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三条底线不能突破: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误读一:农村土地都可以入市。文件解读: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入市,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我们所说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主要指内在机制、定价原则等方面的统一,而不是说各种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土地都在一个市场买卖。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底线不能突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条底线不能突破: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伤农民的基本权益。刘守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需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现在面临非常严峻的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的法律制度,但"农民集体"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它的所有权能受到严格限制。日益多发的征地矛盾事件,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土地产权改革的各类争议。面对私有化、国有化等各类改革方案,我们应区分农民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能仅从一些"土地食利者阶层"的利益出发,随意改变现有的土地制度,而是应站在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利益需求上,明晰权利意识,对土地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根在基层,走进一线"中央国家机关青年2012年基层调研团在江西省武宁县长水村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展开调研。作为调研团一员,笔者全程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长水村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小山村,林地面积占了土地面积的绝大部分,只要林业发展起来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就有了希望。反观整个中国,林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最大,比林业更能影响国计民生的是农业,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当前,农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日渐淡薄,土地不能留住农民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的许多农村里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间或有一些青壮年和留守妇女,年轻劳动力尤其是青年男子难得一见,他们都到外面去打工创业。对他们来说,留在村子里种田就是一种没有出路的选择。笔者时常听到乡亲们非常艳羡地说某某村子因为铁路、公路穿过,或者其他用途而征用了大片的耕地,被征地者获得了在他们看来很高的补偿;或者说某某新建的经济开发区征占了大片土地,附近的农民都去那儿打工,收入比种地高出了许多。那些土地到底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09,(1):11-11
据中新社消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是超过三十年的。要保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利,在法律规定的承包期限内,不能随意调整和收回;在流转土地时,必须是农民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能被别人强制。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9,(1):11-11
据新华社报道:为确保依法维护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最高法院近日对外发布的《关于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司法政策性文件中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改变土地用途、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流转行为,要依法确认无效。”  相似文献   

7.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政治问题是不能分开的对于一些反对土地流转、反对确定产权、否定通过城市化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的观点,有许多我并不同意.但这些观点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考虑的例如.在现在的制度格局下.特别是政治制度格局下,农民有了明确的产权.但有没有充分的能力保护自己的产权因此.我主张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要研究怎么能让农民确保、实施他的产权.  相似文献   

8.
农村改革与农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地制度变迁是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改革是从改变农民同土地的关系、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入手的,并在短短的几年里,改革遍及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的制度模式,代之以土地按人承包的家庭经...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地及集体经济主体问题的思考蒋国彩一、土地及集体经济主体问题是农村改革自始至终未解决的问题农村改革从土地的两权分离及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权下放开始,至农民家庭经营单位产生,解决了调动农业生产者积极性这个首要问题。但没有改变的是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集体经...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蒋励 《农业经济问题》1994,15(12):30-34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蒋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出发,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把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私...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的推进中,我国需要完成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比如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宅基地资产无法变成可以流动的资本,既使得继续务农的农村居民的利益受损,也使从务农转向务工务商的新城市居民安家立业遇到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其次,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也没有完全到位。不但在股权结构上一股独大和竞争格局上一家独占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在某些领域中还出现了“国进民退”、“新国有化”等开倒车的现象,这种趋势必须扭转。  相似文献   

12.
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必须防止各种名目的强迫、诱逼、哄骗、施压等手段迫使农民流转土地的行为。流转土地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防止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而导致农村土地抛荒、荒芜,而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不能为了规模化而规模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召开的“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谈到征地制度改革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来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必须将以保护农民利益和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要大幅度的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视点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和农民切身利益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期特稿刊登李炳坤的文章《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问题》,提出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必须坚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两条原则,重点做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和农民宅基地四个环节的工作,阐述了当前国家改革征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政策趋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值得一读,加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保障农民对土地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今后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应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一,改革土地征占用办法。严格界定、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界限,一方面要不断缩小公益性征地范围;另一方面公益性征地也要尊重农民意愿,按市场价格补偿农民。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应初步放开土地交易市场,将农民逐渐培育为土地市场交易的重要主体之一。无论是公益性还是非公益性土地交易产生的收益应按市场原则进行分配。严禁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变相剥夺农民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6.
<正>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土地流不流转,怎么流转,应该由农民说了算,任何人都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这是因为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败,否则,因为土地问题而导致的农民群体的不满与抗争将会凸  相似文献   

17.
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是指按照国家农业税收条例的规定应当计征农业税的土地面积。确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新的农业税任务的核定落实,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税费改革的成败。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农村税费改革中确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应注意以下问题:——计税土地不宜重新丈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规定:“农民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第二轮承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这一规定,从原则上对这次…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有关土地政策的改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轨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国际研讨会就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收入与财政金融、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和耕地保护政策及土地法律完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土地权利、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土地政策改革的重点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为下一步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提出允许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以农民自愿而且是长期地自由流进或流出土地为前提,这些前提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得到有效满足.理由在于:教育是减少农村人口的核心条件;教育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接纳平台;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经营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但是我国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安徽省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民关于现行土地承包制度、未来农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农地制度改革应强化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民主权利;改革过程应努力避免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出现剧烈的变动;农地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应集中于农地的征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