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变革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冲击下,具有差序格局的农村人情信任日渐缺失。本文从村庄内部收入差距视角探讨农村人情信任动态变迁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对农村人情信任呈现非线性影响,即随着村庄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村民之间的人情信任将经历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轨迹;且这一基本结论在模型设定、估计方法、测量误差、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对农村人情信任的影响具有收入阶层异质性。具体而言,收入差距拉大使低收入阶层更容易表现出不信任他人,使高收入阶层更容易引发他人的不信任。(3)收入差距对人情信任的影响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影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交通干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是近年来湖南省新农村规划的新方向,受湖南省桃源县规划局委托,笔者主持了桃源县新农村交通干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对这个新农村规划新领域迈出了实践探索的第一步。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自然资源条件、用地状况和基础设施现状,对沿线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沿线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沿线村庄重要节点设计及景观规划、沿线村庄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沿线村庄农村住宅建筑规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是土地整治与村庄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探索农村居民点优化的路径,指导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在对村庄结节性的评价的基础上,运用K-均值聚类与改进引力模型等方法确定村庄组团和村庄类型,并运用加权Voronoi图划定不同类型村庄的实际影响范围。[结果]村庄规模、经济因素、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区位条件对村庄结节性水平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3587、0.4220、0.2193,识别出相桥村、田市村、八里村、朝阳村4个中心村和以其为核心的4个村庄组团,确定出17个重点发展型、61个迁村并点型和176个规模控制型居民点。[结论]基于引力模型与加权Voronoi图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合理地制定了相桥街道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相桥案例对于同类地区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规划先行出耕地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单卫东目前我国农村村庄多为自然形成的历史产物。总体上表现为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而个体上表现为规模偏大。结构不合理、布局混乱、占用耕地多、环境质量低劣,难于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究其原...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庄布局分散、户均占地面积过大、房屋闲置现象。科学有效的村庄改造模式对缓解土地需求压力、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调研,分析了导致村庄建设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村庄改造的总体思路,同时对促进村庄改造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湖南岳阳市现有村居委会3257个,农村人口40828万人。平原地区,如华容、湘阴、岳阳沿湖地区、村庄以村民小组为范围,沿排灌渠道、公路及大堤成线成点布局。村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每一个村落一般为30—40户。山丘区如平江、汨罗、临湘及岳阳县农村,则多...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1990年以来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规模变动为基础,指出当前村庄用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变化的动力机制与用地集约化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村庄总人口减少和用地面积增大并行,江苏省城镇用地与农村用地同步扩张;村庄规模的变动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城镇空间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的外因,内部建设用地变动是主要的内因。未来村庄用地集约化要进一步加强村庄规模的调控力度,使其协调发展,适应农村用地集约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规划作为关系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居民福祉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找出了当前村庄规划存在布局乱、配套弱、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坚持科学管理,优化规划内容,完善规划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采取上下结合的参与式规划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当地农民积极参与,使规划既突出农村特色,又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国家对乡镇规划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集聚规划、建设技术以及工作方式等也应该为符合新要求而进行转变。本文对目前村庄集聚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城乡一体化转型期村庄集聚的必要性,从完善村庄的布局、对农房进行改造和村庄政治环境着手规划建设,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村庄集聚的转型发展现实路径,期望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城乡统筹建设提供了参考,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简称"挂钩项目")主要是依据农村建设用地整体规划和项目区规划等,通过对项目区内村庄的撤并和用地布局的调整,对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和废弃闲置的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将建设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等量核定为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其核心是政府通过村庄整治和村民集中居住,把腾挪出来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其涉及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拆迁、安置、复耕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安置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村庄的尊重体现了对农民权利的尊重。简单地批评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简单地拿城市用地方式类比农村,是以“城市偏向”考虑农村问题的表现。在农村居民点调整中要注意协调好农民需求与城市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度调整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中存在的生存性、功能性、规模性、体制性、结构性等不合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已基本到位。原先各自然村庄都有的小学、初中班级随之撤并到乡镇中心学校.大面积的校舍空闲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行,使得原有"村村有小学"的农村办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本文从学校退出村庄的事实入手,对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教育现状与模式等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布局调整乃至农村教育受现代化、城镇化思想所主导,学校教育隐性功能逐步消失,物质化问题日益严重,不公平性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测算不同村庄类型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精准识别地块整治优先级,使得土地整治决策更加准确、科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黄梅县为研究区域,结合空间规划和自身资源禀赋对村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并利用单类支持向量机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重要性进行识别,最终实现潜力总量约束下的潜力图斑的整治优先级安排。研究结果:(1)黄梅县共划分出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集聚发展型、存续提升型、搬迁撤并型5类村庄类型,其中包含村庄数量最多的是存续提升型,共有272个行政村;(2)规划期内黄梅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规模6 624.66 hm2,现实潜力规模3 586.03 hm2;(3)整治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7.21%,整治较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15.02%,整治一般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51.14%,整治不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26.63%。研究结论:村庄分类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预测与地块整治优先级识别,可以为村庄布局优化和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财政将安排55亿元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并明确了中央和地方资金配套比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1.5、1:1、1:0.5。从具体项目布局上来看,今年55亿元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3类村庄:一是按照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纳入减排范畴的村庄;  相似文献   

16.
村内通婚使村庄内部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姻亲关系产生的小亲族和个人利益至上原则,在消解家族对抗的同时,也导致村庄内部凝聚力进一步下降。本文以S村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村内通婚对村内人际关系的改变和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后认为,在一个既定的村庄内,村内通婚对村庄治理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而从长远看,大量的村内通婚不利于村庄的治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来考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变迁。在传统农村社会,互助换工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对社区认同、互惠规范以及社区参与等社区社会资本的要素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村庄内部劳动力商品化改变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方式,直接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各要素的流失,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社会内部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一代农民工从外面赚钱回村庄消费,使农村变得繁荣,并且生机勃勃。而第二代农民工则是将农业收入拿到城市消费,并不在村庄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父母在农村耕作,并将维持温饱以外的所有剩余拿给他们到城市消费。这样一来,在县城买房的年轻人就不只是不赡养父母,而且通过代际剥削将父母从事农业生产所获收入拿到城市消费。新的通过代际剥削而成的城市对农村的剥削便已成型。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重点关注经济效应和治理效应,有必要拓展社会效应研究。本文运用社会经济理论的分析视角,以鲁西南蔡庄村为例,探讨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社会效应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面对行政动员强激励和项目资源零输入,农村基层组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推动了乡村社会领域的建设发展。第一,在产业规划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自主选择适宜村庄自身条件的产业类型,通过开会议事与社会动员机制整合村庄内部资源并对接外部生产要素,实现对党员和群众的再组织化。第二,在产业运行阶段,加工厂生产管理方式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并与农民家庭生计生活模式相适配,进而形塑村庄社会结构和巩固农民家庭结构。第三,在产业收益分配阶段,集体收益用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民间社会组织建设,形成以行政村为供给主体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个案村庄以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为项目资源匮乏型村庄实现产业振兴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保护耕地立足治本──湖北省谷城县制定和实施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初显效果陈良道,谭立华湖北省谷城县是一个山区县。近几年来,农村建设用地无规划,村落布局分散零乱,农民建房盲目性、随意性大,公路两旁建房占地屡禁不止,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