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刑罚作为国家代表社会对犯罪做出的最严厉的反应,是国家对犯罪最具强制性和严厉性的最后手段。从世界刑罚发展看,刑罚轻缓宽和是刑罚进化的必然结果,轻刑化成为刑法改革的重要趋向。经济犯罪作为一种秩序犯和法定犯,与传统犯罪相比危害性要小,轻刑的空间较大,自然成为轻刑化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刑罚结构改革的总体趋势,通过对刑罚轻缓化的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刑罚轻缓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高概率的惩罚与轻刑化"的组合是预防和控制犯罪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而轻刑化即我们所谓的刑罚轻缓化。在刑罚轻缓化的背景之下,透视罚金刑与自由刑的适用,我们可以发现罚金刑更符合刑罚轻缓化之意旨,应提升到主刑的地位,未来我国的刑罚结构改革也应以罚金刑为主导,而自由刑只起辅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摈弃中国传统重刑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的影响,从现代刑法观念出发,应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其对"宽"的强调及对"宽"与"严"辩证关系的理解,不仅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响应了世界轻刑化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呈现"独资化"趋势,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独资化动因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运用交易成本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了外商选择独资化的动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独资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形成阶段,适用自由刑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用罚金刑替代短期自由刑,既是刑罚轻缓化、非监禁化的改革趋势,也符合教育、感化、挽救、改造的司法政策,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发育规律。我国新刑法虽然顺应世界潮流大幅增加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但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采取加强执行力度等措施,改善罚金刑的适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案件判决存在明显轻刑化的趋势.量刑的失衡与司法中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依法治国的现代司法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违刑罚公正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完善立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加大审判监督的力度等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犯罪也在急剧增长,并朝着涉案金额巨大化、犯罪手段智能化、受害群体扩大化等方向发展,严重威胁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刑罚是国家对犯罪最具强制性和严厉性的最后手段.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刑法典的相对稳定性与犯罪的复杂多变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因此,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需要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刑罚这一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最直接手段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在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政策上,均提倡轻缓化、非监禁化的刑罚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在监狱"交叉感染"的负面影响,从而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在此就我国应构建何种形式的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刑罚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就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加以论述,说明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二元化刑罚观念的影响,刑事被害人的相关民事权益因"隐退"在公诉权身后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当被害人经过诉讼程序而无法得到赔偿时,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只能向国家寻求救助。为实现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各地区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立法规范,各地现行救助制度差异很大,影响了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文章主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域外制度优点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实现"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的司法救助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合同法的违约金规则兼有赔偿性与惩罚性的内容,从而引起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混乱,甚至使违约金规则常常被赔偿损失所取代。从体系化的视角出发,惩罚性的违约金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惩罚性违约金的理念应该贯穿关于违约金的全部法律条文,废除体现赔偿性理念的法律条文,让守约方在违约金问题上具有进退自由的主动权而让违约方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重新犯罪是曾受刑法否定评价的犯罪个体再次危害社会,社会危害性极大,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前期刑罚改造功能和后期社会预防的不成功。本文通过分析重新犯罪问题现状、特征,探究重新犯罪之成因,借鉴国外“恢复性司法”、“刑罚社会化”等相关实践经验,以刑罚功能的法理为基础,通过刑罚权的科学配置、裁量与执行视角审视重新犯罪问题,以期找到改良路径并尝试构建防范重新犯罪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保留死刑制度,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广大民众关注死刑的适用,媒体热衷于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刑事法律的角度解读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真实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着手,分析新闻报道的现状,分析死刑制度沿革,寻找他们之间存在的共同价值取向——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世界上许多法律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我国的法学理论界对听证制度的研究正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正在探讨.1996年<行政处罚法>首次引入听证制度,此后听证制度便很快成为理论界和立法机关的共识.在2004年7月1日施行的<行政许可法>中听证制度被第四次引入,其内容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进步和重大突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如果想充分发挥听证制度的作用,就必须增加其可操作性,并增强实效性,实现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日臻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依据、刑法基本原则、刑事政策、刑事司法实践及被害人权利保障5个方面展开论证,对目前将“人身危险性”因素列入量刑考量因素的理论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人身危险性”并非对社会存在实害,仅仅是一种犯罪未然状态的预示,具有或然性和不确定性。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将“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根据之一,不仅缺乏法律依据,有悖刑法的基本原则,而且不符合我国刑事政策和司法实践,不利于保障犯罪人和刑事受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法律思想 ,后人冠以似乎万古不变的定论——人治思想。在法学界无不确认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人治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丝毫不亚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孔子所主张的“礼”就是法 ,而“刑”是惩罚手段。孔子主张人人遵守礼 ,就是主张人人 (包括君主在内 )遵守法 ,这难道不是法治思想吗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并不是不重视法治 ,而是对统治者品质素质的要求 :“为政在人”的主张 ,并不是人治 ,而是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死刑在本体论上的含义是掌握公权力的主体以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为名义,而利用其掌握的公权力实施的、对造成公权力主体自认为除行为人本人以外的其他客体具有严重威胁和破坏的人剥夺其生命的一种极端的手段。中国死刑制度在静态、动态上各具特色。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经久不衰"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中国古代对"人性"认识的局限性,自原始社会末期至今的血族复仇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刑罚的目的是国家建立刑罚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刑罚的目的并且科学地揭示刑罚目的的内涵,对于建立健全国家的刑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判决的陕西"药家鑫案件"和云南"李昌奎案件"引发了民众对我国死刑制度适用的质疑和讨论。我国的刑法属于重刑法典。"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死刑的基本政策。我国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体现了尊重生命、慎用死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时效制度有待完善,应严格区分无期徒刑和死刑的追诉时效,合理限制超期追诉制度,补充规 定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增设行刑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