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中等专业人才。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强调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政府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5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经过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能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普遍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山东省农广校开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在10个市、19所县级分校招生1268人,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班试点工作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指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中也包括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的职业培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黑龙江垦区实施"科教兴垦"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山西省农广校以"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为依托,加强项目管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2013年实施教育培训项目,8年累计招生84500人,每年以万人的规模开展人才的培养,实现了农广校的跨越发展,为山西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做法为:一、加强项目管理,推进"百万中专生计划"山西省农广校将"百万中专生计划"与"山西省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山西省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等项目结合,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林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极为良好的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继续保持占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会议指出要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每年将投入lO亿元重点支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专项行动,五年内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从这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国家今后几年将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职业教育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方农场主与我国农民企业家在成长背景、接受教育程度、政府补贴和经济收益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明教育在我国乡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从成本-收益角度进一步分析考察,我国更应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着重培养更多的像农民企业家型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备种社会教育要更多地面向市场需求,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按照这一精神,本文就中专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略谈管见。一、中专教育必须面向市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人才资源通过市场配置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人才”这种特殊商品作为生产要素,必须经过市场这个纽带,才能获得社会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人才、劳务市场的日臻完善,人才资源通过市场配置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提出,“十五”期间要使职工队伍中的高级技能人才从目前的5%提高到20%,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说:加入WTO,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营销和服务。这必然形成对技术工人数量和质量的更高要求。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只能靠中国来培养。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构成看,存在传统产业人才过剩,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缺乏;初级工过剩,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熟悉市场经济的创新型人才不多;专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与共性化人才少的状况。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10.
探索“长短结合,内外互补”的培训新路陈晓萍在金融机制转换过程中,人们开始清楚地看到:事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兴旺在需求,需求的高涨促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学。也就是说,企业越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就越快;职工教育越能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普通会计人才的饱和和高级会计人才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学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现状迫切要求高校会计教育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卓越会计师"培养理念的产生以及"卓越会计师"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更是大力支持农业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那么发展农民教育更是振兴农业的基石。温家宝总理2011年8月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曾指出:“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求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搞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然而,涉农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招生难,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央农广校决定利用10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对此,山西省农广校高度重视,认真领会中央校的决策用途,结合山西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大力推进“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使中央校“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在山两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林顺枝 《粮食知识》2000,14(5):61-62
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与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双翼已为人所共识。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用的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大的后备军,是促进社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的主力军,是我国不同教育层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专学校的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就必须分析中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强 《齐鲁粮食》2003,(2):61-61
大力开展教育创新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课程改革又是教育创新的应有之意。2001年以来,为使各专业课程教学安排既贴近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又体现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我校在深入进行人才市场调查和反复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李姗)9月25-26日,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在河南省夏邑县召开。本次会议以"稳定发展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为题,交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经验做法,分析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稳定中职办学措施办法。会议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是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好国家投资,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已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对学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办学,是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送到乡村、送到农户的一种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方便了农村基层干部职工、广大农民群众离土不离乡就近学习,为培养农村科技与管理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农广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积极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开展“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共招生培养60471人,招生人数一直位居广西中职学校前列,多次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系统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被广西基层办、农业厅评为“全区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国家虽然已经加大了投入,但我国对教育的总体投入较少,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则更少,因此对其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从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采用双轨制核算体系,实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确定成本项目,建立教育成本监控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