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穷富之间     
关于财富与人的话题,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有富人也有穷人。然后,我们将系统内的所有财富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平均就会被打破。比如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下馆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钱去开馆子,一个小时之后,财富就又不平均了。几年以后,原来的富人还会是富人,原来的穷人还会是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玉 《理财》2013,(3):34-36
有这样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有富人也有穷人。我们把系统内的所有财富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可以想象得到,只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平均就会被打破。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花个痛快,而有人用这笔钱去做生意,不久,财富就又不平均了。几年以后,原来的富人还会是富人,原来的穷人还会是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杠杆的力量     
"难道真的谁都可以成为富人吗?我看到许多人努力一辈子都还是穷人,尽管他们都想成为富人。"兰兰还是不太相信赵丹栗说的话。赵丹栗抛出了一个让众人有些吃惊的观点:"大部分人不能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富人,不想过富人的生活。如果他们真的想成为富人,他们就可以成为富人。事实上,成为富人是一种选择。"他进一步解释道:"关于财富与人的话题,有人提出过这样的一个假说:  相似文献   

4.
富人呐喊     
《科学投资》2003,(4):9-9
一提到“富人”两个字,至今一些人脑海中还会立刻就浮现出黄世仁、周扒皮等等这些欺压百姓、骄横跋扈的形象,以至于现如今只要和“富人”沾边的东西,都会引来一种微妙的妒忌甚至仇视心理。而当这种心理在社会上“成型连片”之后,原本活得就小心翼翼的富人们只好更加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5.
石涛 《银行家》2005,(5):122-123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我们就是喜欢关注富人,尽管他们跟我们毫无关系。当然,人们关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对他们羡慕得要死,成天巴望能见上他们一面,哪怕隔着一大堆保安;还有人对他们妒嫉得发疯,暗中渴望有一天能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即使排住队列的最后也没关系。这两种关注富人的方式都比较极端,大多数人还是更像看热闹,当媒体对富人的生活爆出点猛料的时候,大家就跟着起起哄。不过的确有那么一类人,绞  相似文献   

6.
穷富之间     
正穷人与富人到底有什么区别?表面上看是钱多与钱少的问题。但这只是个结果。穷人与富人的最大区别其实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最近在与一位理财图书的作者交流,谈到一个较为深刻的话题:在这个世界上,由于天赋以及后天努力的不同,本来就必须有穷人和富人之分。即便我们必须要"均贫富",在一个时点上把世间所有的财富均等给每个人,但经过一定的时期,人类最终又分化为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最终沦为穷人的人拿着所分到的钱去餐馆去享受美味了,而最终成为富人的人正是拿着钱去开餐馆的人。原本的穷人如果不做思维方式的转变,最终还是把分给他的本属于富人的钱还给了富人。因此,由于禀赋的差异,世间的财富绝不会均等,我们追求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吕云强 《理财》2011,(2):56-57
10万、50万、100万,这些不是年收入,而是某些富人一年所缴的保费,人称之为富人天价险。有关数据显示,尽管这样的险种很花钱,却受许多富人的青睐。谁都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们买天价保险究竟是为何?  相似文献   

8.
李俊 《理财》2013,(11):88-88
很多时候,人们都想着要做一个富人。一个人能否成为富人,这里有很多因素。聪明的人,成为富人的机会相对高一些,但是聪明并非等于能够赚钱比别人多。  相似文献   

