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网络经济、寡头垄断效率与中国产业组织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推崇竞争,反对垄断。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很大挑战。网络经济中,信息产品的特征与高度的技术竞争强化了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在网络经济中,寡头垄断结构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更能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前,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应该是促进集中,而不是反对垄断。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经营与资本的集中、金融资本的垄断和国际垄断等三个角度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垄断的新发展,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反垄断实践进行理论解析;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而是以垄断组织为主要竞争主体的经济;阐明现阶段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反垄断法主要不是反对生产经营的集中度或垄断,而是主要反对生产经营上不利于有效竞争的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营银行须打破垄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发展民营银行的呼声已经起来了,为什么在国有银行中还有人认为没有操作性? 任何法定垄断领域,如果有人想进入,垄断者一定会游说政府,找出无数的垄断好的现由。垄断者很清楚,就谋取最大利益来说,没有什么比法定垄断更好的手段,所以,我想国有银行的反对是很自然的。 但实际上未来更应该搞的是民营很行。国有银行由政府兜着,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激励去提高效率,效率不高怎么和外资银行竞争?所以未来一定是民营银行的天下。只有民营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石油行业的反竞争行为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反竞争行为降低了经济效率,以中国石油行业为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合理的行政垄断是造成中国垄断市场结构的重要根源,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反垄断法》应把反对行政垄断形成的行业垄断与地区垄断做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垄断与反垄断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 《经济学家》2006,(5):120-122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部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需要区别不同市场实施有区别的反垄断措施。在限制进入的市场上需要打破行政垄断,而在自由进入的市场上不是反对垄断企业的形成,而是反对其垄断行为。(一)垄断悖论虽然经济学家在基本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于垄断的形成、垄断势力运作的效率及其对福利的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反垄断政策的不同倾向。这种分歧突出反映在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争上。关于垄断的形成。哈佛学派认为,垄断地位的获取大都是通过策略性的行为,主要通过勾结、排…  相似文献   

6.
应识别和防止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垄断行为闫儒名为促使市场竞争的顺利开展,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就必须反对垄断,市场垄断行为是公平竞争的反面力量。那么,在我国现阶段垄断的定义是什么呢?所谓垄断,就是指违反社会公共利益,采用单独或合谋的方式,排斥或者...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2011年2月18日在接受人民网IT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某些企业的市场垄断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发展。他特别强调,反垄断的核心在于反对垄断行为,而不是处在垄断地位的企业。方兴东所领导的互联网实验室公  相似文献   

8.
垄断内涵中的垄断态势与垄断行为是有区别的,前者冠以联合的概念,后者保留垄断的概念。可以保留合理的垄断态势,因为它本身就是通过公平竞争形成的联合,但却要反对垄断行为,因为破坏市场秩序的垄断行为既包括封建垄断,也包括非垄断态势的共谋行为和凭借垄断态势的垄断行为。事实上,在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中,通过自由竞争引起的联合进而形成适度的经济集中型垄断,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组织,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运行秩序中,最根本的是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竞争秩序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实现公平竞争的最大障碍是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因此,限制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是市场监督管理和公平交易执行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杂说反垄断     
在全球经济大兴并购之风,无限延伸品牌效应之时,提出反垄断,好像真的不合时宜。然而,在浓厚的计划色彩下,垄断已导致了不平等的范式危机。我们说,政府基本的经济职责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不反对公平竞争选举出的市场状元,我们反对的是操纵市场和为操纵而采取的不正当行为。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厘定不正当垄断行为,也确实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垄断源自于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有所改变,但行政垄断依然占主导地位。鉴于我国的国情,行政垄断组织的存在,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可称之为正常的垄断,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可称之为非正常的垄断。非正常的垄断会破坏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社会经济福利。所以在我国反垄断应把矛头主要指向非正常的垄断。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at, whenever a simple pricing strategy fails to attain to the rationing outcome, a more complex pure price strategy may yet do so. It is also shown that rising marginal cost with uncertain demand may make rationing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14.
对垄断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竞争首先表现为世界垄断性公司的国际竞争 ,其结果是垄断从一国走向国际 ,因此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的真正特点不是自由竞争 ,而是全球垄断。在竞争和行政手段无法真正打破垄断的情况下 ,真正从普通公众利益出发的只能是依靠法律手段打破垄断。  相似文献   

15.
16.
市场过程内生的垄断:市场权势和自然垄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廷惠 《财经研究》2007,33(1):26-35,54
作为内生的垄断现象,市场权势实际上是争胜竞争过程的结果,并非垄断的市场结构所决定。如果将竞争理解为一个动态过程,市场权势具有竞争性和暂时性。自然垄断现象也是市场过程演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无论源于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都表明自然垄断具有动态效率特征。除非政府人为阻碍争胜竞争过程的展开,通常市场过程内生力量能够有效制约非政府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in Economics》2021,75(4):354-364
We develop a formal framework to analyse a monopoly’s problem when demand is determined by a Poisson-distribution and the valuations of the buyers are draws from a common distribution. The buyers have unit demand, and the good in question is discrete. The monopoly has to make its quantity and pricing decisions before demand is realised. We determin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monopoly’s pricing decision to be unique, and we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 to the planner’s problem by numerical examples. We also study an economy with a fixed number of buyers assuming that the valuations are draws from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When the economy grows in the limit one recovers the standard case of a monopoly with linear demand and constant marginal costs.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uses a simple classroom experiment to develop the economic model of monopoly. As a pedagogical tool, the experiment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nature of the monopoly problem and motivates them to think of the associated efficiency issues as a divergence between private benefits and social contributions. As a test of economic principles, the experiment highlight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fairness ideals in determining economic outcomes.  相似文献   

19.
Post Keynesian economists have followed Joan Robinson's criticism of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as abolishing history by allowing all contracts to be executed today for all future contingencies. This was the justification for the suppor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provide for the completeness of futures markets. The recent crisis has shown that force of history. Instead, many evolutionary and Keynesian economists have suggested the approach of cumulative causation as an approach that includes history and eschews equilibrium. This approach may provide a way to take history seriously in econom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秦军 《经济论坛》2001,(12):13-15
垄断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为自然独占,二为人为垄断。自然独占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其一,大规模投资的经济效益,即有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开始生产,如电力工业,由于固定投资额的庞大,遂产生了大规模的效果,其结果就形成了自然独占。其二,掌握了天然资源,如果企业掌握了生产某项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天然资源,该企业自然成为该项产品或天然资源的独占者。其三,经营效益的发挥。按照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企业在掌握了经营管理诀窍之后,往往可能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日益壮大,形成独家经营的局面。人为垄断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其一,法律保障,企业往往因拥有某项专利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而形成他人加入的障碍,成为法律所保证的独占,这种独占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尤为突出。其二,政府授意,由于某些商品或服务内涵的特殊性,政府往往授意某个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独立供应。这种物品或服务有两类,一是政府欲禁止而因某些人的特殊需要无法全面禁止的(如麻醉品),二是涉及国民健康的物品或服务。其三,企业恶性竞争,某个企业挟其雄厚财力,以低地生产成本的价格打击竞争对手,迫使竞争者相继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