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从现有开发密度和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提出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可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从而实现对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东省区域发展状况,参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从广东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的指标体系,分别以广东省21个市和93个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聚类法等方法对广东省国土空间进行了主体功能区划分。  相似文献   

3.
一、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概念与现状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口大规模集聚,经济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环境功能区划是优化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论证了进行全国环境功能区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了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总体环境功能区划等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主体功能区划是保障生态功能区划落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项工作各有侧重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6.
必须明确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主体功能区划是保障生态功能区划落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项工作是各有侧重,不能替代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伟金 《浙江经济》2006,(10):17-18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进一步研究各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出各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是《纲要》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的落实和细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城市承载力是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城市承载力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划分主体功能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城市承载力决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潜力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体功能区划",以保定地区为例,在ArcGIS平台支持下,进行市级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将保定地区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宜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五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同质政府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异质行政区进行同质的经济管理是过分依赖于投资、出口,是对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重视不够的旧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成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同质政府对异质行政区进行异质管理,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区域利益调整,主体功能区财税政策则是实现这种利益调整,保障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7):1-18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作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政策之一,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按照构建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积极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科学、系统、可操作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主体功能区产业错位、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课题组的《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研究》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三个因素来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即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并实施相应的分类区域政策,不同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模式。这是有别于传统的按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或者按以往的七大区划分的中国区域经济新地图。一幅旨在缓解资源环境矛盾、打破行政区划分割、促进区域分工和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新地图已显雏形。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9):1-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同时明确提出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本文分别针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都是我国国土空间管制与国土空间发展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是,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在理论方法、时空范畴和运作实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文章在分析二者区别的基础上认为: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二者之间在立法与管理、实施与衔接等若干重大问题上亟待理顺和明确.  相似文献   

15.
省域尺度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在分析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建构了由显示性、解释性指标类构成的区域综合发展潜力逻辑框架。并结合现有研究进一步建构了由目标层—指标层—指标项三级复合而成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方法利弊,提出系统聚类分析法是省域尺度县级单元综合发展潜力的最合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研究不足和主体功能背景下的地县层级空间功能区划的实践需要,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开展主体功能为重点开发的市域功能区划研究。在探讨基本思路与方法框架的基础上,从生态与农业约束、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导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应用SPSS聚类分析,提出湛江市功能区划方案。最后,从各功能区定位出发,结合土地利用特点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体功能导引下的我国城镇化发展多维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认为,21世纪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根据每一个区域鲜明的城镇化发展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目的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8.
市县级主体功能区划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06,(24):30-31
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和转变,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的落实和细化。目前,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基本思路较为明确,但对县市级区划工作如何展开争议较多,本文就其区划体系、功能区类型与生态功能区划间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19.
主体功能区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施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部分突出问题。本文详细剖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思路、流程、内容以及方法,进而提出规范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措施,以期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促进规划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