9.
富人的思维     
《大众理财顾问》2014,(3):93-93
正富人的思维和穷人不一样——不是想我可能失去什么,而是我会获得什么。富人看重机会,穷人关注阻碍。富人看见潜在的增长,穷人看见潜在的损失。富人关注收获,穷人关注风险。穷人基于恐惧而选择,他们的思维在不断搜索问题。中层阶级的人的思维相对乐观一点,他们会说:"我的确希望那东西起作用。"富人会说:"那东西会起作用,因为我要让它起作用。"富人预期成功,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富人相信,即使情况变成最糟,他们也能把它赚回来。穷人预期失败。他们相信事情应该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10.
当今,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贫富差距:富人富到了疯狂,穷人穷得令人寒心。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人们对有钱的富人称“万元户”,那时,绝大部分人都是贫穷的。如今富人的标准不同了,有说法称:“十万元不算富,百万元才起步,千万以上才是富。”尽管富人的标准大幅提高了,但是,80%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齐连山 《理财》2004,(11):52-54
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呢?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为什么离富裕总是还差一段很长的距离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那么多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富人都是出身贫穷的人,积累金钱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些人是很有冒险精神的,他们敢于脚踏实地、像苦工似地挣钱;他们是精明强干的,很有远见卓识;他们的天才在于能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主意来赚钱.这是赚钱的真正秘诀--利用别人创造性的思想,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家》2006,(10):140-141
从富人走向富绅,首先关注的,应是富人阶层在文化内涵上的修炼。高尔夫作为一项健康休闲运动,已经逐渐成为富人阶层提升礼仪修养的重要工具。参与高尔夫运动的人群无疑是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支配着比常人更多的资  相似文献   

13.
读者     
《科学投资》2003,(6):6-7
中国最慷慨28富人,中国富人的“富仁之心”颇为引人关注,中国的富豪们对公益事业抱怎样的态度?是否热衷资助慈善事业?每年他们用于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的捐助到底有多少?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科学投资》展开多方调查,成就了这一期《中国最慷慨28富人》。我们的目的在于激起对中国富人社会公益心的尊重和理解,纠正误解和非议。对此,读者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4.
陈予燕 《理财》2014,(6):21-21
信托100网站声名鹊起,众筹购买信托产品一时之间成为互联网网民的一种时髦。这一次,信托终于从富人的游戏成为平民也能参与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书斋     
《理财》2005,(2):95-95
财富数学作者:邱庆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13.00元埃尔柏·斯切特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财富学家,他不但经营着庞大的产业,而且还坚持一生研究着致富的秘诀。他的理财思想深深影响着当今很多世界级富豪,被称为“富翁的导师”。作者深受埃尔柏·斯切特先生的影响,并得到这位财富老人的真传。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再现了埃尔柏·斯切特先生“财富数学”的奥秘,揭示了富人的挣钱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富人花钱、穷人存钱”、“富人从小没有储钱罐”、“富人不从零开始”、“收入是零也是一笔收入”、“富人不是慈善家”等财富观念。并…  相似文献   

16.
王晓哲 《理财》2012,(2):15-16
富人与穷人的最大区别也许不在于富人生来富有。而在于富人拥有利于积累财富的好习惯。不要小看习惯的力量,35岁以前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决定着你将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有哪些习惯有利于积累财富呢?笔者为你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7.
百万庄书屋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书号:7-111-17467-4/F·2731定价:22.80元内容简介Introduction本书有别于一般投资理财图书,它以对比视角审视了平民和富人在投资理财48个方面的财富差别。包括什么人是富人、平民,富人、平民的生活方式、性格区别、家庭关系、朋友圈、理财方式、投资心理等。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为什么?行业差别带来的财富差别有多大?平民和  相似文献   

18.
要为富人减税吗? 在这一届的全国政协代表大会上,政协委员张茵无疑是个出尽了风头的人物,她的一句"为富人减税",让举国哗然. 张茵"为富人减税"的议案,尽管网民们拍砖如雨,可主流媒体却十有八九在为张茵的"敢说话"叫好.而很少对张茵究竟都说了些什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投资》2008,(1):88-89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富人,家财万贯。年迈时,富人犯愁起来,怎样把家财更好地传给儿子呢?他苦思冥想,头发都白了。一天,妻子对他说:“咱儿子挺聪明的,你能发家,他也能守业。”“发家不易,守业更难啊!不劳而获会使儿子成为不肖子的!”富人说。“那你把当初发家的本领教给他呀。”妻子说。  相似文献   

20.
《安徽水利财会》2006,(4):47-47
现实世界里有穷人和富人.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有的人会穷。有的人会富呢?是不是富人创造的财富就多.穷人创造的财富就少呢?如果富人没有创造那么多财富,他们是怎么变富的?穷人又是怎样变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