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同业存单自诞生以来,因交易流程标准化、流动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和关注。文章从市场资金面、其他资产比价效应及利率预期三个维度,运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同业存单利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对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和一年期国开债收益率、FR007之间的利差影响要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韩良 《中国外汇》2007,(5):62-63
导语:进入2007年外汇市场经历多重波折,日元一改往日疲软态势呈现出上涨走势。欧元兑美元创出两年来新高,美元顺延前期趋势小幅下沉……各国利率又一次主宰了货币走势,央行利率调整成为市场争论的热点,未来各国央行利率政策调控的着落点在哪里,货币又将从利率走势中获得怎样的指引?  相似文献   

3.
黄礼健 《新金融》2017,(10):25-31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十多年来短期市场利率的走势和重要拐点。首先对市场利率走势和拐点进行界定或分类,并对短期市场利率数据进行分析和滤波处理。其次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重要事件和货币政策变化,对十多年来我国短期市场利率走势及其拐点进行了详细分解和剖析。最后,本文总结了短期市场利率走势规律和拐点特征,为商业银行研判短期市场利率走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银行家》2014,(8)
正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最近两年来,大额可转让存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经发行过大额可转让存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央银行又不得不叫停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和流通。直到2012年以后,大额可转让存单再次成为市场讨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市场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和流通,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从国际范围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上半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货币市场利率冲高回落,总体平稳,利率中枢下移,波幅收窄,6N份关键时点没有发生大的市场异动。这主要得益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稳定市场预期,以及金融机构完善流动性管理措施。此外,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差异性仍然存在;境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背离于境内市场,利差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但内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灵活精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水平。货币市场成交量增长明显,利率中枢有所下行;同业存单利率冲高回落,净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引导利率曲线平稳下行并逐渐趋于平坦,但应注意汇率走势和地方城投这两个风险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取得一定成果,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区间也已上调至30%。2013年12月推出同业存单后,央行于2014年5月召集十四家银行征集关于《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建议,这预示着国内大额存单市场在1996年关闭后即将再次打开。此次大额存单的重启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将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借鉴国内外大额存单发展经验,探索重启我国大额存单业务后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波  郭天钰 《中国金融》2012,(13):73-74
国外利率自由化改革实践美国利率自由化。为应对1933年大萧条,美联储改变了之前的利率自由化,出台了"Q条例"管制存款利率上限。在20世纪60年代通胀率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银行资金流失体外,银行通过创新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货币市场账户(NOW账户)等金融工具,迫使货币当局推进利率自由化:从1970年开始先后取消不同额度CD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允许部分储蓄存单利率与国债利率挂钩;1980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10,(10):53-56
2010年三季度,美元对主要货币走弱。美元短期利率回落,欧元短期利率有所上升,英镑、日元短期利率走势平稳。主要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并处于历史低位。除日本股市外,其他市场主要股指显著回升。  相似文献   

10.
重建大额存单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金融产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的问题,还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近日,央行发布并实施《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利率的同业存单。这是央行继开放贷款利率后,再次向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的实质胜一步。大额存单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最早的金融创新。中国的大额存单业务其实并非新鲜事物,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早在1986年交通银行就曾首先发行大额存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