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前辈学者的理论指导下对《史记》中的受事“者”字结构进行了考察,试图发现汉代受事“者”字结构的新发展,为前辈学者的理论补充汉代的例证。同时我们对“者”字提取介词宾语的用法也一并在文中作了考察,说明了古汉语中“者”字提取主语亦有例外。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在统计和分析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把"字句的语法特点、使用条件和场合、还原条件;归纳出七种"把"字结构语义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3.
四字结构是集音美、形美、意美为一体的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汉语中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四字结构的特点使得译者在将其翻译成英语时很难做到形、义兼顾,当形、义产生冲突时,译者必须在功能翻译理论所主张的"目的论"的指导之下,舍形取义,在确保"神似"的基础之上力求"形似"。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四字结构英译正是在此理论指导之下达到成功翻译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从“被”字的语法化演变看其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既常见又特殊的句式,被字句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被"字的词性问题。对于"被"字的词性,目前主要有介词说、动词说、助词说、二元说等。通过"被"字句的语法化演变的分析发现,将"被"的词性设定为助词更具解释性和分析性,能够合理地解释"被"字句中施事名词脱落和出现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汉字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中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系统,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物质载体,显示了它经久不衰的魅力.随着汉字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汉字文化热的升温,汉字文化阐释领域内"字说"现象有所抬头,汉字阐释面临文化泛滥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明确乡土文化和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借助A园田野日志的梳理而建构了A园园所志,深入挖掘了A园乡土课程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及其必备能力,以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互动理论阐述了这一过程,进而探讨了推动乡土课程文化持续发展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等各因素,其中园所因素内涵着园所课程传统、园长及其管理团队、教师的文化自信三个子因素;社会组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结成的"共同体"是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发展之本,园长和教师是共同体的核心,由此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共同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舞蹈种类繁多,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舞种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色调,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共同的神韵和风貌。"字舞"在我国的续存历史很长,但清以后就消失了。它曾是封建社会一个重要而华贵的舞种,研究它,认识它,在当今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普遍开设的语言实践课之一,报刊英语是一门受到英语学习者普遍欢迎的课程,但是由于标题英语与日常英语的不同,使得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很难读懂英美报刊。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标题英语的词汇特点、语法特点、修辞特点以及标点符号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定中词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频率高,用法也非常复杂,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定中词组时,时"的"字的隐现规律的把握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的"的必现、可现、不现三个方面对其隐现规律作一个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小平铅钱或背穿上"闽"字、"福"字.五代时货币流通量不大,所发现铅质小平开元背穿上"闽"字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诗歌中"闲"字的功用意义在逐步演变,而王维诗中出现过少许的"闲"字,能透露出唐朝一部分直属闲适恬然的诗风。这些"闲"字蕴含多层语意,深刻又富于审美意蕴。且"闲"字包含着王维融通的佛禅理趣,使其诗之"闲"与其人之"闲"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语法、词汇、结构等出发,对英语口语的一些特征做了简要的分析,以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口语的认识,提高英语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圪"作为一种小称类型普遍存在于长治方言中。文章首先分析了"圪"字的构成形式,其次总结了"圪"的语法功能,最后就"圪"字还存在的一些语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字“竿”和“杆”,读音相同,都可读作[gān]、[gǎn]、[gàn],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在此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对“竿”“杆”二字进行分析,以区分二字在相同读音下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世界文学话语背景下,在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致力建构“东方诗学的进程中,伴随着与西方中心论同等性质的中国中心的本土主义心理,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的内涵,我们是我们的“他者”———“他者视域”的思维模式,并视之为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本体,使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在东方诗学体系内“中国诗学、“印度诗学、“日本诗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句型规则、词性与语法成分的对应关系、不同类型的语法成分充当者的排列顺序规则和句子的种类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句子的构成规则。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东汉五铢"铢"字"金"头较大,略呈等边三角形,"金"旁四短竖,"朱"旁圆折(个别也有方折者),中竖高出"金"旁,一般重3-4克.然而,五铢钱到汉代中期质量开始减重,铸造粗劣,字文笔画粗浅,仅重2.1-2.4克.东汉钱币的减重到桓帝时期更加严重,而这时私铸之风大行,私铸恶钱充斥市面,货币体系濒于崩溃.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各朝有自己的铸造五铢或其他货币,但仍以汉代五铢为主要流通货币,其中私铸钱占很大一部分.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无论是东汉末年还是魏晋南北朝的钱币窑藏,私铸五铢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新造字”汉字为着眼点,介绍了新造字所使用的“造字法”;对新造字法的科学性进行了评析;通过对“新造字法”与“传统造字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新造字法与传统造字法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汉字造字法发展和演变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论者常认为宋词中"风、花、春、月"等高频字的出现,体现了宋词用字和意象阴柔化、女性化的倾向.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字放在整个古汉语高频字背景之下,对比唐诗和宋词高频字的异同时,却发现它们都重点关注人与自然,对自然物象类高频字的选择倾向是基本相同的,且表示判断、否定类高频字的大量出现,也只说明古汉语语法上的共性.唐诗宋词在文体本性是相似的,只有在对比诗词文本高频字的演变时,才体现出宋词相较唐诗独具的个性和倾向.  相似文献   

20.
惯用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三字惯用语是惯用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三字惯用语通过字面义和比喻义的结合,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表达出明显的贬义色彩。其原因可以总结为劳动人民在口头创造惯用语的过程中,三字惯用语表意的"双层性"影响、语言的心理价值的影响和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