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对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序转换,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障碍。有序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新型驱动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分析1.三大需求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分析投资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拉动力量,尤其是2000年以来形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启动,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健康、持续动力。但是,国内经济、物价的"寒热不调",全球经济环境"有人说将陷于烈火,有人说将陷入寒冰",都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已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颓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扭转。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社会公众,无不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前景表现出深深地忧虑,特别是一些权威人士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将呈L形的基本判断,更是令大家寝食难安。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亮点"何在,新的增长动力又如何生成,这是笔者想要与大家分享和讨论的重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长  相似文献   

5.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09,(10):7-7
亚洲将引领全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 亚洲开发银行9月22日发布报告称,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亚洲国家正在证明自身要比最初预期的更具活力。报告预计,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2010年将达到3.9%、6.4%,高于今年3月预测的3.4%、6.0%。报告还预计中国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8%。报告还预测,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将持续轻微通缩,然而2010年经济增长将加快,而这将带来3%的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业发展和消费扩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稳步提高,近三十年保持有百分之九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值,有人将这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称为增长奇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便是得益于制度的改革,制度影响因素对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也会对制度的变迁有着反馈作用.本文就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辩证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制约了消费,也阻碍了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后危机时期,如何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即是运用好收入分配的杠杆,不断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各个环节,努力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相似文献   

8.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将由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增长速度维持在7.5%左右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持续强化,社会格局也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主动把握机遇,努力把握"新常态",加快体制改革,建立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行为机制,使政府和市场各归其位,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将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尽管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其实质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企业进行转型的重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较为明显,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将逐步企稳,未来30年仍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悲观的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持续减慢,更有甚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硬着陆"。为此,本文将详细剖析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期走势及长短期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最后探讨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从应急性的短期政策转向处理长期发展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靠源源不断的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才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那么,中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动向一直吸引着全球的目光,经济增长放缓让国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要求。没人能准确预测这轮经济放缓会持续多久,决策层也将年度GDP增长目标调降至7.5%。许多经济学家甚至更为悲观,指出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可能将像日本那样结束。他们认为,日本经济实现了超过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但在1973年后的40年中,日本年度经济增长超过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指出,2013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扩大内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他强调指出,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G20各国应继续将促进复苏、增长和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动结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并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决定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福林 《经济界》2000,(6):14-18
过去的20年,改革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也是中国20年最具实质性的基本经验。世纪之交,新技术、市场力量和全球一体化,是所有的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相关矛盾共存的时候,在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面前,我们能够而且需要作出这样的判断:改革决定中国的未来。 一、改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将有力推动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但改革的效应并未得到完全和充分的释放。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许多经济增长点不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特别是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工业经济增速更是创出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工业经济呈现出的加速下滑态势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已经从"旧常态"进入到"新常态"的判断还为时过早,稳定均衡的工业经济"新常态"现在还只是一个愿景。而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化是工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动力正在转换的一种表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是我国工业战略布局的突破口,这也是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综合判断,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在5.5%左右,月度波动区间位于4.5%到6%之间,工业经济还处于持续探底阶段。2016年,只有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才能逐步形成实施工业强国战略的有效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工业增长动力转换,尽早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筑底成功。  相似文献   

16.
《住宅与房地产》2005,(5):62-65
中国加入世贸后,经济持续向好,外资企业逐年增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随着2006年中国将全面开放银行金融方面业务,以及CEPA的实施等多项利好消息,预计外资企业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同时也会有不少仍未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的企业将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深圳作为中国大陆南面的窗口,以多年来稳健的经济发展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成为这些企业重点考虑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世界》2005,(5):47-47
联合国发布最新调查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长率可望达到4.25%。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低于去年的5%,但去年是3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份。报告认为,美国和中国仍是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和拉丁美洲经济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国际     
《财会通讯》2008,(1):5-5
美银行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10%;全球经济减速趋势将持续;2008年日本经济不确定性增加;2008年国际航空业或将出现低迷。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在享受了经济持续十几年增长的快乐之后,在4月初却不得不接受今年1季度企业盈利下降的痛苦事实。新经济为美国经济的漫长蜜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许多人乐观地估计,新经济将会无限期地延长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链条。但是,最近美国经济坏消息的频传,却给这种乐观估计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经济是否还能搭乘新经济的快车继续走下去,经济学家对此众说纷纭,在这里暂且不说,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经济快车还能否在经济高速公路上跑下去,这才是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专家邱晓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名话也许会解消国人的某些疑虑,这句话就是“我看好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消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回首以往的经济增长观,不得不使人类震惊与愕然: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面临着付出巨大货币资源代价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消耗的“最适关系”,以求再生的,持续的效率动力就是新世纪摆在人们面前必须研究解决的燃眉之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