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与中国积极拓展“世界工厂”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建 《特区经济》2003,(4):22-26
<正>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整体投资环境的进一步透明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从全球产业布局战略高度,重新确定中国在其业务增值链和营销网络环节中的定位,将对华投资视为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逐步提高在华投资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把中国作为跨国公司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并在生产、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积极调整对华投资战略,并在投资结构、投资方式以及本地化经营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本文主要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新特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对把握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选择取决于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动机和竞争战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从最初利用廉价的生产成本转到对中国市场的占有上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结合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的新战略、新政策,以及自己在华投资的经验和教训,纷纷调整在华发展战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出现了北移趋势,即由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京津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在内的环渤海湾地区转移。对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辽宁来说,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将成为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开放30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对外逐步开放的特点、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布局以及我国各地区对外资吸引力的差异等因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呈现不平衡和动态发展的特点。本文通过对FDI在华投资30年的回顾,总结FDI进入中国不同区域三个阶段的特点、在华投资区域产业分布的特点以及不同来源地FDI区域分布的特点,指出中国政府的政策性因素、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因素和地方发展的禀赋性因素是造成FDI在华投资区位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睿 《改革与开放》2004,(10):24-25,i001
<正> 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超过15亿美元,可以看出,其投资活动决不是散兵游勇式的短期行为,而是为其全球战略布下具有远见的大局。本文从保守的投资策略、进入时机的选择和投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了GE的中国投资战略。韦尔奇在谈到GE的中国战略时说:"我们的做法是就事论事,具体到每个业务部门。我们没有GE的中国战略。但是医疗系统有一个中国战略,飞机发动机有一个中国战略。在许多方面,我们都是由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汇集而成的一个整体。"尽管如此,从GE在华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仍可以看出GE在华投资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而设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中心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热点之一.文章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的动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利大于弊,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8.
《现代乡镇》2004,(5):27-2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尤其是2003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正发生着重大调整和变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国公司重新审视中国投资环境,重新考虑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重新研究和制定在中国的战略,重新调整在中国的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景诗龙 《现代乡镇》2006,(11):76-79
跨国公司在华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资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热潮中,中国珠三角经济中心一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在数量方面与北京和上海相差较大,而学者对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结合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动因和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影响因素,提出广州对策,进而加快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步伐,促进广州成为珠三角区域科技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加大在华R&D投资,并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本文以跨国公司在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机构为样本,结合其在华R&D投资的演进特征,初步建立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投资的供求动力模型,认为跨国公司的R&D投资取决于投资方OIS优势与东道国REP平台相匹配的程度,并且与其研发投资的战略发展阶段的演进紧密相随.  相似文献   

11.
尽管每年3月,在传统上都是香港新预算案公布和议论的时刻,但今年毕竟有其新的特点。一是于去年上任的新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上任后虽已多次解说自己的理财原则和财经方针,但这次才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份处女作预算案,人们对此自然期望,更何况他拥有长达二三十年的国际金融界工作经验,从外面进入港府,人们更会关心其思维内容。二是此时香港财经正处于相当艰难的时刻,回归5年来,先后外有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和世界三大经济尤其美国经济的放缓,内有经济转型的挑战,香港经济两陷低迷,财政更是多年赤字。2001年,经济增长只有0.1%(原先预测是4%),赤字则高达656亿港元(原先预算是30亿港元)。不论摆脱困境,经济复苏,还是开源节流,缓解财赤,港府都是左右掣肘,处处为难,因此正如梁锦松在3月6日预算案演词中一开头就承认的;编制这首份财政预算案,既荣幸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万州区南滨路上,一座造型独特、外形棱角分明的灰色建筑格外醒目,远远望去,宛如耸立在长江边上的一块巨石. 这便是2016年10月开馆运行的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相似文献   

13.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像时装那般精巧而又完美地诠释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品位甚至思维,也没有哪一种文化像时装文化一样沉淀千万年后仍然历久弥新。从古代的树叶遮体到今天服饰产业的万紫千红,服饰的变迁见证、演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现在的人们,通过魅力无穷的服饰文化改变着这个世界,成为每个国际都市最靓丽的风景线,比如巴黎、米兰、伦敦,比如今天的青岛……  相似文献   

14.
环保节能的生物质能源 在近期召开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到“推进能源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煤炭资源开采开发,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大媒矿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煤炭运输能力”.并提出“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据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勇 《今日重庆》2006,(3):16-19
1月12日下午,新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和市长王鸿举、市政协主席刘志忠等市领导会见参加政协会议的港澳委员,汪洋感慨地谈起了他对山城重庆的感受,“来重庆20天,通过走走看看和一些资料介绍,我发现咱们重庆很快就能让人喜欢。”在他的眼中,重庆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一虎为巴,两江环抱,三都之地,四方要冲”,汪洋就这样谈起了他来重庆后的第一印象。1月15日,市政协会议举行闭幕会,汪洋书记发表讲话, 他又说道,“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汪洋书记的上述两句话,对重庆给予全新的定义,引起强烈反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黑河电大办学主体和发展方向定位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质资源和便捷方式,积极发展专科教育,加快发展本科教育,努力发展继续教育,努力与普通高校合作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使黑河电大成为大众化教育、终身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三位一体的成人高等学校。实现这一目标要,攀高结贵,横向——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路;深化改革,内向——走好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创新之路;活化系统,纵向——走好以服务促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想通过书画市场的新常态、新逻辑、新跨越,也就是书画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来折射金融文化的市场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总量官方统计数据是2000亿,其中书画产业占了60%.书画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的最大特征是个体化,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方面,这一点很有共性,上游的生产者主要是个体,下游的消费者主要也是个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6年由原钢铁研究总院、原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重组而成。中国钢研肩负着国家、行业战略科研任务以及自身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如何既保证满足国家战略及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又保证产业效益又好又快发展,是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将于 2001年 5月 10日~ 15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国际周”的筹备工作在各主办单位和顾问、支持、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策划和筹备,目前各项活动方案已经形成。第四届“国际周”将比上届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国际参与更广泛,汇集商机更多。   一、关于第四届国际周的名称、主题和特色   自本届起,“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增加一个并用名称“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这是基于将“国际周”办成世界品牌活动的长远目标和按照国际惯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绚烂的阳光掺杂在依稀可见的绿色中,把1998年巴黎的秋天点缀得格外美丽。来自35个国家的600多位厂商汇聚在凯旋门下,揭开了世界最大空气调节器博览会的序幕。这一年,因市场激烈竞争而退出参展舞台的厂商比上届多了一倍,但中国山东省参展的青岛海尔集团,展台面积却扩大了一倍,品种也由30个增加至100多个,参展首日便吸引了100多位各国客户排队洽谈,成为博览会的一大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