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国内外企业购并会计制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对企业购和兼并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购买法和股权联合法。这两种方法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们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经济影响。各个国家在制定各种法律法规规范企业间收购兼并行为的同时,也根据自己本国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国的企业购并会计制度,以此来规范企业收购与兼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合并报表的编制,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和优胜劣汰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兼并和收购越来越成为增强实力、实现发展战略的手段。公司兼并和收购时在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即:购买法和股权联合法,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甚至重大的影响。本文对两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并分析了我国会计处理方法的现状及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为了减少同业竞争,寻求生存与发展,往往通过企业收购和兼并的方式来实现。从当今市场的企业合并方式来看,主要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两种类型,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作了规范。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购买法根据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APB Opinion No.16)的定义,购买法是指"核算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收购公司按照收购成本记录收购的资产减负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例的日益增多,特别是国内知名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跨国收购,如新近发生的联想收购IBM业务、TCL收购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等,都大量涉及收购溢价或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极大地影响收购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本文结合国际及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商誉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并呼吁我国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尽快单独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商誉资产>,以规范企业并购过程商誉资产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浪潮席卷全球,不仅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合并会计规范提出严峻挑战。本文介绍两种不同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探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并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企业兼并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了投资主体,其实质上是一种“产权”的有价转让。本文把改变法人资格的兼并称为“完全兼并”,把改变投资主体的兼并称为“部分兼并”。“完全兼并”与“部分兼并”其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按“收购法”处理帐务,后者按“投资法”处理帐务。本文所探讨的是在“完全兼并”中兼并方企业所支付的兼并成本低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时的帐务处理方法,供讨论参考。一、企业“完全兼并”帐务处理的基点。1996年8月20…  相似文献   

8.
目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随着换股合并在我国的出现,购买法的使用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多起换股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但以前的相关规章制度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合并能否采用权益结合法,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合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中只允许采用购买法,企业合并会计规范与实务之间存在矛盾,权益法已经成为我国"制度外的一种默许".  相似文献   

9.
企业兼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其财务会计处理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关系到各方投资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妥善处理.财政部曾就企业兼并的财务问题作过规定,1997年又以财会字(1997)30号文印发了<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有若干情况还未作出明确规定,尤其是林业企业兼并有其特殊性,对此类问题的会计处理很不规范,笔者对这些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通用的企业合并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的征求意见稿中,同样将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作为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我国的会计学界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结合国际上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它是一种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西方国家自19世纪末至今,已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期又将之列为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企业并购的产权价值及相关经济事项与活动,最终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其结果。因此,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均衡问题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时,反过来又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决策与均衡问题。企业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泛指为获取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尽管兼并与收购并不完全等同,但从融资的角度来看,二者都能达到使两个企业合而为一的效果,而且二者在融资策略和实际操作上也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在理论研究中常将二者合称为并购活动。企业并购是众多市场行为中的一种,它实际上是一个包括并购方以及被并购企业双方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例的日益增多,特别是国内知名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跨国收购,如新近发生的联想收购IBM业务、TCL收购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等,都大量涉及收购溢价或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极大地影响收购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本文结合国际及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商誉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并呼吁我国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尽快单独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商誉资产》,以规范企业并购过程商誉资产的会计处理。商誉的概念在我国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普遍认同的商誉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赢利能力的资源,它是一项资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伴随着企业收购和兼并的浪潮,商誉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新经济时代,商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关,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而伴随着商誉作用的不断增大,其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恰当地把商誉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15.
购买法和股权联合法是处理合并会计的两种方法,分别对应着企业购买合并和联合合并.目前,国外合并会计偏向于购买法,我国合并会计规定的处理方法也基本偏向于购买法,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资产评估市场和股本结构特殊的情况下,股权联合法仍有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陈开铨 《绿色财会》2004,(11):13-14
长期以来,伴随着企业收购和兼并的浪潮,商誉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新经济时代,商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关,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而伴随着商誉作用的不断增大,其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恰当地把商誉的经济实质及其对企业的作用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地揭示,并通过财务报告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投资人、债权人、顾客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便成为加强商誉会计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总称,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混合物,它包括组织的价值观、传统信仰以及处理问题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兼并折价收购帐务处理的探讨杨景江杨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掀起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兼并实质上是一种“产权”有价转让行为,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本文...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兼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其财务会计处理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关系到各方投资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妥善处理。财政部曾就企业兼并的财务问题作过规定,1997年又以财会字(1997)30号文印发了《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有若干情况还未作出明确规定,尤其是林业企业兼并有其特殊性,对此类问题的会计处理很不规范,笔者对这些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一、财产清查阶段的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被兼并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潜亏、损失、亏…  相似文献   

20.
在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合并方式中,只有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在合并后,企业成为一个单一的会计主体,被并企业的会计主体消失,因而,随着合并时被并企业会计主体的消失,被并企业账务系统中的各要素都要过入到新企业的账务系统中去.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无论是吸收合并还是创立合并,当购并企业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对被并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控制权时,均应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本文通过对购买法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的探讨,对企业合并在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