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分流是搞好国有企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下岗分流中,虽然一部分职工收入减少,生活遇到一定的困难,但他们对国家的宏观形势和下岗分流的决策还是理解的,支持的。然而,个别企业领导干部在职工下岗分流中的不廉洁现象,却  相似文献   

2.
2000年,武钢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与实施再就业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武钢2000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与实施再就业工作,解决好富余人员过多的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武钢改革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与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为了便于各单位、各部门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现就与此项改革相关的政策与认识问题,从三个方面分述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武钢2000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有哪些要求?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帮助  相似文献   

3.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在全国各施工企业逐步进行。但从实施情况看,还存在较大困难。一是从全社会的总体情况看、施工企业减员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受到其他行业下岗分流人员“重新就业”的冲击。由于减员和下岗分流是全社会都在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作为攻坚阶段重要战役和重要战略部署,在国有企业全面展开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已成为全党、全国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关注的改革命题。一、必须从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企业进入市场后竞争的不断加剧,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机构臃肿、人员过剩、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负担过重的…  相似文献   

5.
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内部的富余人员逐渐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分流出来。在国企这棵大树上栖息已久的职工下岗后一时无所适从,或牢骚满腹,徒生怨气;或找领导闹矛盾,寻岔子,其焦点是下岗以后生活问题。笔者也有被下岗分流的危险,也存在下岗以后怎么...  相似文献   

6.
改革国有企业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大量富余人员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标准衡量,全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大约在3000万左右,因此,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是一种大事所趋。但是,国有企业在分流富余人员上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做“减法”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减的同时,有效地做好“加法”。企业在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面,应当勇挑重担,多动脑筋,联手行动,妥善处理,多做贡献。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职工,而且也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各地实践经验来看,以下的分流思路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即以“精简、…  相似文献   

7.
大事要论     
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职工下岗现象并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能不能在三年内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摆脱困境的目标,关键在再就业工作。搞不好,要引起社会动乱,大局不稳。下岗分流减人增效不动摇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岗分流、减人增效,毫不动摇。股份制可以搞,如果工资都发不出去,怎么参…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央提出要花大力气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这为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契机。我公司在前几年大刀阔斧实施内部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后,又加快横向拓展步伐,创办多个第三产业实体,保证企业职工稳妥转岗,促进了企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牌国有企业中改革发展与下岗分流这一热点问题,并由此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  相似文献   

9.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在总结近几年下岗分流工作的基础上,公司今年又提出了减员增效的实施方案。本刊选登的3份调查报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职工面对这一重大举措的种种心态,并提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是当今全球性的社会难题之一。而我国再就业工程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切实抓好下岗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 ,研究新思路、采取新措施 ,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劳动就业工作中的问题。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下岗分流和再就业下岗分流是企业转机建制的大趋势 ,它主要是为了改变国有企业机构臃肿 ,冗员过多 ,效率低下的现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绝不是企业效益不行的无奈之举 ,也不是简单地减几个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许多职工认为下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抬不起头做人 ,而事实上下岗的根本目的是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下岗分流”应做到“五不”严金宗当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企业职工“下岗分流”逐渐增多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增效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下岗职工大量增加,再就业工程实施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着国有纺织企业改革攻坚的成败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此,河南省纺织厅对郑州、新乡、平顶山等市及重点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近两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力度较大,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反映的热点问题,具有普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2年,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唐山建设集团公司有45名职工下岗。那时候,既没有“减员增效”的宣传,也没有“下岗分流”的措施和方案。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45名职工便失去了自己在国有企业享受的一切待遇和身份。这在他们的心中引起的震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所必须经历的“阵痛”;是国有企业减轻负担,提高效益,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但由于涉及面十分广泛,要做好这项工作有很大难度。笔者以为,当前企业减员增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第...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公司召开动员大会,部署2000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这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实现武钢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动员大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政策,规范操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理直气壮讲道理。搞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的重要环节,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武钢今年继续推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武钢转机建制、建  相似文献   

16.
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国企改革中的党建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最近发出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党组织设置和领导关系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  相似文献   

17.
一要知情明“事理”。当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国有企业职工原有的优越感、保险感不复存在,“铁饭碗”成了“泥饭碗”,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采取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下岗的职工要理解企业的难处,谅解企业的做法。要知道,下岗一是为了把过分集中的生产力进行分流,让一些有能力、有技术的能人进行再就业,使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18.
一要知情明“事理”。当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国有企业职工原有的优越感、保险感不复存在,“铁饭碗”成了“泥饭碗”,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内部运行饥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采取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下岗的职工要理解企业的难处,谅解企业的做法。要知道,下岗一是为了把过分集中的生产力进行分流,让一些有能力、有技术的能人进行再就业,使其充分施展自己  相似文献   

19.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字少了“人”,就是“止”,“止”代表企业的衰败、倒闭和死亡。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提到了事关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一、煤炭企业下岗分流和再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炭企业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虽起步早,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地域环境、国家宏观政策、企业微观基础、内部管理、企业改制转机、职工思想观念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出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