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定南是国家定点扶持的山区贫困县,1985年有特困户12752户,从1986年起,县委、县政府把扶持贫特困户发展“四个一”列为工作中心,县、乡、村三级把它列为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四个一”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使得贫特困户生产、生活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2.
老建办有钱,掌钱的是会计。因此,老建办会计等于半个主任。王余祥当了十余年的“半个”主任,特困户说,王会计既“铁”又“贴”。1981年,王余祥担任留车镇老建会计。留车镇是省、地、县重点扶持特困乡之一,每年都有上10万元的扶贫款及10多万斤的粮食在掌  相似文献   

3.
1986年,抚州地区在老区扶持的15551户特困户,通过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有10276户的人均收入达到200元以上,占扶持户总数的81.9%。他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的由特困户变成了专业户,开始富裕起来。这个可喜的变化,生动地反映了老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贫困地区生财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扶贫到户是在低层次、低起步的扶贫经济开发阶段,为尽快的恢复“造血”功能,把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经济开发有机结合,落实到特、贫困户搞活家庭经营的基点上。这不是简单的分钱分物到户,而是一项综合输入,把帮助发展商品生产落实到家庭、责任到个人的细致、过硬、有效、牵动扶贫开发全局的工作,适应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扶持方式,通过该方法的扶持,赣南“七五”期间解决了98.45%的特困户的温饱,70%以上的特困户按照“四个一”(即:一户种好一亩吨粮〈糖〉田,培养一个能人,开发一项扶贫产业,输  相似文献   

5.
(一)转变指导思想,集中资金和力量,首先解决贫困乡、特困户问题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过去的扶贫工作长期存在着“撒胡椒面”的毛病,花了不少钱,效果不显著。尤其是对处于高寒山区和穷乡僻壤的特困乡、特困户长期不能集中扶持,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去年各地认真纠正了这种倾向,抽调一万多名干部,用了两个多月时间,逐乡逐村查清了脱贫户、温饱户、贫困户、救济户四种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乡下听到了许多特困户夸奖帮富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脱贫致富献计献策、排忧解难的生动事迹,称赞他们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帮富人以自己的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特困户心里,赢得了  相似文献   

7.
革命老根据地井冈山地区的永新县,是国务院定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该县的特困乡和特困户占全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几年来,在党和政府关于扶贫和经济开发的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奋斗,迅速改变了革命老区的面貌,使全县特(贫)困户中的96.9%在1988年基本上解决了温饱。与此同时,他们在大力发展“种、养、加”的基础上,又在全县广泛地组织了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区域性经济开发,目前已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农村调查中发现,有的特困户扶持多年,仍不能摆脱贫困,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自立、自强精神。有这样一户特困户,乡里照顾他家,给了50元钱,帮助购回一头猪仔,而他竟将猪仔卖掉买肉  相似文献   

9.
广昌县1985年以前、有1.8338万户特困户。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温饱工程”,抓好特困户“四个一”脱贫工程的落实。即建立人均一亩以上的稳产高产农田、有的户有一亩以上经济作物;有的户有一亩以上林果园;大部分特困户有一个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工副业生产。并组织进行了11个项目科技培训,使特困户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因其底子薄,条件差,奔小康相对更艰难。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历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给予极大关注和扶持。但是,“等靠要”国家救济,社会资助是不能进入小康的。贫困地区怎样才能奔小康呢? 思索之一,贫困地区奔小康,首先必须着力于贫困户的增收,以增强内部活力。 扶贫的显著成效是大多数曾经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特困户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收,从而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特困户  相似文献   

11.
寻访特困户     
听说我们要来,镇扶贫办主任老石打来电话,催我们早早上路,说乡里路难走。车刚停稳,老石笑着大步迎上来,伸出他那又大又硬的双手,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去王堰乡小李庄李元贵家看看。”路上,老石向我们介绍:王堰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人称“穷灾窝”。我问:“特困户多吧?”老石想了一下说:“不贫困的乡也有贫困户,贫困的乡村并不全是贫困户,特困户更是如此。大都天灾人祸所致。”接着他向我们讲述了特困户李无贵家的故事。李元贵一家四口,两个孩子正上小学,在校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年,他女人得了“中风”偏瘫在床,一直没起…  相似文献   

