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农业开发是山区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开发的程度,对于山区经济的开发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贵州近几年来的实践,对山区开发农业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山区开发农业的 目的及必要性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小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管理——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余建辉  石德金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6):337-339,351
山区林业在运行过程中的种种冲突 ,引发了山区居民对森林资源非持续利用的种种矛盾。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便是林业参与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出现 ,使山区林业走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山区既是一个自然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山区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工业不发达、农业基础脆弱、灾害频繁、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低下。正是如此,在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八千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山区,山区就必然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山区虽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但相对于林业发展,却条件优越、独具优势。七十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林业经营形式——社会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开展社会林业的实践活动,对于全面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社会林业是实现山区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发展乡村社会林业是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从整体上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是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指出了发展乡村社会林业必须始终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前提,坚持协调性和保护性开发理念,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某些历史的、自然的和主观的原因,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仍有一部分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变化不大,其中大部分是山区,老革命根据地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开发建设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这次全国林业、治沙和山区综合开发贷款贴息申报培训班,是继1996年大连培训班后由财政部与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的第二个培训班,充分体现了财政部门对林业、治沙以及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借此机会,我代表林业部门广大职工,对长期关心支持林业、治沙以及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的财政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林业、治沙和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得到了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更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伟大公益事业。党中央、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贵州山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林业综合开发的现状,指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是发展经济林,并就此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山区开发和治理的战略意义 山区的开发和治理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四化”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这样提出问题是有充分依据的。 (一)丰富而未开发的资源在山区 我国在下个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有一个资源供求问题。而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发展生产,提高综合生产力,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综合生产力包括若  相似文献   

9.
皖南山区自然条件优越,草地资源丰富,然而目前皖南山区畜牧业生产相当落后,林牧矛盾和农牧矛盾比较突出,限制了山区农业经济以及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皖南山区草地资源和畜牧业现状的分析,讨论了皖南山区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皖南畜牧业的战略措施、以促进山区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皖南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皖南山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及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主观指导方面,即掠夺性经营思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实行的山区综合开发是山区工作的突破性举措,它协调了农林水的矛盾,并由此形成农林复合型的山地农业,同时抓住了水利建设的关键。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必须有新的经济建设理论作为指导,这就是生态经济理论。一批生态农业县的实践为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山区退耕还林的调控对策分析--以临沂市沂蒙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沂蒙山区,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退耕还林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论述临沂沂蒙山区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则着重从两湖地区自然与社会的特殊情势,如江河通达与经济地理的日益外向,人口的刺激,土地占有与农民耕作能力的相适应性,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趋势,山区经济开发高潮等方面加以剖析,并检讨了经济发展对于市镇繁荣、民风变化及近代农业的重要影响。两湖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也为之一变。当然,清前期两湖地区农业发展中经济关系与经济开发等方面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环境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岩溶山区的石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 ,研究西南岩溶地区的环境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 ,然后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角度对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26日,继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南方片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之后,北方片会议在天津蓟县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96年以来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工作的管理经验,研究解决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各级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职能,部署今年的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推动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才参加会议并讲了话。李育才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保障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发达城市的象征。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林产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 ,论述了林产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山区经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并就如何促进林产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山区综合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战洪 《水利经济》2001,19(4):23-27
水资源危机不仅是一个资源、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惩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人闪的生活质量甚至社会安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必要前提,认清河北省水资源形势和水环境现状,提出了支持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欧盟对山区的区域援助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是欧盟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关键组成部分 ,山区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对山区本身 ,而且对欧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聚合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山区面临的特殊地理或自然障碍 ,使之在经济上要与欧盟其它地区完全融为一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山区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使之成为欧盟区域援助的重点。欧盟结构基金以及聚合基金对山区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的运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培训、旅游业发展及山区之间的合作等 ,提供了大量的资助。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达到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它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  相似文献   

20.
坚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迅速建设山区特色产业开发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跳出山区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怪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山区人口膨胀,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广种薄收的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山区林草植被屡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