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工作通讯》2011,(10):20-20
本刊讯 5月13日,农业部召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会议,学习贯彻回良玉副总理近期对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9年的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水利部防灾减灾周系列活动从即日起拉开帷幕。2009年5月6日,水利部邀请水利防灾减灾的专家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水利行业相关媒体就我国水利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座谈,会议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巡视员张旭主持。  相似文献   

3.
动态     
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5月12日电)在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四川成都观摩了由四川省、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他强调,防灾减灾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灾救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以这次综合实战演练和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灾害监测预警、隐患排查治理、应急保障、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2011年10月2日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强调,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稳定明年农业生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防灾减灾、与自然界博弈的过程。"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确保小康之年农业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据专家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并存,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当前正是春耕关键时期,减轻今年气象灾害可能的影响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有哪些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对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目前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构建寒地 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法律体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和防灾 减灾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进一步提高上海市农业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更好地发挥气象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农委和市气象局签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加强农业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农业产业的特性以及防灾减灾的基本规律与要求等考虑,研究探讨了以推进经济发展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与推广,公众参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8个方面的未来适应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立足中国西部地区实际,构建符合西部林区防灾减灾工作实际的体系,并建立西部林区防灾减灾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依据西部林区防灾减灾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从灾害前的预警、灾害发生中的救援和灾后重建三个主要环节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作为变量和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到西部林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中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林区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要优化林区防灾减灾制度管理,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制定林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林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农业巨灾风险的有效评估与水平测量,既是"三农"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文章以我国28个不同省份地区的651个村1 355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农业巨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进行评估与测度。[结果]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总体属于高风险等级,而区域风险分布差异较大,西部风险最高,中部居中,东部风险最小。其中,西部和中部区域的农业巨灾风险属于高风险,东部区域属于中等风险。东部区域在防灾减灾能力、承灾主体能力、孕灾环境水平、防灾减灾保障性等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区域。[结论]研究认为,在影响农业巨灾风险的因素中,虽然客观致灾因子无法规避,但建设提高孕灾环境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降低农业巨灾的风险感知与风险程度;同时,培育风险文化和建设经济能降低风险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英国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农场管理、防灾减灾、产品加工与储运、市场交易等领域,成为推动英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英国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标志。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渗透于英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于英国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农场管理、防灾减灾、产品加工与储运、市场交易等领域,成为推动英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英国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主汛期和蝗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即将到来。为做好今年的农业防汛抗旱和蝗虫防治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4月29日,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主持召开了农业部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和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了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0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了今年的农业防灾减灾形势,并对农业防汛抗旱和蝗虫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4.
《浙江林业》2005,(8):18-18
为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规范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和《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近日制定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利、助费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12316,信息惠农家”活动。通过“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各地农民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政策法规、防灾减灾、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把“三农”信息送进千家万户,及时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请他就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谈了农业部的一些新思考和新部署。  相似文献   

16.
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以山东省沿海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沈琼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6):98-106
本文对山东省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建立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考虑自然防护能力、监测预警能力、社会防灾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其次,运用层次分析和Critic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市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城市得分得出结论:青岛、烟台和潍坊防灾减灾能力较好,威海和东营防灾减灾能力居中,滨州和日照防灾减灾能力较差。最后,针对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层声音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森林草原防火和各项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1 7月1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农业绿色生产与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2 2月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部署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拓宽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宽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严国柱,朱火金在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和农业的保险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灾害补偿制度,是稳定农村,发展农业,有利于防灾减灾抗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点见解:一、农村保险是一个有待...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专家预计今年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为及早做好今年农业气象灾害应对准备工作,农业部组织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与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于近期进行了会商,对今年农业气象年景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预测预判。专家预计,今年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春季和夏季全国气温总体接近常年到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少,呈现旱重于涝或旱涝并存的特征,农业防灾减灾形势较为严峻。其中,冬麦区,即西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