12.
张智明 《发展》2012,(8):6-6
麦积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六盘山特困片区国家重点扶持县区。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区上下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组织147个单位、5603名干部与206个贫困村、5648户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目前已为群众帮办实事325件,协调解决帮扶资金130多万元,落实各类贷款5800万元,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3起,“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由全面推开转入纵深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老建部门对全镇45户至今尚未解决温饱的“难点户”、“徘徊户”攻坚,寻找出了一条依托扶贫经济实体,发挥扶贫功能,使特困户稳定地解决温饱,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建湖县县级机关党委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工作来抓,并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局限于“救济式、激励式”等传统的扶贫方式,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农村贫困户和广大农民综合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内容的“素质扶贫”,加快了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对农村初步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开展素质扶贫的起因   1996年起,建湖县县级机关党委从加强机关为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出发,将帮助农村特困户脱贫致富作为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选择 100个农村特困户和 100个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作为帮扶的对象,落实到机关各支部和党员。总结两年多机关扶贫工作实践,建湖县县级机关党委的同志感到,这种以送钱给物为主要手段的“救济式扶贫”,虽然被帮扶的特困户大都摆脱了贫困,其中还有不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也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扶一时而不能扶一世。有的贫困户尽管通过钱物接济,暂时摆脱了贫困,但由于自身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没有掌握生产经营的实际本领,治标而本未治,以致有的人脱贫之后出现返贫;二是扶一人而不能扶众人。除被帮扶的特困户外,更多的...  相似文献   

15.
说起大株乡民兵的“一兵带一户” 活动,这个乡的特困户都翘起拇指称赞:“这种方法真好!”这个乡人武部,曾被地、县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从1987年底开始,他们组织全乡民兵开展“一兵带一户”活动,3年  相似文献   

16.
德兴市科技扶贫取得明显效益1993年,德兴市老建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扶贫的含量,坚持分级负责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共开展科技培训15期,受培人数1640人次,扶贫效益明显提高。全市5个老区特困乡的1160户特困户全部摆脱贫困,并有稳定的经济收...  相似文献   

17.
上犹县是全省老区重点县,又是全国贫困开发县,在老建扶贫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了投资少、见效快、好管理、收益大的茶叶生产项目。两年来,扶持专项贴息贷款61万元发展新茶园;24.3万元改造低产茶园;50万元建造一座年产2000担茶叶的精制厂。现在全县已发展茶园12700亩,今年茶叶总产4150担,比去年增产750担,增长22%。全县人均纯收入由去年的267元上升到今年的310元,有13931户特困户解决了温饱,占全县特困户总数的94%,有1300户特困户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1985年提出“三年解决温饱,五年摆脱贫困”的近期目标,把治山与治穷治愚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这几年的重点扶持,预计今年全区92.3%的开发户可解决温饱。最近又在去年多数特困户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果断决策,主动转移。在扶持项目上,由过去的解决温饱型转移到开发致富型;在扶持形式上,由过去资金直接到户转移到通过扶贫经济实体落实到户;在扶持效益上,由过去以短效型为主转移到以长效后劲型为主。把老区发展资金、专项贴息贷款、支穷资金、专项农贷四项资金的80%,投向于搞山地开发及其配套建设上。使老区的经济开发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山地开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相似文献   

19.
万载县赤兴乡是湘赣边界的老区特困乡。近两年来,根据本地资源和市场需求,以花炮生产为龙头,实行花炮、引线、造纸、烧碱产品系列开发,收到了“扶持一个点,安排一批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去年,花炮系列产品总产值达142万元,实现税利34.4万元。厂内新吸收职工278人,人均年工资561元;厂外安排下手工1516户,其中特、贫困户955户,下手工工资收入合计47.16万元。全乡人均增收40.11元,加上其他各业收入,比1985年净增134元,增长49.3%,其中特困户人均增收141元,增长79.2%。全乡442户特因户,已有356户解决了温饱,占80.54%。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选定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事关库区移民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瑞金市阳光操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库区移民群众的意愿,坚持“三选”、“三公示”精选库区后扶项目,受到水库移民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