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边外》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成名作。悲剧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要形式,《天边外》也不例外。而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能看到弗洛伊德思想理论的烙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奥尼尔拓宽创作思路、加深作品表现力都有非凡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分别代表三重人格——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天边外》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
《红色的英勇勋章》是美国文学中一部重要的自然主义作品。作品描写了人在社会里拼命挣扎,宛如原始丛林里的飞禽走兽。实现了工业化的美国已不是昔日的镀金时代,现代人所生活的社会正如作品所刻画的战场和丛林,迎接他们的必是困惑、挫折和悲剧。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在作品《印度之行》中反映了印度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方面的危机,表达了他良好的生态愿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进而实现整个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成名作《烦恼人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左拉自然主义创作观的影响。她以“零度感情”叙说生活的冷峻与沉重,为我们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生的本相与原态。重新品读《烦恼人生》可以使我们在这种当下体验的人生模式中,去感受人生的全部丰富和复杂,在复杂的人生旅程中安顿心灵,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抚慰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注重对生存困境中的人物命运进行探讨与反思。其代表作《天边外》以主人公罗伯特的不幸遭遇展示了美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状以及普通民众在伦理困境中的挣扎与心酸。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从身份、价值和死亡三个方面探究罗伯特伦理困境的成因,不仅可以更深刻地展现罗伯特在实现个人理想时的绝望与无助,同时也揭示了尤金·奥尼尔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诸多问题的伦理反思以及对伦理秩序重建所给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霍桑的作品不仅荡漾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具有丰富的神秘象征和寓意性,《红字》尤其突出。它通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挖掘,成双的组合的冲突及交汇出场亮相,分别交待出各人与红字相关的象征,如白兰是有形的红字,丁梅斯代尔是无形的红字,小珠儿是活的红字,齐灵沃斯是红字的制造者。作者通过红字的寓意,深刻反映了主人公的生活命运和社会的黑暗,从而将真实的人生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7.
《阿米莉亚》是18世纪重要的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社会的黑暗做出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美化了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阿米莉亚;同时他还充当了理想的道德审判者,因为无情的现实无法给他的主人公幸福,他就行使理想的正义,让他们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他的理想主义还表现在他批判了城市生活的腐败堕落和美化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和谐快乐,具有朴素的田园生态情怀。除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他还有浪漫主义者与感伤主义者的情怀,具有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一部代表作《雪国》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社会的平民市井生活。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女性之美,但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他们的美都是参杂着悲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席勒以为暴力是一种毁灭人性的力量,人性与暴力不相容,卡夫卡在他的小说《在流放地》指出,极权加技术使人丧失人性。纳粹集中营和卡夫卡笔下的流放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凯尔泰斯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集中营里的囚犯却没有丧失人性,他们用各种类型的“固执”,使自己作为人活下去。“固执”是他们对集中营的一种反抗,反抗暴力对人和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证明他们是人,并具有人性。人性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这是小说想表达的一个思想。  相似文献   

10.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她无情地鞭挞了封建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残害,描写了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所遭受的摧残,同时,也写了冯歪嘴子的生命坚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寂寞、孤寂的感觉。也有对苦难人生的不屈挣扎,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经历着磨难,也有少许的欢乐,最多的却是无法排遣的无休止的寂寞,但萧红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她带着心中的伤疤去勇敢地面对现实,这在她作品中的表现即是,她叙说主人公的落寞无奈,也描写荒凉土地人们的抗争和不屈,她的人生和创作之间可以说有这样一种联系,即作品中的凄婉美丽、抑郁寂寞正是生活中悲惨命运、苦难人生的一种写照;作品中所笼罩的那种伤感、那种痛苦思索来源于生活中经历的多波折和对社会的悲剧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11.
《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评论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灭亡》对主要人物杜大心和李静淑等形象的塑造,渗透着浓郁的现实主义,把他们置于现实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中,用艺术真实的手法折射出作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因此,应重新认识和评价《灭亡》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积极意义,并重新确定它在新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能力;同时它也是一门修养课,除了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外,最重要的便是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俗话说:“文学即人学。”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哲理,仔细地去体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的逐步成熟阶段,面对生命,面对人生的挫折、打击,面对社会的黑暗面,他们会有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会有一些困惑。作为一门基础课、修养课,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注意去体会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各阶层的人的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时代的《弹歌》到今天五千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诸多如《诗经》、《楚辞》等优秀的民歌作品,共分为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小调和双声五个种类,它们已成为劳动人民亲密的伴侣。民歌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教育与传承功用,人生礼仪功用,祭祀与驱邪功用,交际功用等。  相似文献   

14.
应答酬唱作为文人雅士重要的交游途径之一,同题材"超然台赋"的创作就成为士人彼此交流人生体验、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审视了北宋同题赋作《超然台赋》的几位士人,认为他们在政治取向方面或者与王安石的变法革新相左,或者一致,即使政治取向不一致,并未影响文学层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与老舍这两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期、同一个地方各写过一篇题目同为《诗人》的小品文,他们笔下的“诗人”形象有异同,审美趣味也有异同.虽然有以上不同,但读他们的作品,都可以让人愉悦性情、调剂生活、忘怀得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6.
阙迪伟的小说《雨季的错误》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颇有特点。与那些反映了广阔社会生活的作品相比,《雨季的错误》不枝不蔓,意蕴单纯而集中,主要是对乡村农民的精神贫困问题作艺术上的观照。受意蕴单纯集中这一内容特点的制约,《雨季的错误》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聚焦法的运用。另外,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也颇可称道。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品内容多集中在表现现代生活,但能展现更高级别艺术的无产阶级,还要属盖斯凯尔影响力最深。她最主要的两部作品《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劳资矛盾冲突,作者用客观的事实和犀利的语言毫不留情的抨击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间书中友情对他们各自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中展示了友情对他们影响的利与弊,同时也让人们思考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处理友情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统计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邬补科一、关于文化与统计文化对文化这个名词一般的解释可以是:一群人共同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使得群体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也使他们与周围环境和睦相处;或者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这是当今的一般用法。但对文化本质的理解,歧见毕呈,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历来受人关注,作品颇受好评,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争议很大,尤其是它的女主角范妮更是与她以往塑造的女性人物不同。本文试探讨了范妮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弗洛伊德的文学白日梦理论,说明范妮独特的面貌正反映了奥斯丁某一定时期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