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爱玲 《经济师》2000,(5):58-58
一、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1、中央银行调控方式不健全。在目前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管理手段中 ,分配信贷限额和控制信贷增长规模仍然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直接进行调整 ,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所以在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 ,越来越与金融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其作用也日渐减弱 ,致使银行在比例和规模上顾此失彼 ,造成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既不对称 ,也不对应 ;负债的流动性明显地高于资产的流动性 ,疲软的资产和刚性极强的负债并行 ,构成了总体基本平衡态势下的期限与…  相似文献   

2.
李斌 《当代经济》1999,(3):19-19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指导思想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的改革,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合作、恪守信用、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转变政府职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协调银企关系 各级政府在协调银企关系上,要沿着市场经济的走向来为银行与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把重点放在加快企业改革,加强银行规范经营上,使银企双方都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政府不要简单的干预银行与企业的具体业务,要建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从信贷渠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货币效用函数论证了货币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通过国内外对泰勒规则的验证,认为调整实际利率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重点分析中国信贷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覆盖面低、小型信贷机构比重过低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集中与金融风险集中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主要政策建议:改革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恰当的市场化利率规则,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第一年,我们的各项经济工作都要有一个新发展,金融系统理所应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要求正确发挥银行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总规模,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把握信贷资金投向,并有效地运用多种金融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防止通货膨胀。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放到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开发  相似文献   

5.
汪启东  石玉科 《经济师》1997,(11):33-33
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现实途径●汪启东石玉科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理顺政府、企业、银行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所在。改革十几年来,理论界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探讨。近...  相似文献   

6.
<正>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几年来,金融休制改革发展很快,争论也不小;银行工作的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中央银行调控乏力。在银行机构分设初始,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职责就未完全划清,专业银行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制定政策,发布政令,中央银行则难以控制。如浮功利率,搞二级准备金等等。中央银行宏观管理手段不健全。行政手段不主张用,经济手段不灵验,法律手段未形成。特别是中央银行主要不是通过它的分支机构发挥调控作用,而是相信和依靠专业银行总行进行宏观调控。由于中央银行没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形成几大专业银行垄断的局面,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盲目竞争等问题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金融系统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中国银监会2004年4月发出通知强调,商业银行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监会还将建立重大违约情况通  相似文献   

8.
许廉甫 《经济师》1993,(9):26-27
<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金融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怎样更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健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改善宏观调控强化中央银行调控职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1994—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中国正规金融体系改革对降低企业内部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而对企业总资产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不同的改革阶段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初期1994—2000年,金融部门的规模、效率和相对结构变化均对企业资产增长产生正向作用;2001年之后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股市对企业资产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动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中,金融体系的规模特别是银行部门的规模扩张起了主要作用;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促进企业资产增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宏观调控,采用“规模管理,指标控制”的办法,即通过管住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把住货币供给信贷总量两个阀门,以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当前,为什么在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还继续存在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呢?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虽然银行、信用社的金融活动受到管理和控制,但却还存在一个游  相似文献   

11.
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银企信贷关系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银企信贷行为的博弈分析,找出信贷风险的存在原因。通过增大企业贷款前的伪装成本,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增大企业贷款后的惩罚成本,减少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从根本上改变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有利于银企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其信贷水平往往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北京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作用的协整分析,发现北京银行信贷对第二产业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第一产业的贡献度,而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又大于第二产业。为继续调整优化北京区域产业结构,笔者建议:适时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或维持银行信贷规模;根据不同的产业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效率,倡导绿色信贷。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环境下如何明晰银企关系,形成与之匹配的信贷策略,是化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本文首先建立银企演化博弈的理论框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性标准进行探讨,并从创新风险与监管奖惩两个维度构建银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类群体在长期信贷博弈中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银企双方均对高收益策略有模仿倾向,但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与银行的长期合作中会对少数企业的违约行为具有抵御性;研发创业期企业所受融资约束最高,当且仅当创新成功率高于最小下限时,商业银行才考虑与企业发生信贷关系;政府、信用担保等外部力量与内生要素的相互制衡对实现银企信贷稳定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2000年以来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并且中国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过程中相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着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金融中介的不发达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大力促进存款货币银行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5.
<正>“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服务,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也不可否认,许多同志都感到.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逐步推进,金融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个难度不是方针目标不明确,也不是从紧货币政策不对头.而是对从紧的“力度’如何把握难以确定.就目前金融状况来分析,实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存在的难度,突出表现为“四个并存的矛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1.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同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并存.今年是我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的又一年,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必须有庞大的信用支持和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发行等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率居高不下,带来的物价上涨预期短期内难以消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措施必然遇到新的挑战.为维持正常的货币流通,抑制通货膨胀,就银行讲,不仅要调控货币供应总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信贷资产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及过度扩张的隐患,从被动冲销外汇占款、逆经济风向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等方面挖掘资产负债规模扩张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调控成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中央银行外汇资产持续过快增长、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风险监控等优化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与参考     
每一项改革都是一场硬仗,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障碍和难点。难点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并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难以一步到位。其原因不仅在于政府干预、企业"倒逼"、投资体制缺陷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造成中央银行既"调而无力"、又"控之乏力",而且在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难以一下子过渡到真正市场化的调控。难点二:建立政策性银行困难重重。1.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难以区分。2.创办政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刘虹 《经济师》1995,(5):18-19
<正>我国最近一个时期较高的通胀率与农业歉收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信贷货币的超经济发行.信贷货币超经济发行的原因,一是这几年金融改革滞后,中央银行还难以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二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要赶上来就要扩大投资规模,于是各地有钱要上.没有钱也要上,对银行形成强大的压力;三是利率尚不能发挥应有的金融调节功能,这是因为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仍未解决以及专业银行还没有转为商业银行,因而,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与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完善间接调控方式,健全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1.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增强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水平。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中央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平稳发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  相似文献   

20.
双重金融摩擦、企业目标转换与中国经济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首次将企业目标转换和双重金融摩擦因素融合为统一研究框架,并以此考察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的需求和供给因素,进而分析双重金融摩擦因素在塑造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当银行与企业、银行与家庭间均存在金融摩擦时,顺周期的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均会导致逆周期的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对投资和产出产生双重加速效应,而缓解金融摩擦能够减弱上述加速效应进而有助于经济波动的平稳化;(2)由于家庭资产主要采取储蓄方式并且企业自有资金起到平滑信贷波动作用,信贷供给端摩擦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需求端摩擦要弱;(3)企业目标转换通过经济结构渠道对金融摩擦的加速效应起到增强或弱化效果。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强对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周期性的关注,平抑由双重金融摩擦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国有企业非经济目标需要依据经济周期波动状况把握适度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