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艺术作品正不断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造就出更多创新性的数字作品.文章主要探索了数字艺术的起源、定义、基本特征,并分析了数字艺术在专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触及社会的每个层面,敏感的艺术家们开始利用这种全新的媒体来进行创作。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新美学逻辑早已悄悄地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领域。数字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它借助于数字科技的全面支持,对各门艺术元素兼容并举,形成了展现信息时代特色的新生代艺术的风格样式。数字化的新艺术语汇、多媒体化、互动性、大众化、虚拟化时空性等等,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的美学来源。  相似文献   

3.
李翔 《新西部(上)》2014,(11):104-104
本文阐释了CG的涵义,分析了CZG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异及交融性。指出,CG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造型手段.与传统艺术形式呈现一种多形态的交融关系。一方面,数字艺术需要借助传统艺术的外壳来弥补其自身的疏离感、陌生感,以对传统图形符号的拟态复制来获得所指意义;另一方面,CG技术凭借其参数化调整成像的巨大便捷性猛烈的冲击着传统艺术的既有结构,使得传统艺术不得不进行嬗变。  相似文献   

4.
王剑 《魅力中国》2014,(9):268-268
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电影艺术闻入人们的生活。电影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形式,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尤其是数字电影中的特效制作,依赖信息产业链条中数字技术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国际间数字电影研究内容做以综述,针对数字电影特效技术领域进行细致研究,分析数字电影特效类型及科技特点。以期为国内电影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数字中国画是传统的国画艺术与电脑绘图数码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氛围远远超过了传统艺术的创作空间,它要求的是一个更高综合的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的氛围.艺术家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两栖人才,展开另一个艺术的新视野,但电脑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手段,好的电脑技术不等于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自身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造型、审美与创造能力,才能让此成为真正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汪杨 《上海经济》2010,(1):58-59
高品位数字生活 过去的艺术展示场所都在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等,一般民众在那里才有机会欣赏艺术。很多人一年,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去这些艺术场所,艺术与大多数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现在藉由数字科技的辅助,把液晶屏幕作为框,数字艺术展示空间可以是餐厅、公司甚至是家里的客厅。将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以数字化的工具,作各种方式的展示,艺术数字化已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琳 《上海经济》2011,(2):39-41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 有人说,艺术是社会的镜子。社会什么模样,艺术就该有所反映。当电脑和各种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视觉艺术工作者开始以电脑和数字科技取代纸和笔,  相似文献   

8.
身处现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传统电影因为自身“门槛”高的局限,已经受到电视、网络和各种便携媒体的威胁.数字电影与其说是传统电影的挑战,还不如说是可以帮助传统电影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契机.数字技术让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用更便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影制作和观看的“门槛”.所以,对数字电影,传统电影没有必要采取对抗,最好的策略,莫过于与之融合.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与数字电影融合,对传统电影来说,不是死亡,而是重生.  相似文献   

9.
邓颖君 《中国经贸》2023,(11):34-36
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的制高点。从宏观层面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新的重要战略领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等,这些都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适应于传统工业经济时期的信贷供应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后工业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亟须将传统信贷向数字化转型。因此,笔者建议商业银行应抓住两个关键,即战略数字化、数字技术和业务深度结合,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升数字化等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本文就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困境及路径研究,谨以此文为业内相关学者提供新的思维驻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合并超越传统出版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业态.当前,数字出版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前兆,增速远超传统出版行业.辽宁省是传统出版大省,正面临出版产业转型和文化产业振兴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正逢其时,应采取差异化产业布局,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全力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辽宁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中国画是传统的国画艺术与电脑绘图数码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氛围远远超过了传统艺术的创作空间,它要求的是一个更高综合的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的氛围。艺术家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两栖人才,展开另一个艺术的新视野,但电脑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手段,好的电脑技术不等于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自身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造型、审美与创造能力,才能让此成为真正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图书馆员开展读者服务的主要场所。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融合,增强了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能力。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融合,充分表现在传统图书馆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的目的和方向是为了方便图书馆员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加快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成为了可能。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传统图书馆的升级换代,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其必然的选择和发展的趋势。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整合传统图书馆已有的文献资源,推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深度融合,是每一个图情人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数字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虚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现代美术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水平,为我国的美术设计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往往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技术的情况,导致美术设计倾向于技术性,而缺乏了创造性和灵魂。因此,只有将数字媒体技术和现代美术设计有效融合,引导设计者恰当地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才能促进现代美术设计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改变了资本与劳动力结合的形式.在数字经济中,传统较为固定的企业资本雇佣劳动形式被打破,资本与劳动力的结合更多的是通过大资本数字平台进行的.劳动力通过数字平台与自有资本结合、企业通过数字平台与劳动力结合、数字平台与劳动力直接结合以及跨国数字垄断资本与劳动力的间接结合成为数字经济中...  相似文献   

15.
武燕 《北方经济》2021,(1):62-66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更加意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信息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所占比重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借鉴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经验,提出鄂尔多斯市下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字.本文从数字的角度对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是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具体体现,它将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者的分离和对抗则会导致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乏力和科学技术人文缺失。因而应该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基础、原则及逢径,以促进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和谐机制的构建,推动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数字经济的依托,信息通信技术(ICT)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ICT产品生产全球化的特征,其贸易规模和种类决定了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在数字经济时代,ICT产品贸易除了受到关税措施的影响外,新兴的数字贸易规则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WTO建立统一的数字贸易规则遭遇困境,而区域贸易协定(RTA...  相似文献   

19.
当数字出版初露头角并展示其便捷性时,坊间便传言纸质图书出版是夕阳产业,离全面没落不远了.一时间人云亦云,一股悲观情绪迅速在出版界蔓延.笔者认为,中国的出版业是可以与时俱进的,其从业者也是可以适应形势转型升级的.不论时代如何进步,淘汰的永远是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已经对传统出版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传统出版有内容资源的优势,把这个优势在数字化环境下发挥出来,也能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和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专家预言,未来5到7年内,数字文化产业将能占到文化产业比重的50%到70%,撑起文化产业半壁以上江山,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支柱产业。我国航天领域的数字文化建设起步较晚,依靠高起点、高科技的自身优势,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在数字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数字印刷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和长足发展。种种原因所致,航天领域的数字文化建设步伐落后于产业整体发展速度。本人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从事文化产业工作20年,亲身经历了航天数字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本文试图以多年来在航天数字文化建设一线的所闻所感,就航天数字文化产业剖析现状特点,探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