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弓永平 《甘肃金融》2001,(10):58-59
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消费信贷政策措施,各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额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品种,大大满足了消费群体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需求.消费信贷不仅对扩大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银行利润收入,已成为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新的效益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县级消费层次与宏观的消费分析有一定差距,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拓展县级消费信贷要结合县级经济发展实际,紧紧把握其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县级层次居民收入和支出承受能力,明确消费信贷营销定位在于面向中低收入居民,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建立灵活简便明了的信贷运作机制.并要多方着手,采取综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领域,制订不同的措施.针对居民对消费信贷承受能力弱的现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或消费领域的经济承受能力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措施,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承受能力,有选择地进行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4.
房向阳 《甘肃金融》2002,(4):28-29,31
消费信贷是建立在消费者自身偿还能力和一定物质保障基础上的经济信用行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消费贷款品种,主要有个人住房、购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以及个人房屋装修、购买耐用消费品等贷款.消费信贷,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消费信贷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主要涉及的贷款品种有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消费信贷涉及跨时期消费的选择,是一个即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协调问题。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总体情况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不理想及政策自身设计上存在不足。因此,要大力推进消费信贷的实施,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6.
发展消费信贷已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消费函数理论人手,总结了消费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决定因素,指出消费信贷发展的积极意义和巨大潜力,说明消费信贷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消费信贷对扩大汽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积极推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启动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可以直接促进消费增长的金融工具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近十年来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表明,这项肩负着启动内需、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重大使命的信贷业务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局面,在全国金融机构各项信贷业务中消费信贷仅占10%左右的份额(美国占40-60%).导致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及消费增长困局的原因值得研究.本文以湖南城镇居民为例,对消费信贷与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额耐用消费品等消费类贷款品种,满足了消费群体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甘肃省消费信贷业务每年以1.11倍的速度迅猛增长,并且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尽管全省消费信贷这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消费信贷起步较晚、居民消费观念落后、商业银行服务措施滞后等因素影响,与全国相比甘肃省消费信贷仍然有不小差距.全国消费信贷已占全部贷款的6%(西方发达国家在50%左右),而甘肃省只占到4%,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甘肃消费信贷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二是促进销售,刺激投资增长,扩大投资乘数效应.按经济学消费贷款与商品销售1:1.5的乘数规律推算,全省消费目前的贷款余额80.56亿元,推动商品消费120.84亿元.同时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新的业务盈利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11.
一、成因 县域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仅两年多的时间即出现减缓的趋势,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消费信贷品种单一,信贷结构不合理,业务量高度集中于县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单一的消费信贷格局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消费信贷已日趋饱和.从业务品种看,消费信贷主要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占消费信贷总额的96%以上,信贷业务品种单一;从消费信贷业务覆盖区域看,集中于县城,而85%以上人口的农村市场尚处于空白,未能满足农民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需求.随着县城住房消费渐趋饱和,住房消费信贷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小,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的单一性和业务区域的局限性,难以保持消费信贷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发展消费信贷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商业银行营销消费信贷的市场定位不准,没有抓住对消费信贷认知程度较高的中产阶级和青年群体.二是消费信贷品种设计比较单一,还满足不了这个活跃的消费群体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三是信贷条件过于苛刻,限制了消费信贷的推广.四是手续过于繁琐.五是银企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串谋"行为.银行推广消费信贷的结果可能与其保全信贷资产质量、提高收息率、便于贷款管理等自身利益相冲突,银行为保全自身利益,就会利用信息优势与可靠企业或已形成"逼贷"机制的企业合谋,订立虚假消费信贷合同,形成真正的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趋势浅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作为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融资性活动,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发展也已较为成熟,我国消费信贷目前仍处于起步准备阶段.本文就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市场环境和条件,结合发展现状对未采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房屋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近70年来全球最大的经济危机,关注危机冲击下我国区域性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好其整体风险水平和趋势,以防患于未然。通过对近几年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调查的分析.发现危机下以住房消费贷款为主的区域性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步伐急剧减速.市场风险略有暴露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基础消费环境直接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水平.一是农村消费地域性差别,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生活消费要求不高,是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因素.二是农村消费结构单一的低水平现状,直接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1.选择适宜的消费信贷种类 商业银行必须在分析和正确判断消费信贷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消费信贷种类.目前的消费信贷种类有:(1)住房消费贷款;(2)家庭耐用品消费贷款;(3)汽车消费贷款;(4)个人综合消费贷款;(5)助学教育贷款;(6)套餐服务贷款等.  相似文献   

17.
信用消费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消费方式,消费信贷是当今世界各国促进信用消费的主要形式.发展消费信贷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且是商业银行扩展业务空间、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信贷结构的需要,更是社会公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需要.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消费信贷给予了高度关注.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就我国消费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以期提出发展消费信贷的科学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环境被认为是造成低消费信贷,从而最终影响我国农村消费的原因.由于造成低水平消费信贷的原因还可能有消费信贷的需求以及意愿不足等,必须控制这两个因素,才能正确评价金融环境对消费信贷的制约.通过对居民现金支出与收入的对比以及对其消费受流动性约束程度的测算,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存在较大的消费信贷需求;通过问卷分析显示消费观念才是阻碍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金融环境对消费信贷的影响相对要小,主要是在教育和住房消费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1.居民预期收入降低,预期支出增加,导致高储蓄低消费. 2.传统消费观念的约束.中国人历来崇尚节约,量入为出,对"寅吃卯粮"的消费信贷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接受.中国传统的消费观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舍不得消费,二是不愿意借钱消费,认为借钱消费会损害自己的名声.消费信贷实际上有用明天的钱满足今天生活消费的需要,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消费方式.我国好多人一生都在辛辛苦苦地储蓄,等有了足够的钱去消费时,才感到已经到了老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这种落后的消费观念对发展消费信贷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倡导、树立现代消费观念是发展消费信贷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适时启动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消费信贷就是国家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积极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