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决定》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两方面搞好了,就会为农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带动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回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开行可以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开局阶段的贷款重点,  相似文献   

2.
一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资金来源组织难。要改革现行邮政储蓄存款管理办法,撤销乡镇邮政储蓄机构,使农村乡镇有限闲置资金尽量流入农村信用社,以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从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3.
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区域贷款依然艰难。金融机构惜贷明显。金融机构为了控制“三农”贷款风险,一般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包赔偿”等绩效挂钩办法,对不能收回的贷款采取终身追究制或赔偿制,惜贷思想严重。农村金融覆盖范围不广。目前,信贷资金向大户集中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农户得到大额信贷资金较为困难。涉农贷款期限短,办理抵押担保手续繁杂,时间长,收费高,很难满足面广量大的普通农户和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贷款难度。  相似文献   

4.
顶冒名贷款是借款人因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贷款时,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顶冒名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真实占用形态,制约了信贷管理,潜在着较大案件风险隐患,已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人民银行要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林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证货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正确和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鼓励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结构分析和贷款投向定位,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种植基地等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面、重点领域倾斜,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9日,全国首家全部由农民自愿入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营业。它的成立,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这将提高我国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缓解农民贷款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前,"三农"经济信贷资金需求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但总体满足率偏低;而与此同时,涉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却呈刚性增长,农村信贷资金综合运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当前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总体滞后,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支持极为有限,农户面临较强的信贷约束。论文将金融机构农户信贷发放门槛与个人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发放门槛进行比较,分析发放门槛对农户信贷的制约,并对金融机构科学设置信贷门槛提出建议,以期改善农户的信贷约束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随后.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建设工作.陆续组建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1.
温波 《新疆金融》2006,(7):16-18
“十五”期间,新疆石油天气产业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与此同时,由于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石油石化产业自1999年末以来,已基本不在新疆当地金融机构贷款,其与新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运用的关联性日益减弱。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联系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新疆信贷增速及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县域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普遍充裕,支持地方经济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但目前,吉林省县域信贷资金通过不同渠道外流,而且外流非常严重,这一方面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另一方面造成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金融纵横》2001,(10):7-9
近年来,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较好地适应和支持了经济发展。但信贷资金分布中地区间、城乡间、企业间不平衡,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本文试以江苏为例,说明贷款集中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资源配置趋优的必然结果,但过度的集中又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顶冒名贷款是借款人因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贷款时,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顶冒名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真实占用形态,制约了信贷管理,潜在着较大案件风险隐患,已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减缓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日趋活跃,并呈不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历史的原因看,县域金融机构中只有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将服务的对象选择了农业,但由于农村信用社无论在自身实力上,还是在社会信誉方面都难以与其他国有银行抗衡,难以承担起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任;农业银行由于收缩在农村的业务领地,对“三农”经济投入的信贷资金也在减少。  相似文献   

17.
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金融需求失衡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金融需求失衡的表现 1.农村资金需求刚性与贷款供给不足形成的供需矛盾。一是信贷资金需求旺盛与供给量不足。2009年末.某县级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32.89%,存差202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8%。特别是农村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介入意愿。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现实与制度安排 调查抚州农村资金供需情况之后,心情感到沉重:一是农业作为抚州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产业,财政的支持不可或缺,而事实上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每况愈下;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农村信息离散度大,信贷发放的成本高,无利可图,分支机构逐步撤出了广大农村,或者借集约发展需求,上存资金,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放越来越少,事实上造成信贷资金流向更发达的地区和高收益的产业;三是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对农村进行投放,还要不断地从农村抽取有限的资金;四是国有金融"弃农奔城"的战略和"嫌贫爱富"的信贷取向,致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完全落在一个合作制式的农村信用社身上.因此,地方财政乏力和金融制度的安排使农村资金供需问题极为尖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钦州市辖区各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的特点和影响信贷资金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信贷资金迅速增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纷纷占领农村这块阵地,多元化金融格局日趋明显。农村信用社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的牢固,走的稳健,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