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城市级差地租文/陈晴晔级差地租的存在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由自然条件和投资不同而产生的生产率的差别,二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三是以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前提的所有权的垄断。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城市土地位置的差别带来的收益的差别,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  相似文献   

2.
农地建设用地配置是经济主体为追求农地收益最大化而改变农地资源配置状态的结果,其源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边际收益的相对下降和建设用地边际收益的相对上升。在转型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垄断、外部性、产权不清等因素将引致农地建设用地配置过程中大量土地资源被置入公共领域,转为土地租值,而相关经济主体为追求收益最大化会对其中的公共资源进行争夺,这将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基于对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理论分析,在对完全竞争市场时期农地建设用地配置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用于解释转型市场经济时期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最大而最无效率,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次之而效率居中,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最小而效率最优。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市场资本的输入带来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些流转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垄断土地流转的一级市场及农村集体组织对土地流转收益的主导性往往影响到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控制.文章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出发,从国家土地政策及维护农村土地秩序稳定出发探寻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利益的一种新的方式,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的财政分税体制和以GDP考核政绩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必然依靠其对土地的垄断权力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这就是土地财政。为使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底价和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数量等方式造成土地市场的稀缺,从而拉高地价推高房价。应从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消除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6,(33):1-31
内容摘要:本报告概述了中国目前土地政策所面对的主要挑战,讨论了五个相互联系的议题: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以及国家垄断城市土地的一级市场;强制征地和补偿措施的不公平性;农民的土地权利很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益及土地相关融资的过度依赖;‘降低农地流失率的困难;土地法律框架的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两个竞争性的经济理论假说进行研究,即行业的垄断性究竟为其带来了超额的垄断收益还是由于缺乏竞争或创新激励而阻碍了行业的发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不同,行业垄断度与公司收益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以及非线性的“倒U型”效应,即行业垄断在整体上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垄断收益,但是这种收益在垄断程度增加到某一临界点之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垄断对于公司收益存在“双刃剑”效应。进一步控制企业规模、账面市值比和杠杆比率等行业特征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在考察这种绩效差异是否由市场结构所致时发现,垄断度与未预期收益负相关,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经济的合理性还是制度的合宪性分析,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正当性基础均源于国家从土地的社会最佳利用出发对土地市场进行管理,它是国家行使土地管理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广东省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限度地直接入市的试点,从相反方面佐证了垄断不再有助于土地的整体最佳利用。由此,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只能是一种土地管理权,而不是政府在土地市场上的垄断经营权。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07,(2):34
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政策理念只是一种理论模式,很难真正公平地彻底实施.并且土地公共产权的国家激励机制很容易异化为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机制。因此,有专家建议必须取消地方政府对建设用地市场准人的垄断,取消对建设用地生产过程的垄断,取消对土地市场运营所有竞争环节的垄断或事实上的垄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局以《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为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资源管理和资产经营为重点,以培育和建设土地市场为手段,以有效保护耕地和充分显化土地资产价值为目标,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树立新的资源理念,强化政府对土地的管理监督职能,努力实现国土资源经济效益和利用率的最大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宽松用地环境。2003年初至今,通过市场化配置土地已实现地产收益9.06亿元,是前十年地产收益的总和。一、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二元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中对土地资本的盲目追逐,从本质上解释了我国土地双垄断格局的成因。本文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揭示出政府双向垄断土地市场对土地价格、土地资源浪费量以及社会无谓损失的影响。结论是:政府控制的双垄断格局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价格扭曲、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提升以及城乡统筹发展。鉴于此,最后提出了改革相关土地制度以及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木西  赵德起 《改革》2007,(9):122-127
契约作为制约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本身具有不完备特性。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契约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契约主体的垄断偏好。契约对产权制度效率有直接影响,但其真实影响力远未得到开发。这为从契约入手,加强对契约的治理,从而提高农地产权制度效率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转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就几亿农民工的真正城市化;征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政府用心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破除农地转非农地的国家垄断使得农民持续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的权威,可以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与社会福利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提供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充分考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的基础上,应引入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模式,建立和规范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要素的流动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地王"频发的一年,土地价格惊心动魄地上扬,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非正常现象。"招拍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是实现土地价值的良好途径,但其供给垄断和需求竞争的模式及"价高者得"的特点,同时也会推高地价,对价格机制产生破坏,造成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本文从介绍城市土地配置方式的转变入手,基于土地价格机制理论分析了"招拍挂"与地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改良"招拍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以至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付东  雷学军 《特区经济》2012,(9):223-225
房地产市场上房价的短期波动会对自住型需求者以及房地产开发商、投资性需求者、商业银行、地方政府等主体产生相反的影响,而房价虚高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是难以预估的。本文分析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四大传导机制,即土地市场推动机制、垄断定价权推动机制、资本市场推动机制和调控政策推动机制,并由此得出了需加快建设金融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地谋发展模式的风险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在中国上一轮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独特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时期土地制度不仅是实现经济高增长的秘密之一,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权利二元、政府垄断、非市场配置和管经合一的土地管理体制,为地方政府经营土地财政创造了条件,但也带来了日益增加的经济与社会风险。未来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以地谋发展模式,包括推动以产权为基础的市场配置方式改革,完成土地财政转型,完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财产税制度,建立公平、共享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服务现代社会管理的统一登记制度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9.
Budget deficit has been a common fiscal pressure facing Chinese cities since the 1994 fiscal reform. Meanwhile, land lease sales have become a significant off-budgetary revenue to local governments since 200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financing budget defic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recent soaring housing prices when local governments function as the monopoly supplier of urban l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illustrate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rom budget deficit to housing prices. This leads to an empir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two simultaneous structural equations for housing prices and land prices. Using data for the 35 major Chinese cities from 2003 to 2011, an empirical exercise shows that although budget defic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land prices, it is the factors from demand side, such as amenities, income and the user cost of housing capital, that have been pulling up the housing prices.  相似文献   

20.
房价“顽疾”:危害、病根与药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房价收入比表明我国房价普遍虚高。虚高的房价不仅会引发经济问题,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房价虚高及飞涨的根源在于供需失衡及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双重垄断。为此,中央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行政手段及经济手段抑制地方政府行为,并在土地出让制度、金融政策等方面实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