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忠权 《活力》2010,(16):96-97
侦查讯问是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获取口供、查清犯罪的重要手段。在讯问中,侦查人员希望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而犯罪嫌疑人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逃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是指国家法律授权的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情况,收集证据,依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行为.其目的就是运用讯问这种方法进一步追查、 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嫌疑事实,查清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从而达到查明案件全部事实真相.本文分析、 探讨—生理心理检测—这一新的侦查讯问技术在当前侦查讯问中的作用,现状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已受到各部门法的重视,因此在刑事诉讼法领域,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在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的地位明显不平等。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犯罪嫌疑人享有哪些权利,但其规定很不完善,侵犯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司法公正形象。本文通过对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完善措施进行构想来进一步介绍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平 《活力》2005,(10):147-147
贿赂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智能经济犯罪,侦查取证难度较大,因此,审讯工作在对贿赂案件的侦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案件侦查的胜败。根据实践经验,犯罪嫌疑人在被讯问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往往经过防御、动摇、崩溃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只要针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的上述特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审讯策略,及时排除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上障碍,就能够促使其坦白交代问题,认罪服法。  相似文献   

5.
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看,审讯是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斗争从隐蔽转入公开。审讯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讯问,听取犯罪嫌疑人关于自己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为检验已取得的侦查成果及进一步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讯过程又是审讯人员通过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地直接交往活动,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忠权 《活力》2005,(10):148-148
检察预审,是指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为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审查和讯问的一种专门侦查行为。现就如何做好检察预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赵明 《活力》2005,(9):96-9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活动,也是办理公诉案件的法定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因案件讯问方法不当而引起犯罪嫌疑人在庭审中翻供、拒供,影响公诉效果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审查起诉中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伟业  张伟光 《活力》2005,(9):118-118
攻守同盟是指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隐瞒犯罪事实真相,相互之间以及与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暗中约定,提供假供、伪证的行为。在贪污贿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订立攻守同盟的方式,实施反侦查,既给查证工作既带来了困难,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孟昭华 《活力》2010,(14):215-215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通过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依法打击贪污、贿赂以及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逐渐改革.国家法制的逐渐健全,尤其是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的推广,标志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探索出一种更为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德军 《活力》2006,(6):126-127
本文论述了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侦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处于不公开与无法监督的状态,是刑讯逼供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重视口供在查办案件中的作用,是侦察机关产生刑讯逼供行为的内在因素,刑讯逼供行为在实践中难以认定,使这一行为有了存在成长的空间。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对策是建立在看守所集中提讯制度,实行审讯主体与犯罪嫌疑人隔离制度,实行禁止在看守所以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制度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一项制度,它首先在英国得到确立,后在众多西方国家得到借鉴和引用,我国在侦查讯问活动中当前存在着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但是如果全盘袭用外国的方式和方法也会影响到我国侦讯工作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寻求一条合理使用沉默权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乡镇论坛》2010,(4):18-19
福建省大田县民政局致信本刊称:群众反映该县均溪镇玉田村2009年村委会选举中新当选的一名村委会委员是县公安局2007年就在网络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目前该犯罪嫌疑人已取保候审。大田县民政局认为.该犯罪嫌疑人隐瞒犯罪事实,影响了群众公正投票,  相似文献   

13.
周松 《活力》2014,(22):77-78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法律逐渐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全社会对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人身权利逐渐加以重视。在现代社会,当某个公民被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时,他的人身权利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公权力的限制和伤害。刑事案件侦查阶段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础环节,对于有效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公安机关进行案件侦查时,如果出现实体或程序错误,都会对公民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尤为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其辩护权的使用,特别是对侦查阶段聘请律师进行相关法律帮助这一权利的保护。因此,在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等进行权利的行使,必然需要加强对律师侦查阶段诉讼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技术侦查概念及特征 (一)技术侦查概念 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技术侦查措施指侦查活动中的一切具有技术内涵的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即技术性实施的侦查措施和一部分秘密侦查措施;狭义上的技术侦查措施指的是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作案人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监听、秘密录像、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送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志福 《活力》2010,(14):77-77
公诉过程中的退回补充侦查是指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或出庭公诉过程中,对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依法退回原侦查机关进一步查清事实.补充证据的诉讼活动。退回补充侦查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重要程序。对于弥补侦查和审查起诉中的缺陷和不足.确保公诉案件质量有着不可抹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怀忠  石大勇 《活力》2010,(14):8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由此可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逮捕三个条件中首要的条件。《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试行)第73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说明认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侦查阶段缺乏当事人的抗辩参与,缺乏中立的裁量,缺乏有效的救济,是一个偏行政化的强力自决程序,这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显然是不利的.本文从我国的诉讼构造中存在的弊端出发,对检察机关的侦查决定权产生质疑,进而提出法院作为中立裁判机构在此阶段参与的必要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明雷 《活力》2005,(9):99-99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并要求在侦查环节介入的越来越多。如何面对,已成为侦查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96条对律师在侦查环节的介入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侦查人员、律师、犯罪嫌疑人就此问题的认识不一,看法不同,现就自己的认识提出浅见,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侦查阶段交织着复杂的权利和权力关系,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极易受到侦查机关的压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当前应当着力加强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扭转长久以来侦破犯罪与人权保护不协调的局面,为了防止权力行使没有边界,得限制侦查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应以"权力监督权力",即增强检察官对警察行为的实质监督权力及加强对侦查权的司法制约,从而完善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侦查、起诉过程中改变了单一的纸张笔录口供的传统讯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为办案服务,努力提高基层办案质量,切实把先进的科技装备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是各级检察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