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敏 《生产力研究》2005,(1):98-101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 ,目前已有 8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 ,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工厂” ?是否已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以及中国企业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什么位置上 ?本文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界定了有关的概念 ,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得出结论说明中国目前已经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未来中国企业的定位应该是超越世界工厂 ,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机会 ,努力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2.
信息产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在这一历史机遇下本文从历史发展和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工厂"的关系;提出中国要努力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观点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规律来看,我国的比较优势将决定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谁将成为这个“世界工厂”的真正主人呢?我们不得不面对产业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日趋重要,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确定世界制造中心的含义、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与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优势,经过发展,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5.
郑洪涛 《经济经纬》2003,(5):44-45,52
一年前,当人们沉醉于WTO的讨论之际,一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正在悄然进行。于是,“世界工厂”问题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世界工厂”的可能性,但离实际形成尚有一定距离。同时将“世界工厂”能否最终在中国形成视为是21世纪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对世界工厂演变历程的分析,集中论述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中国形成世界工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于是一些国家便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虽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还远远不是制造中心.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世界制造中心”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制造中心标准的差距.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部门和国内企业对此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制造中心的变迁看“中国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霞 《经济管理》2003,(21):31-34
世界制造中心由英国及美国到日本,今天又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制造中心的变迁在于技术与管理的推动,制造能力的增强只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结果和表象。以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来衡量,中国与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必须从国家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做出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以达到实现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加快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1985年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GDP的年均增长率接近9%,并且发展势头不减。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2000年我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到目前已有170多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已经上升到前5位,对世界经济正在产生越来越大影响。据专家推测,中国的经济规模,2016年可能超过日本,2040年可能上升到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9.
近期关于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理论初露雏型。同时也伴随着截然相反的质疑。本综合专家们的相关理论探讨及实证分析后认为:“中心论”是基本成立的。理由有三:从国情看,我国有条件成为成本型消费品制造中心;从原理看,世界产业链的国际流转使开放的中国有可能成为制造中心;从实证看,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已初步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与生命周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迈进,制造业经济下的“世界工厂”和服务业经济下的“世界工厂”发生了历史性的内涵动态变迁。“世界工厂”在历史上的四次转移,也经历了一个由世界制造中心与世界科技中心一致的创新期、成长期,到世界制造中心与世界科技中心分离后的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轨迹。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到祖国大陆。从目前的状况看,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有利条件。但中国的差距和劣势也是明显的,突出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性后发劣势和制造性后发劣势。如果不能够克服这些后发劣势,中国也就无法建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相似文献   

12.
从18世纪末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工厂”的称号几易其主,二战前后,美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经历辉煌。改革开放50年来,中国产品风靡世界,“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性话题。印度也为成为制造业大国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在国内国外日益强烈,国内各地也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与我国人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力争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强国。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缺少实质性优势,产业升级受到阻碍。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缺少掌握核心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我国打造世界制造强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如何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谢作诗 《商周刊》2012,(16):21-21
某著名体育品牌关停在华直属工厂的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思考。有人认为,中国的“世界制造业大国”优势在于承接了很多国外转移过来的“夕阳产业”,需要尽早放弃这些仰仗人口红利的“夕阳产业”,发展高端产品。这种分析有一定逻辑,但把“中国制造”说成是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其实不正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制造业是应该主动成为世界汽车工厂,还是应该继续实施保护性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兴办科技工业园区等各种开发区,使中国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中国制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入了研发转移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内外环境条件也难以支撑目前的“中国制造”模式的持续发展。要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抓住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研发转移的机遇,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和强化中国科技园区(国家高新区)的功能,迅速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改变中国在全球化分工中的弱势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资金纷纷进入中国抢滩,其中制造业最为突出。有关人士指出,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已见端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  相似文献   

19.
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趋势、特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制造业中心能否转向中国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索把握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规律性 ,本文分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一般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并对我国成为当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有关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后 ,不赞成中国走世界制造中心的发展道路 ,而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该如何走 ,在走的过程中该如何发展中国的制造业 ,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也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