"经济内外失衡"的动态"恶性三角循环"困境。结合我国的经济现实情况,文章对这种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必须综合治理才能突破这种困境,并提出了以调整内部经济结构为主、以降低货币错配为辅的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失衡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而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从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角度出发,对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进出口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说明汇率手段应该成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手段.但实际情况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失衡却进一步加剧,说明人民币升值作用有限.解决贸易失衡应该更多关注本国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因素.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世界金融危机昭示我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中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外部经济失衡导致全球金融危机"论调,我们首先应当对近年我国持续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进行一番重新审视。持续"双顺差"的直接后果是外部经济失衡,顺差的积累造成很多负面效应。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我们必须以哲学的眼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才能恰当的把握"双顺差"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解释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几种原因——人民币定值过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产业转移、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发展失衡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了简短的评述,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真正原因,认为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贸易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仍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美贸易进入了新的阶段,美国调整了其对华贸易政策。其基本点是通过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内需、特别是通过扩大美国对华出口来降低中国的高额国民储蓄,减少两国之间的贸易收支失衡。从纠正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角度来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调整与中国的贸易政策目标取向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应对双方贸易政策目标冲突的地方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Melvin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一国经济结构对其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而整理我国1994年至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法等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经济结构、财政赤字、实际汇率及贸易收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经济结构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占比扩大可以改善我国贸易收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增加会引起更大规模的贸易失衡;而人民币升值后反而会扩大我国贸易顺差,印证了我国货币升值与贸易顺差增长共存的现状,同时也说明美国等国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在实践中是不合理的。本文政策意义在于:对我国贸易失衡问题的调整主要应依靠经济结构的优化,而非单一运用汇率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失衡:起因、可维持性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经济失衡是指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现象。当前,学术界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可维持性及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片面强调弹性汇率制度在缓解全球经济失衡方面的作用,漠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弹性汇率制度的不利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正的。从长期看,国际社会加强协调,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新秩序,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财政失衡具有长期性,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个趋势,并将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对美国财政失衡的长期与短期分析,指出美国财政失衡、债务负担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之间存在有机关联,债权国长期高额持有美国债券的投资策略不可持续。建议中国应将对美国债券投资作为战略工具,同时减少债券持有量,重新调整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主要经济体外部失衡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量化了金融调整渠道和贸易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调整的重要性,并基于PVAR的估计结果验证了一国低于趋势水平的负向外部失衡需要未来净出口增长上升或预期未来更高的净外部资产收益率来进行弥补。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在外部失衡调整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者解释了约46.23%外部失衡指标的动态变化,后者则为53.77%,金融调整渠道作为一种新型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动态调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未预期的估值损失比例较大,外部头寸的估值损失随着未预期风险事件的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失衡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文章从第三次世界经济失衡的表现及特征、成因及可持续性和调整方式等方面,对经济失衡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世界经济不能长期失衡,需要及早进行调整,其调整牵涉及到各个主要经济体,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和国际合作,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经济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