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联体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核心问题聚焦于体制,涉及人事、医保、发改、财政、编制等问题。医联体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检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医联体的提出和强化,很可能对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很赞同原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简报第300期中提到的一段关于医联体的论述:"建立医疗联合体,形成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是实现分级诊疗、双  相似文献   

2.
乔书 《河北企业》2023,(12):138-140
建设医联体有利于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能提高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体验,是保障医疗服务优质化、便利化开展的重要举措。医联体的建设需要统筹区域中的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卫生的工作重心以及相关资源下移,这也必然会对区域中的人力资源带来深远的影响。鉴于此,将探究医联体建设的概念和类型,分析医联体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将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策略,为人力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医联体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3.
姜虹 《新远见》2013,(10):55
医疗联合体是把双刃剑,需要在设立一定标准的同时争取政策的支撑和制度的管理。作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一种实现形式,医联体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的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组成了内部统一管理的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因需制宜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如何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趋迫切。如此,医联体被拉上了医改的舞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医联体迅速成为医改热词。按照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解读,医联体的理想状态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成纵向的医疗集团,由一两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他还号召部管医院带头组建医联体,在战略层面上引领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5.
医联体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患者就诊模式的构架、医保模式的构建。建立医疗联合体目标,就是建立新型健康医疗分工协作体系和新的健康管理就医模式,切实提高社区  相似文献   

6.
姜虹 《新远见》2013,(10):56
在逐步建立了城市大医院与县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平台后,医大一院的多种医联体模式最终使广大农民逐步实现看病不出县或少出县。政府投入少、医院效益低下、医生难以留住、患者量减少等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医大一院")在配合医改如何践行大型医院完成资源的纵向整合方面,依据各地不同特  相似文献   

7.
医联体是指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机组合,形成协作联盟或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间的双向转诊、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医联体可以分为实体联合和松散联合两种形式。前者如兼并重组和医疗集团,是以所有权和资产  相似文献   

8.
张文燕 《新远见》2013,(16):56-58
专访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滔作为医联体先行探索者之一,湖北武汉市的不少医院早在2005~2006年,就开始尝试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联合帮扶的模式。2013年2月,武汉市提出今年要建设25个区域医联体。包括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已经开展了医联体的建设。2013年7月,围绕医联体的定位、实现方式和实施目的,《中国医院院  相似文献   

9.
基于卫生投入总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背景,上海试点医联体是上海市医改方案的重要内容。2011年1月和4月,上海先后在市中心和郊区成立了两大医联体——"瑞金-卢湾医联体"和"新华-崇明医联体"。上海试点医联体是上海市医改方案的重要内容,主要基于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新远见》2013,(13):82-83
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换取民众最大的健康权益,是全民医保时代的医改目标。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和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为此,构建医联体成为2013年医改的热点之一。然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看来,大型三甲医院带头探索三级医疗机构联动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式,与医联体的构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以慢病防控为切  相似文献   

11.
曹凯 《新远见》2013,(18):46-51
行政主导、医联体建设和医保精细化管理,或将成为未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三股动力。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下称《2013安排》)的通知。作为今年中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2013安排》除了继续聚焦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大核心领域外,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也被再次提及。长久以来,中国条块分割的医疗服务体系,造成区域医疗信息建设举步维艰。由于责任主体不清,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一直缺乏强劲的建设动力。不过,在近期医联体建设的热潮下,以资源整合为目标的医联体,对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因此,除了传统的行政手段推动外,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和医保支付改  相似文献   

12.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是我国目前和未来几十年内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行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使养老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得到了缓解。由于目前西宁市正步入推行"医养结合"的起步阶段,城北区为最先试行地区,因此本文根据西宁市城北区推进"医养结合"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曾耀莹 《新远见》2013,(11):38-40,14
中国医改真正的深水区在于,当医疗费用的总支出超过了政府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时,如何既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又降低费用。2013年,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联体的概念,希望以此实现医疗服务体系的整合和协同,从而使充足服务和降低费用兼得。4月底,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和英国电信共同举办的2013年中英医疗发展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林枫认为,"医联体"的本质在于强基层。镇江"医联体"运行三年多来,社区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老百姓对社区的信任度逐渐加强。据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朱夫介绍,经过集团化运作,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占全市门诊总量由过去40%多提升到50%多,  相似文献   

15.
唐超 《新远见》2015,(2):69
"汕大模式"真正实现了上下联动、纵向联合、优势互补和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医学院附一医院")的医联体共有15个院区,涵盖了从一级到三级的医疗机构。拥有两个分院,分别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分院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濠江新院。同时托管了4家医院,包括医院下面的8个卫生社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6.
孟瑶 《管理学家》2022,(9):94-96
通过对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探索,可以得知“互联网+”背景下的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完备、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同时通过获取政策支持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来促进医联体信息化的有序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医联体医疗服务水平,惠及更多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与涉及资产整合的紧密型医疗集团相比,江苏江滨医疗集团认为其模式更具可复制性。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楼前,一块刻有江苏康复医疗集团的墨绿色石匾十分显眼。成立医疗集团后,康复医疗集团制作了集团统一的标识,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通过标识一眼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18.
深化医改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个重量级文件。DRG是集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为一体的特殊管理工具,如今已经在国际上得以广泛应用与大力推广,从微观层面分析对医院加强成本管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武汉从2020年1月开始模拟实施DRG医保付费,2021年正式开始实施,是目前与国家DRG分组匹配度最高的城市,医保基金按照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给医院付费。对公立医院而言,以国家卫健委下达的政策文件为指导,实行DRG成本核算是目前最为主要的工作。本文从基本理论着手,分析了DRG支付方式下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的特征,研究了某医院的实践案例,从中得到启发,提出完善DRG成本管控体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激辩医联体     
曹凯 《新远见》2013,(11):34-36,14
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2012年,北京推出了医联体建设,其话题热度迅速飙升。在2013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医联体更是被卫生行政部门寄予厚望,希望通过组建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4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3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医联体也成为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31):255-257
目的:综述当前北京市、广州市两地社区患者对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提出完善两地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建议。结果:两地社区患者对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均偏低,对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满意度处于中上等水平。在医疗费用方面,两地致力于推行合理的医保政策,但目前还在探索阶段。建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人员力量、资源配置等要素,在社区服务机构加强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患者对社区医院医疗水平的满意度,促进医联体的快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