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鑫  薛玉玲 《中外企业家》2014,(3):111-111,119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汽车用户消费理念也在逐步的完善,需求趋于多样化。对产品及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汽车品牌竞争已渗透到营销服务体系。同时也就要求4S店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同时还必须具备高度职业化服务意识,实施现代化服务营销管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汽车4S店服务营销售后服务水平的较低、物品精品服务管理水平也较低、服务营销观念落后及服务营销队伍高素质管理人员匮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汽车4S店服务营销具体策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为其服务营销市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若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什么消费需求拉动最大,答案非汽车消费莫属。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更旺。竞争更为激烈。近年来国内外汽车厂商逐鹿中国市场,高招迭出,不遗余力,在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加大投资。力求打出自己的品牌。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知名品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2400万辆,中国已成为汽车消费大国,汽车营销已成为汽车企业竞争的焦点。如何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市场管理机制,提升汽车行业服务品质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站在营销视角,就我国如何加快汽车营销创新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林雷 《经营者》2010,(3):39-39
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要求汽车厂商做出更多的努力,适应消费群体的变化;在渠道扩张和发展中,探索新的渠道管理模式;在区域化营销方面进行更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吕筱萍  王卿 《企业活力》2007,(12):23-25
<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其中以轿车市场最为突出。随着我国轿车市场的增长和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积极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而轿车消费主体也由团体转变为私人,一系列因素使得新的车型和品牌层出不穷,车市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同时厂商也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汽车营销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潜在需求与开发性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但要着眼于现实需求,更应警惕于如何捕捉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开发性营销策略。也就是说,当今和未来,为了竞争致胜,企业需要一套崭新的观念和竞争谋略,以敏锐的眼光和视觉去发掘潜藏于消费者内心深处而尚未被引发出来的“潜在需求”,从而开发新的消费领域,创造新的市场。本文就潜在需求以及如何进行开发性营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付秀胜 《企业研究》2005,(11):63-64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随着跨国汽车巨头“6+3”纷纷全部登录中国,竞争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作为汽车产业链(由零部件供应商一厂商一经销商一用户建构的汽车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汽车厂商在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掌握竞争者和消费终端的情报和信息,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如下制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汽车超市——打造二、三级城市汽车营销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区域格局的变化,二、三级城市已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展开了对这一市场的争夺。传统的4S店模式已不能适应这一市场的营销拓展,本文在分析二、三级市场特点的基础上,从投资成本、便利性及适应性等角度对汽车超市与4S店进行了比较,提出在二、三级市场实行汽车超市营销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概念营销的一种营销理论模式。它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与消费的需求(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推出—个特定的新奇概念,借助大众传媒向消费传播产品所包含的时尚观念、化情愫、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从而获得消费的认可,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使其萌发对产品需求的一种营销模式。它采取的是以市场细分为基础、以推出一个新产品概念为突破口,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市场上,开拓出一片新市场,使企业从“生产消费所喜欢的”,转变为“使消费喜欢我所生产的”一种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若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什么消费需求拉动最大,答案非汽车消费莫属。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更旺,竞争更为激烈。近年来国内外汽车厂商逐鹿中国市场,高招迭出,不遗余力,在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加大投资,力求打出自己的品牌,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知名品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若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什么消费需求拉动最大,答案非汽车消费莫属.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更旺,竞争更为激烈.近年来国内外汽车厂商逐鹿中国市场,高招迭出,不遗余力,在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加大投资,力求打出自己的品牌,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知名品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提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已成为国民消费的主要支柱之一。国内外汽车厂商纷纷寻找市场,扩大地盘。汽车业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它给汽车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理念、交易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汽车经销商的生存与发展与汽车生产厂的命运密不可分,厂商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营销企业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从消费者方面来看,消费主体由团体变化为私人,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客户的选择余地加大。  相似文献   

13.
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要求汽车厂商做出更多的努力,适应消费群体的变化;在渠道扩张和发展中,探索新的渠道管理模式;在区域化营销方面进行更积极的尝试2009年的汽车销售增长超过40%,与年初普通预期的5%左右增长率有一个巨大差异。这实际标志着中国真正步入了汽车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改变着企业的竞争环境,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营销变革正在兴起。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制胜,需要在营销领域进行洗心革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市场的主体和核心是消费,消费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之神。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质是消费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要想赢得更多的货币选票,扩大市场份额,创造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握消费消费心理的变化规律、特征和发展趋势,采取恰当的营销组合和模式来满足消费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刘佳 《企业导报》2012,(13):115
中国已成为汽车消费大国,汽车营销已成为汽车业竞争的焦点。培育健康有序的汽车市场、提升汽车行业服务品质已是得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我国汽车营销的内涵以及未来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把握未来的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在营销模式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的汽车行业的营销的良性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已成为一个汽车消费大国.由于市场竞争的形势日益严峻,各大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加大了汽车营销的力度,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其中,文化营销将给未来的汽车营销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基于此,就汽车文化营销的内涵及分类、汽车文化营销的策略及发展方向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汽车企业取得竞争的主动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国市场的竞争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世界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去。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 ,将对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市场营销是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 ,因此 ,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 ,获得发展 ,就必须针对加入世贸后的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营销创新。一、营销观念创新1、全球营销观念。必须建立全球营销观念 ,把企业营销从局部市场、国内市场放在全球市场当中去认识 ,把企业的产品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等营销策略整体地放在全球视野中去认识 ,使企业能在全球产业链的某一环中寻找到适合自…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讲,商品市场是一个以营销为核心的市场,如果你能在千百种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推销出自己的产品,你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站稳脚,并打开致富的大门,下面是当今较为经典和行之有效的四种营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顺应绿色潮流,注意为消费者开发绿色产品,在社会上当绿色企业,在营销中树绿色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