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化”是未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四化”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措施.剖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二者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力较弱,“四化”融合不强.因此,应不断强化和完善“四化”协调发展的主体,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四化”融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欠发达地区难得的发展机遇.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是全国惟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只有坚持四化同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四化"协调发展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改变了过去单一化的发展,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模式。为此,以协议、协调发展概念的深入理解为基础,提出"四化"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并深入分析"四化"相互间的关系,完善"四化"协调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四化"共同协调发展的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建设新的四个不同方面,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1988-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蚌埠市"四化"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蚌埠市"四化"发展水平并不良好,只存在单向推动作用,难以共同协调发展。蚌埠市要强化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以城镇化为核心,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视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反哺,以实现"四化"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莉 《商》2014,(21):53-54
"四化同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点、新方法、新部署,对于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基于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构建了贵州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动力机制,通过考察贵州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以毕节试验区为例结合所构建的"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动力机制具体分析其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大形势下毕节试验区持续发展、奋发赶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目标,它是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拉动内需增长的巨大潜力之所在,因而是我国“四化”同步战略的枢纽.鉴于传统城镇化战略的种种弊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未来我国实现“四化”同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成都市当前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成都市制造业与物流业总体上处于协调联动发展阶段;但同时两个产业间协调度表现出明显波动性,内部关联程度和协调强度也存在差别。政府应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行政导向性作用,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现制造业产业整体升级,提升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功能、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的一大热点。文章以甘肃省为例,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从“压力-状态-响应”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现“Z”字型上升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呈现同步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指数从0.25提升到0.39,协调发展阶段处于拮抗阶段,相对发展状态呈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演进趋势。基于模型,反映了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过程,可更好地体现两者的关系,对于促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战伟 《商》2014,(28):217-218
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探讨了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找出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河南省实现二者之间的快速发展,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欧阳萍萍  屈晓菁  唐婷 《商》2013,(21):107-107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有关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其对我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借鉴意义,之后论述了我国学者对“四化”关系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广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四化"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根据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四化"发展数据,采用Malmquist-HR-Xtlogist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转化、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改善等对"四化"协调发展助推乏力,经济增长对"四化"协调发展作用明显,教育资源对"四化"协调发展作用不明显,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不足。因此,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注重绿色发展,采取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式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作出“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盐城来讲,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就是要立足盐城实际、走盐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按照湖北省委、宜昌市委关于对接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从2014年7月1日起,湖北省枝江市在安福寺镇“四化同步”建设中,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在全国率先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尤为重要。通过对河南省安阳市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调查,就如何加快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荣胜 《商业时代》2006,(36):74-74,83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本文在剖析“协调”涵义的基础上,从系统协调的角度提出了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概念,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以及论证了它们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农机化“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四化同步”中加速推进新型农牧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山东省为例,分别构建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协调度分析方法对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为山东省1996—2007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总体上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但是发展不均衡,由此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山东省1984—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四化同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促进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进程的突出标志,也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文通过采用国际上常用的NU 国际标准值法对云南省十多年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测度分析。总体来看,云南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存在失衡状态,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均衡发展关系,应着重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均衡设计城乡制度、协调发展不同层级城市、协调好“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