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影响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基于控股股东不同动机,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股权质押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呈U型关系,表明不同股权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现金分红存在动机差异,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目的降低现金分红,而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出于控制权保持动机提高现金分红.区分控股股东产权性质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普遍不高,分红不连续,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的特点:现金分红难,在股利形式上轻现金股利,分红集中度较高,股息率处于较低水平和过度分红的不良分配现象时有发生,并就有关因素对现金分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现金分红是股东的重要投资回报渠道,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的描述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家数占比较大,但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文章进一步指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意义,并提出提高现金分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秋歌 《财会月刊》2008,(12):70-71
2008年3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267号,以下简称“267号批复”),对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发来的《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浙地税发[2007]89号)进行了答复。本文拟对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股利政策中的代理分析--基于用友分红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出了一份漂亮的年报之后.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于2005年5月3013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通过了每10股转增2股派3.20元(含税)的分红方案。过对于广大中小股东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连续四年的高分红方案.把用友和其董事长王文京推到了聚光灯下.但是.“用友神话”的背后也隐藏着大量中小股东和学术界的非议.用友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仍然坚持如此高的分红政策?股利政策如何造成中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矛盾的激化?笔者试图通过委托代理这个特殊的视角来剖析用友分红背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深层次的代理矛盾.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及利润分配方案的披露,在媒体和投资者眼中,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了新的概念——“实物分红”。南方食品率先推出了黑芝麻乳的另类“分红”,接着量子高科也以关怀股东健康为由向股东分出龟苓膏,人福医药为回馈股东推出了“安全套、感冒药、艾滋病自检试剂”三选一的实物礼包。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热议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政府作为企业的股东分享利润是其权利的体现,对企业而言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国外发达国家的分红政策都是以股利政策和股利分配制度为理论基础,合理考虑股权资本成本和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因素制定的,既能满足政府股东的报酬率,又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利润分配机制尚不规范,总结和借鉴西方国有企业分红政策的经验,可为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概念上的差异现金股利 ,是指以现金形式分派给股东的股利 ,是股利分派最常见的方式。一般地说 ,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现金分红。企业发放现金股利 ,股东得到眼前利益 ,可以刺激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看重近期利益的股东来说 ,即期分红率高的公司很有吸引力 ,所以现金股利侧重于反映近期利益。股票股利 ,是指公司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支付股利。股票股利既可以不减少公司的现金 ,又可使股东分享利润 ,还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 ,因而对长期投资来说更为有利。有的股东看重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 ,而不太计较即期分红的多少 ,对这…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分红方式及其会计处理丁服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取下列方式:派现金、送红股与配股。派现金是上市公司以现金形式对股东的真实回报;送红股,即上市公司将留存收益或公积金转作股本,发行相应数额的股票,按比例分配给股东;配股是上市公司对老股东按一定...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异常派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华 《财会月刊》2005,(11):37-38
现金分红在证监会相关的政策出台后,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年末分红的首选类型,但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派现现象,如超能力派现,极低水平派现.这种做法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也违背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导致市场形成不良的投机氛围.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现金分红未必能使流通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以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克电气")为例,对上市公司高额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的动因、行为及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发现高额分红大股东原始股股利收益率远高于中小股东,大股东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输送利益,不顾公司自身的发展的同时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267号,以下简称"267号批复"),对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发来的《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浙地税发[2007]89号)进行了答复。本文拟对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证券市场,活跃着一大批"铁公鸡",不差钱却不分红,利润不多偏高送转。文章分析A股市场盛行多年的"中国式上市公司分红",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的异象,探讨造成"重融资,轻回报"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金分红是股利分配政策的一种,即公司向股东分派现金股利。我国2000年开始掀起现金分红热潮,但分红出现了超能力派现、融资同时派现、异常低派现等不良现象。作者对此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批评基本上集中在不分红、分红太少或只送红股.然而,自2002年以来,以用友软件、承德露露、宇通客车等为代表众多公司出台了高比例现金分红方案,由过去的"一毛不拔"到后来的"恶性分红".恶性分红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笔者认为现金分红高于公司盈利或高于长期债券利率水平,可定性为是恶性分红.恶性分红犹如杀鸡取卵,只能导致公司丧失持续发展的基础,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危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情况,试图对恶性分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红派现是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分红方式,也是股东获得公司累计收益的方式之一。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高派现金股利的现状,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行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红派现是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分红方式,也是股东获得公司累计收益的方式之一。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高派现金股利的现状,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行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国企利润分红问题的大量研究只是从制定宏观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其本质是将国企分红作为实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手段,而忽略了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理财责任的本质。因此,国有企业分红政策实质就是企业的股利政策,其制定也必须依据现代财务理论的优秀成果——现代股利理论。在国企分红政策的制定上,首先应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决策目标。本文拟从公司理财学角度研究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与投资决策的关系,分析我国国企分红的政策,从而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外国有企业分红政策:实践总结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企治理、利润分红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国际上看,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必要的利润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但具体的分红比例却又存在巨大差异.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在满足政府股东对投资报酬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一些国外国有企业的分红政策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得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力斌 《河北企业》2011,(11):46-46
<正>我国的股份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大股东、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地位悬殊,从而导致利益冲突的现象十分普遍。大股东、控股股东对分配公司利润并不热衷,股份公司长期不分红现象普遍。低股利的状况,客观上造成中小股东热衷于以股权变现的形式谋求自身的利益,其更加关注于股票市场中股价的波动,这造成了股票市场投机氛围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