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赵宇军 《山西农经》2020,(5):50-50,52
为提升农用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加大了化肥和地膜用量,从而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态     
环境 农业部: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11月14日,农业部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桃林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外源污染防控与内源污染治理相协同、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示范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常态化;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全面推进秸秆循环利用,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步伐;加强地膜监管,加大推动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力度,启动可降解地膜示范和推广,推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探索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推进农业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再提升;力争实现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管理工作制度化、监测预警信息化、防治工作长效化、防控管理分类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树立不同地区美丽乡村典型,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环境联动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广西农用地结构、特征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西农用土地利用结构;讨论了农用地的4个基本特征: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后备资源不足;利用不充分,低产面积比重大;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受破坏;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行了资源比较优势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一是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三是努力提高农用地经营效益;四是加强资源利用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仅限于农用地之间的流转,原来是用于农用地,流转给他人使用以后也必须是农业用途,不得用于建设用地等用途。  相似文献   

5.
农民施肥行为及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旨在通过采用统计分析和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分析农户的施肥行为,寻找到在农户层面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会对化肥施用水平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有机肥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替代关系并不十分明显;相反,农业技术培训与农户化肥的施用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化肥施用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农业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加强,常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常州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用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以实现常州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集约经营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单位农用地面积上直接投入的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农业中推广应用的技术增多,管理水平的提高四个方面。在指出理论界流行观点的不足和衡量指标的缺陷后,提出了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张国忠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整个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开始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且可以预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亦会更加迅速、更加充分地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将是继...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表述中,对土地规定为:“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不计提折旧”。但是,目前农业企业多是建设用地或拟改变土地用途的农用地,对其评估一般是出于实施多元化投入、合资合作或租赁转让、确认企业增加资产总量等需要。而直接用于农业种养业的农用地。因是由行政划拨获得的使用权,而且大多为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及农田水利用地等,仅造册登记,一部分核发了林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都未计量入账。随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实施,会计制度将逐渐适应农业生产诸方面的特点,因此,对农用地计量应作为农业核算制度的重要问题予以研究解决。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是推动农业农村污染合作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研究不同主体在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文章基于农用地膜生命周期污染防治的逻辑链条分析,系统研究了废旧地膜回收过程中的价值生成和绩效损失途径,提出地膜污染防治典型合作模式与治理路径。[结果]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培育环保意识和市场,通过补贴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但会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政府在生产环节的绩效损失。[结论]在典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型、混合型模式适合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调动市场资源,建立起“生产—回收”的市场内循环机制;在市场内循环机制建立成熟后,一般由政府主导型转为混合型,并在混合型后期逐步过渡为生产者主导型,使得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成为一个非政府主导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目前有农民直接参与自我经营和农民通过出租土地间接参与的两种模式。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发展休闲农业十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同时,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土地的价值演变。第一,土地资源价值趋向多样化。与传统农业相比,休闲农业中的农用地价值不仅体现在农产品实物产品的价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农用地风险分区与管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等级,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分区进行划定,建立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区分级以及风险控制区划方法,提出不同风险分区的管控对策。[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进行评价,构建农用地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体系。[结果]利用目前已有的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可以将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划分为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5种类型,根据其污染风险等级,按照安全与基本安全保护区、低风险监控区、中风险预警区和高风险限制区对其进行管控利用。[结论]将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有机结合,确定土壤与农作物不同污染程度下农用地的风险等级,可以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实现有效安全利用分区与管控,为国家分级分类管控治理农用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用地膜是继化肥、农药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地膜使用量已达147万t,覆盖作物高达50余种,覆盖栽培面积达1 840万hm2,成为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缺乏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的上位法,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回收利用率不足2/3,亟需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现有地膜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立法现状、国外立法经验借鉴、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立法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结果]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用地膜污染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一套管用、实用的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依法妥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弥补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立法上的空白,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支撑。[结论]建议加快制订国家层面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上位法,立法内容要全覆盖、全方位做出具体规定,法律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加大农用地膜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主要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寻求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选取2006—2015年全国31个省(省份、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农药、化肥、塑料薄膜流失量作为农业污染排放的主要指标,建立简约式模型考察农业环境的库茨涅茨曲线特征。[结果](1)农业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得到支持。化肥流失量、农药流失量、塑料薄膜残留量与农业总产值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 型曲线关系,除了山东、河南部分年份达到了农药、塑料薄膜污染方程的拐点之外,其余所有省份农业总产值均低于拐点值。(2)在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不影响模型的显著性,只是改变了转折点的出现。(3)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但却增加了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农业机械化拥有量系数不显著,农业技术进步环境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结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整体污染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要想真正达到农业产出增长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必须同时从农业污染和农业要素投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战略关系。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从农业那里获得的经济辐射能力就越强.就会降低城市化运作的成本和就业压力,提升城市化的速度,缩短城市化的进程。如果农业人口过多.就会制约城市化发展规模和速度:如果农业人口流动过大,就会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切实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农业资源禀赋家底不清楚、农业资源更新不及时、基础数据共享不充分等实际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率先启动了"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系统建设和服务应用。[方法]文章在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与分析要求,甄选出了典型样点县(市)农用地资源数据库(2010~2015年),作为农用地资源态势分析和研究的依据。[结果](1)耕地、林地是典型样点县农用地主要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占土地总面积均在40%以上。2010~2015年,全国各样点农用地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呈现总体增加的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76%,主要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地区,耕地减少的地区主要在快速发展的中部区域。(2)2010~2015年耕地质量呈现整体下降态势,这种趋势在我国中部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尤其明显。草地、园地面积均有明显减少,年均减少2.10%和2.02%。(3)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全氮含量平均值、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及土壤pH发现,东北地区样点的有机质含量高,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南部地区的土壤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较高,华北地区普遍偏低。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地区分布在中部地区,而南部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中部地区的p H普遍偏高,土壤呈碱性,南部及北部地区的pH偏低,土壤多为酸性。[结论]近些年来我国耕地数量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但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不容忽视。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亟须进一步加大农用地资源整治与保护力度,加快国家农业资源基础数据建设与共享,加强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前沿的技术方法和科学决策研究,为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用地结构变动和农业产品结构变动的角度,采用对数线性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农用地内部各类用地中对农用地经济效益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的是林地,其次是耕地;②农作物各产量中对农用地经济效益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的是中稻产量,其次是蔬菜产量;③农用地效益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种植业产出的增长,但蔬菜产业的发展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④早稻的负贡献率说明农业结构已经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开始向多元化转变;⑤棉花产品,作为经济作物,本身附加值相对高的农产品由于在农产品中的比重小,对农用地效益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传粉生物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存在的传粉生物生存环境的丧失,农业化学污染的威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立法管理,开展传粉生物资源的调查,保护自然环境,降低化学污染,警惕生物入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如果使用得当,土壤会越来越肥沃,反之会越来越衰竭。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化肥的大量施用,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但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的污染及农产品品质的下降。由于过多投入化肥和化肥投入结构不合理,不但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引起土壤板结,污染土壤环境,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提高,进入食物链后,最终可能影响人体健康。我国农产品出口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20.
何凡 《农村经济》2005,(3):96-9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生态功能将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中越来越来重要的内容;同时,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方式也会影响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