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目标市场,各电信运营商往往钟情于高回报、竞争激烈的集团用户市场,对集团用户犹如众星捧月般仰目而视,却常常忽视了那些目前还够不上集团用户标准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用户市场。其实.在“仰视”的同时注重“平视”和“俯视”.能进一步开拓有效市场,把市场“蛋糕”做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安防意识的普及和强化,随着大中行业的安防市场趋于成熟饱和,中小行业及公众市场的安防需求也开始出现,国外电信运营商的视频监控业务重心已渐渐开始由大型行业客户向中小企业用户及公众用户转移,网络视频监控业务作为一项实时、高速、面向连接的业务,能够充分发挥固网运营商网络资源优势,受到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广泛青睐,这正迎合了电信运营商寻求新增点的业务转型需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突破2亿户。另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电信2014年的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总数为1.0695亿户,中国联通为6879万户,加上中国移动未公布的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数,预计电信运营商在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方面占据90%以上的市场用户份额。民资入市将加剧中小宽带运营商的竞争,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宽带市场的现有格局。作为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运营市场的主导者,多年的打拼和积累让电信运营商对宽带业务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切肤的体会,也相应地推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应对举措,可为后进入宽带市场的民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新宝 《当代通信》2003,(16):31-32
大客户又称集团用户,是电信运营商在电信市场中的商业客户,通常是大的行政事业单位或大的企业集团。相对于一般用户,大客户对运营商而言表现为业务量大、业务类型复杂、业务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一般市场中“80%的业务来自于20%的客户”的规则,在电信市场也同样适用。毫无疑问,大客户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数据业务的急剧增长,市场竞争格局的开放和形成以及各种新技术的涌现,  相似文献   

5.
无线市话业务也称“小灵通”业务.在国内通信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日趋成熟.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业务收入也呈线性增加。作为固网业务的补充和延伸.无线市话业务也是固网运营商目前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目前电信市场最活跃的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业》2003,(12):72-72
随着各大运营商对市场争夺的日趋激烈,业务创新成为当务之急。集团大客户是运营商运营收益的主要来源,运营商只有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业务才能打动集团用户,进而达到发展用户提高运营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业》2005,(6):63-65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着单位用户平均收入(ARPU)持续下降以及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不断扩大的问题。如何快速寻找并部署“杀手级”的新业务和新应用,同时有效降低整体拥有成本(TCO),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为此,电信运营商普遍  相似文献   

8.
用户驻地网的建设和运营,已越来越成为当前电信发展中一个矛盾突出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平衡各电信运营商、房产开发商和业主之间的利益。为了解决各电信运营商为争夺用户驻地网的接入权而导致恶性竞争的状况,重庆市的几家电信运营商不久前联合制定了《重庆市用户驻地网建设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这一《公约》的制定,各方反映不一。有的认为《公约》有助于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有利于保障用户的消费权益;有的认为《公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解决“最后一公里”帮助不大。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电信专家李学农,日前接受《通信信息报》记者采访,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9.
贾延萍 《当代通信》2006,13(8):36-37
近年来的移动通信市场,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升级为增值业务的竞争,运营商不断开发新的增值业务试图抢占先机。两大移动运营商竞相打出移动数据应用的大旗,固网运营商也在小灵通上开发了众多增值业务。然而众多增值业务功能多样,操作复杂,业务的服务性不易被客户所直观感知,缺乏说服力,客户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新业务的市场拓展。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电信市场饱和度进一步上升,用户发展趋缓,存量经营的重要性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运营商开始尝试体验营销的方式,建立一种“先尝后买”的营销模式,以便能够深入市场、贴近用户,以达到推广新业务,同时起到延长客户生命周期,提高用户保有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熊雄 《中国电信业》2011,(10):10-13
一直以来,集团客户市场是世界先进电信运营商的重点耕耘对象。以老牌运营商英国电信为例,其为大企业提供IT与外包服务的全球服务部是集团第一大业务部门,2010年贡献了全集团收入的41%。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积极开拓集团客户市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 ,集团用户因其业务消费量大而成为电信运营商们争夺的焦点。中国电信企业要在这场争夺战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建立与市场接轨的集团用户服务工作体制 ,并创造性地开展集团用户服务工作。针对江苏省大多数电信企业集团服务工作“放不下架子 ,跳不出框子 ,迈不开步子”的情况 ,1999年8月 ,省局决定把南京电信局作为集团用户服务改革的试点。一年来 ,南京电信局对集团用户服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背景情况早在1994年 ,南京电信局就成立了专门为少数大用户和党…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电信市场将是一个多运营商(业务供应商)与多种业务的市场。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的要求也愈来愈多,要求运营商(业务供应商)必须高效地为市场推出新的增值综合业务。  相似文献   

13.
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量及市场格局、邮政与电信运营商的原合作基础两方面,对邮政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集团等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的可能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信业总体增长速度的放缓,电话用户总体规模的增长率也逐步降低,市场进入了成熟期。同时,电信的主要传统业务——语音业务逐步走向低值化和微利化,"转型"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分析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电信市场作为全球范围内网络部署最超前、业务发展最成熟、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其移动业务发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市场饱和、高补贴的恶性竞争及号码可携政策等原因,日本电信行业陷入高补贴、高用户流失率的境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表现,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目前,日本三家主要运营商的竞争重点已从以资费、补贴等为手段的用户争夺,发展到以服务实现用户维系的阶段。本文分析了日本三家主要移动运营商在通过挖掘用户反馈信息、促进服务提升方面的主要策略,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今年“5·17”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建立公平的信息社会”。这一主题将电信服务和公平的信息社会连结在一起,指出电信运营商应该担负起建设公平信息社会的社会职责。笔者认为,要建设一个公平的信息社会,电信运营商作为通信手段、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提供公平的信息服务,保证人们能够得到公平的信息消费;同时电信用户也有责任自觉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本文从分析电信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各种契约关系入手,探讨电信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消费公平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电信服务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其交易和消费过程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电信产品和运营商的选择越来越多,电信运营商之间对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的实际增长已经趋于饱和,用户对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将越来越明显,而如何在现有市场中做大做强是国内运营商目前最大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8.
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在众多影响电信资费制订的因素中,运营成本和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在未来市场中,电信企业要想取胜,除去资费手段外,优化用户市场结构、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也极为关键。在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开放市场和引入竞争等之后,电信市场不断开放,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运营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上。从预存话费送手机到短信包月再到通话费包月;从积分奖励到定制手机等,无不显示运营商们的良苦用心。在目前中国的电信市场上资费已经成为决定各个运营商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为什么电信资费会一降再降,运营成本及市场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电信企业资费制订的呢?  相似文献   

19.
“最终决定品牌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总体上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奥格威的这句话用在电信市场上再恰当不过。与其他行业相比,电信产品的趋同性更加明显。运营商也更加关注品牌层面的竞争。然而,目前电信行业的品牌普遍存在品牌个性与品牌用户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导致品牌的个性不明显。这些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关乎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6):52-53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着单位用户平均收入(ARPU)持续下降以及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不断扩大的问题。如何快速寻找并部署“杀手级”的新业务和新应用,同时有效降低整体拥有成本(TCO),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为此,电信运营商普遍加快了迈向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IPNGN)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