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20年成渝两地加快打造重要增长极、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重庆市和四川省16个主要城市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相关数据,利用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分别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和金融一体化的情况。研究发现,重庆和成都两大金融中心辐射半径接近,但仍有少数城市不完全在辐射范围中,未来建设须考虑重要节点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效应;同时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未来建设须赋予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局更多的金融政策,实施一系列逆周期措施。  相似文献   

2.
董文杰  吕伟豪 《财政科学》2021,67(7):149-15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保障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重要制度支撑.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核心是"机会均等",实质是"底线均等",是在承认区域、城乡、人群间差异的前提下,保障居民享受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川渝两地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到如今上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其内在要求.但是,对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目标,财政保障机制还存在保障标准不一致、财政数据共享不畅通、财政能力不协调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财政分级保障、构建差异化财政保障、建立政策联动、优化信息对接、构建可持续性财政保障等机制,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层面被定位为国内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有效发挥财税体制的资源配置和引导作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有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年来经济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我国已有的三大经济区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存在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现行财税制度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创新不足问题,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存在多方面制肘,如财政分权体制不利于成渝地区发展、税制不合理导致地方政府财力基础薄弱和税收优惠政策结构性不合理影响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此,应从分税制,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税系建设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共进的财税体系。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亟待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程度。本文运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6-2020年141个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同县域之间发展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重庆和四川两个组群的内部差异,组群间净差异贡献有一定的上升趋势,长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趋于收敛。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等数字普惠金融具体指标的差异表现和收敛趋势具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验数据,将金融科技纳入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框架,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开展研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通过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收入差距三个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科技的不同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文章建议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提高金融监管强度、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的难点和障碍,并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分析成因。最后,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协作六大工程、加强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提升产业“四链”融合质效和打造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等优化产业创新协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20年面板数据,对比人口和人均GDP对城市群进行“中心-边缘”地区划分,发现成渝地区人均GDP差距较为悬殊且存在“高-高”和“低-低”空间聚集。最后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成渝地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中部塌陷区”,从而解决“高-高”和“低-低”问题,同时将局部空间经济溢出转变为全局空间经济溢出;整体上成渝地区人均GDP显著受到财政支出、规模工业和出口额正向影响,规模工业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心地区经济状况饱受“拥挤成本”困扰,但其同样更大程度受到“第三产业、财政支出和出口额”综合贡献,三者并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边缘地区处于享受人口红利和来自中心地区空间经济扩散效应溢出阶段,并且“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心与边缘地区最大异质性在于前者经济发展典型受到第三产业驱动,而边缘地区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9.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效应和传导机制,基于2016-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上升,并形成了以成都市、重庆中心城区以及万州区为中心的三个空间聚集区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但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源集聚过程可持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吸引和统筹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基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指导产业升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重视金融资源集聚,建设好西部金融中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集聚和西部金融中心释放的市场信息,科学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文以金融集聚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出发点,以金融资源集聚对金融中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作用为主线,结合金融分权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指导,为西部金融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多方面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摘要: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能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股市波动的作用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其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文利用标准实证增长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基于股市波动条件下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正常的股市波动更有利-y-~.融发展,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股市波动则往往会显著的限制金融发展的资本形成。使经济发展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寻求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本文从金融与低碳经济的相互作用机制入手,探讨分析城市化进程下低碳经济面临的金融支持困境,针对其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对于武汉城市圈而言,这种支持还应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文章通过采用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分析方法,基于“两型社会”视角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整、金融支持存在结构不平衡、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最后提出应发展“两型产业”集群、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及促进集群协调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和归纳都市圈空间成长的动力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地理圈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金融景观的发展过程、演化的动力和路径,认为在我国行政割据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金融地理圈与都市圈并未实现和谐发展,同时提出政府应在协调组织、鼓励创新、完善金融系统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发展与壮大贫困县的县域经济,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国家贫困县广西隆安县为例,深刻分析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金融机构和经济环境两方面对金融如何支持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经济研究的重点,然而传统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强调经济增长。然而20世纪9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建立,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以重新思考。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具有完整和高效率金融市场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往往较高,而且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县域金融组织结构失衡和功能缺陷,导致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商业银行下放贷款权限、建立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信贷激励机制重新设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仍存争议.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回顾了金融与经济之关系的产生和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关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实证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证上研究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上海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结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效率的格兰杰原因,滞后2期的金融发展的效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短期来看,上海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上海金融结构与提高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