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静 《中国经贸》2012,(24):99-9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应对资源瓶颈制约和工业化污染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放光芒"的教训与坚持"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往往喜欢把对比强烈的事物摆放在一起,呈现世人面前,大喜大悲的戏剧性结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王芳 《当代陕西》2004,(10):50-51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而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助,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把人看作发  相似文献   

5.
向循环经济转变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嘉瑞 《南方经济》2005,46(2):37-40
循环经济以环保和节约为基础,倡导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增长方式。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既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一定会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循环经济?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陈保启 《山东经济》2007,23(6):12-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与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同,报告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把“增长”改为“发展”,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是科学发展观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8.
杨麻 《特区经济》2005,(7):157-158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除了政治社会稳定外,还必须解决好“三位一体”问题:即内部体制、增长方式和外部环境。它们互相联系,共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确立了正确的国家关系战略和对外政策,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经过20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就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今年以来,高碑店市委、市政府围绕这一总体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潘毅刚 《浙江经济》2004,(10):34-36
"循环经济"的兴起"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一绿色工业一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今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新世纪绿色文明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在不可避免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力求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德国、日本等在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物为本和以官为本仍流行,必须加快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3.
我想下一步,以人为本的思路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推进;一是党和政府要从执政理念上来体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要贯彻“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保障基本人权。”我们强调了对人才重视,是对的,但还应强调对所有生命的关爱。  相似文献   

14.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节能减排问责制的进一步落实。各省级政府要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鹏 《北方经济》2007,(10):4-5
循环经济理念是人们在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突出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循环经济在不同行业之间、在社会的层面上,通过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施产业组织的科学组合,促进经济运行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同志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第四代领导集体自十六大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核心,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工业化国家对环境污染一直采取末端治理方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比环境污染末端治理更为科学,开始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转折。90年代以来,又提出以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污染最小化排放为主线,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从源头预防污染和全过程治理的循环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8.
加快"腾笼换鸟"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笼换鸟”,说到底,就是要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长得精、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务必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