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浙东史学的开创者黄宗羲曾在宁波白云庄等地讲学,创设甬上证人书院,为清初浙东培养了一批史学、经学、哲学、文学等方面人才,形成了浙东史学派。而其讲学的主要所在地白云庄则成为浙东史学派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浙东学派”不仅包括以南宋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与清代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史学派”,而且由于符合其学术风貌与治学宗旨上的总体特征,还应把宋元至明清时期的诸多浙东学术派别包容于内。“浙东学派”思辨精神于明清浙东学术之中、尤其在王阳明与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内所折射出的人文色彩、实践意识与超越时代的文化影响力,在当代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说月湖学术,必须从浙东学术说起。一般认为"浙东学术"指宋明时期在浙东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心学为主要倾向的学术流派,包括永嘉学派、东发学派、深宁学派、四明学派、阳明学派、姚江书院学派、浙东史学派及其相关代表人物,学派有籍可考者近千人之多,其中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不下百人。浙东学术就内容而言,主要指心学与史学两大部分。心学是义理之结构,是在"心"的层  相似文献   

4.
《宁波经济》2004,(9):48-48
近年在宁波社会科学界,钱茂伟教授可谓是活跃人物之一。先看一下他在2003年的成果与活动表:5月,《明代史学的历程》作为中国史学会主办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优秀博士论文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7月,《明代史学编年考》获宁波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月上旬,参加教育部史学理论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的“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史革命“的路径、内容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经济史革命”以探寻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为主线展开,经过了逻辑上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这场“革命”更新了经济史学研究方法,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促进了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结合;这场“革命”的方法论成果值得中国经济史学和经济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心学”是浙东学术的重大主题之一。浙东学术之心学的形成发展,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吕祖谦和“四明学派”,其后是阳明学派的兴起,经阳明后学的滥觞,至于刘宗周、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清代浙东尚存王、刘、黄心性之学的流风余韵。以阳明心学为主干的浙东心学深刻地影响了浙江老百姓的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品性,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7.
《环球财经》2011,(12):123-123
在本书序言中,韩毓海写道:“这当然不能算是史学,连历史研究也可能谈不上。”这固然是谦虚之词,同时也是一位作者对“著史”之难的清醒认知。  相似文献   

8.
黄伟国 《宁波通讯》2006,(10):48-48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首,是当年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总面积6.6平方公里,现有897户、2821人,拥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革命旧址,素有“浙东红村”之称。  相似文献   

9.
史学理论方法 史学理论方法仍是2 0 0 3年学界关注的热点,史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国内史学工作者所认识。《历史研究》编辑部、《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学海》编辑部分别就“新世纪的中国史学”、“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历史理论与历史学家”等议题组织笔谈,多视角探讨史学理论方法研究、史学理论方法与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相互借鉴和融汇、史学理论方法与中国史学的发展等问题(见历史研究1、史学理论研究2、3、学海1)。中国近代史学是在西方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何看待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经典,是当今史…  相似文献   

10.
张曼迪 《魅力中国》2010,(32):312-312
求真与致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两大治史思想。但二者并不是置于对立的两极,而是求真传统蕴含在致用传统之中,致用统摄了求真。近代史学将求真从致用的涵盖中独立出来,为求真赋予了追求历史真相,追寻客观历史的内容和标准。实录与褒贬之所以能够在古代史家那里统一,是因为中国古代史家普遍有着一种“直书其事,褒贬自见”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消解了实录与褒贬之间的矛盾。而传统史学背后存在的由经学确立并被普遍接受的传统道德价值体系是“直书其事,褒贬自见”能够成立的原因。近代以来经学背景的失去,使史学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造成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的本质上的不同。求真与致用亦由此发生了区分与对立。  相似文献   

11.
本年度经济史学工作者仍旧保持对史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西方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值得重视的是,伴随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型社会的研究及环境史视阈下的经济史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成为本年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2.
陆阳 《浙江经济》2003,(23):38-39
浙东和苏南,作为“长三角”南、北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犹如夜空中的双子星座一般,闪烁于东部沿海.构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以来,笔者曾两次随团到浙东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四市学习考察,感触颇多。现就浙东地区官员和百姓口中的“流行语”,记下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13.
杨庚杰 《魅力中国》2013,(11):71-71
有些同志珍视艺术的传统风格,不赞成“话剧加唱”,不赞成搞成“非驴非马”的东西。有些同志不那么看中艺术的传统风格,“甩掉老钉鞋,穿上旅游鞋”,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传统艺术风格的厌倦。风格就是个性,就是差别,就是特点。话剧有话剧的风格,歌剧有歌剧的风格,戏曲有戏曲的风格。就戏曲来说,一个剧种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成其为剧种;一个表演艺术家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成其为流派。京剧是京剧,越剧是越剧,豫剧是豫剧,评剧是评剧,黄梅戏是黄梅戏,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风格,就是他们同样是“剧、戏”,却用“京、越、豫、评、黄”这儿个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4,(13):49-51
宁波素有“文教之邦”的美誉。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由此拉开了赋有宁波地域特色的教育活动的序幕。从东汉的余姚学宫,三国东吴时慈溪鸣鹤场的虞都尉讲舍,到北宋的“庆历五先生”,南宋的“淳熙四君子”,加之明清时期黄宗羲、全祖望等大师级人物不断涌现,使姚江学派、浙东史学派为代表的浙东学术最终成为开启近现代维新变革思潮的重要力量。而当下的宁波教育并不止步于历史的辉煌与成就。她怀着“为天下倡”的首创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她以“观世界潮流”的全球胸襟扩大教育开放;她以“文教之邦”的深厚积淀提升教育品质…在不断地开拓与反思中,宁波教育步步前行。本期文化视点从宁波崇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时代精神以及当代反思等视角,带您细细领略树人千载的宁波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史学史中,1986年因发生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的两件大事而占有特殊的地位,值得大书一笔。第一件是全国性经济史专业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的问世。第二件是全国性经济史专业组织“中国经济史学会”的成立。后者使经济史学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家”,使经济史学的学术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23,(5):30-31
<正>以诗为魂,以山水为纽带,厚植诗画、山水、佛道三大文化基因,高水平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城市”“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一首《琼台》,使得台州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台州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目的地,是名人雅士探访佛宗道源的求慕朝觐之地,先后留下400多位诗人足迹、1500多首古诗。2019年以来,台州以诗为魂,以山水为纽带,厚植诗画、山水、佛道三大文化基因,高水平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17.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18):23-25
海洋经济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新增长点,而浙江“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和指导原则,要求“大力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这将加速浙东北滨海产业带的进一步兴起,今后,随着浙东北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滨海产业带的兴起,将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研究——以叶适为中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提出实学伴随新儒学 (即宋学 )而生 ,不仅有“经世致用”之实学 ,而且有“躬行践履”之实学。经济思想是实学的重要内容与学理体现 ,宋代浙东学派讲求实利功效 ,开明清事功实学之先河。文章考辨宋代浙东实学赖以产生的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与学术思想传承 ,通过个案考察具有代表意义的叶适的经济思想诸要论 ,阐释浙东实学经济思想的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及其在社会形态演进中的历史作用 ,试图对实学的深入研究进行新的尝试。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 ,提出诸多不同于以往学术界成论的认识 ,希望对经济思想史、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经济史、宋史、东南区域史等领域的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20.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首,是当年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总面积6.6平方公里,现有897户、2821人,拥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革命旧址,素有“浙东红村”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