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与产品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在市场上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由此而引发的竞争加剧对企业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加大。为缓解压力,追求产品的差异化效果以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同步和有效衔接,有许多企业在市场上纷纷叫出了“卖点”这张牌。所谓“卖点”即企业赋予产品的主张,其功能一是通过表现功能获得目标顾客的认可;二是通过表达个性以区别于同类特别是同质产品。所以,“卖点”作为企业与市场的连接点和维护市场的重要条件,其存在的理由和应用价值是企业在经营中必须给于重视和努力追求的。然而,并非掌握了“卖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的同志把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归纳为“农户十市场”,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这种看法我认为是片面的,在实践中,容易产生误导。第一,会导致农业产业化的低标准、简单化,使人们容易忽视其他要素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为农业产业化只是农民和市场的关系,是单个农民在市场中从事农产品买卖的一种活动。因而,只要把农民推向市场,就算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第二,会割裂农民与农业、农业与市场的关系。我们讲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而不是“农民”产业化。我们不能把“农户与市场的连接”与“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的连接”混为…  相似文献   

3.
国有大型企业重组改制上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改制后 ,采用怎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一、体制和机制决定模式企业重组的目的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转换经营机制。在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有不少企业创造了多种管理模式。如邯钢实行“模拟市场核算 ,实行成本否决” ,其核心是通过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承担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提高经济效益 ,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把市场风险信…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企业理论影响较大的新古典经济学,把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当做“经济人”,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的调节下,实现社会的利益。企业重建和创新理论则指出,现有的企业单纯服从于所有者的利益,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成为单纯的创造货币的机器,忽视了企业应当承担的实现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那么终将走入一个死胡同。如靖江市钢瓶厂属于江苏民生集团公司下属厂,是一个与民政部门挂钩的乡镇企业,目前企业中有近3O0名残疾职工,我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基本目标的同时,始终以保障职工利益,减轻社…  相似文献   

5.
一、培育市场主体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众多的市场主体──企业。因此,必须加快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主体地位的形成,使企业能够真正接受市场的约束,加快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具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出资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实现“四自”。同时,必须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坚持“三改一加强”的基本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快…  相似文献   

6.
企业如何长期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要想延长企业的寿命,就必须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企业观,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把企业看作“生命体”即生命型企业,创建名牌企业,实施名牌企业战略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岳洁  甄庆辉 《经济论坛》1998,(20):31-31
在农电企业开发市场的进程中,有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这就是农村电力灌溉市场。用改革的意识去开拓这个市场,是农电企业实现“三为”宗旨的必经之路,也是农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农电灌溉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农电灌溉的形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农民渴望,势...  相似文献   

8.
王晓林 《现代财经》2005,25(2):3-7,19
科学发展观警醒国人关注“以人为本”。在中国,只有明确以农民群众为本才有可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这不仅因为此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因为有农民才有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历史才有我们。以农民为本不等于以“农”为本。个体经营的小农只能是市场竞争中的输家。营造适当的制度环境,让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协助农民群众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才有可能尽快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讲,企业制胜的关键点不仅仅是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取胜的关键可能就要依赖于对库存的结构性调整做出决策。这实质上是对资源性原材料及其产成品“潜盈库存”的博弈。因此,可以说合理的原材料及其制品的库存是资源型生产或销售企业实现赢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其利用市场价值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潜盈库存”已经成为资源型生产或销售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潜盈库存”博弈比“零库存”无论在视野、方法,还是在内容上都更具优势。它把库存管理提高到战略决策的高度,更加体现企业以效益最大化为管理理念。本丈从“零库存”带来的风险和潜亏说起,用博弈的理念对“潜盈库存”进行价值分析,从博弈得益入手实现潜盈到效益的转化,让读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