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2011年底,在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时,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未来我国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逐步研究推动地方债、机构债、市政债、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创新"。2012年以来,证监会及深沪交易所的相关领导也积极通过各种场合宣传推广高收益债券,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发展高收益债市场成为各界热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经过快速的扩容后面临发展暂时停滞的窘况。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市场。本文通过研究美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成功因素,对我国的私募债市场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市场上,高收益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资产类别,而中国的高收益债市场才刚刚起步,对其研究也相对匮乏。本文在厘清中国高收益债的定义前提下,以美国成熟市场为参照,对中国当前时间截面上高收益债市场的存量分布和分类做出详细描述,并展示了中国高收益债的风险收益特征与成熟市场的异同。研究认为,由于中美高收益债市场发展阶段差异显著,投资者亟需寻找不同的投资逻辑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信用债市场主动管理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深度投入信用债市场主动管理之前,投资者须明确主动管理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空间,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主动管理。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考察不同信用债主动管理策略的潜在收益空间,发现依据久期、评级和资本结构择券带来的收益空间最大。短久期和低评级的债券在长期范围内更容易实现高额收益,而基于行业轮动的择券在某些短期经济波动中,尤其行业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带来超额收益,但长期来看,其提供的超额收益有限。因此,文章研究信用债市场的主动管理可为我国信用债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2014年以来信用债市场发行主体结构变化情况。指出从行业、企业性质、区域等维度切入,可发现信用债市场存在“城投化”、“国企化”以及区域集中度上升的趋势。归因来看,宏观经济及行业景气度变化、融资政策的差异化作用、信用债市场品种有待完善,以及外部评级失效导致投资机构采取规避策略等均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从发展高收益债市场、完善债券市场相关法规制度、严格评级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债券市场即将推出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对高收益债的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是其制度设计的关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2011年余额达到1.5万亿美元,同时拥有144A等灵活的私募法规。其高收益债的风险特征如何?怎样保护投资者?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基于此,本文对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风险特征和投资者保护机制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发现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首先,建立良好的契约制度以保证高收益债市场的稳定发展;其次,制定合适的私募债券与合格投资者法规作为高收益债券发行与交易的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近期可考虑成立风险基金作为高收益债的过渡性保障工具,中长期可通过高收益债券的投资组合和发展信用风险产品来规避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7.
郜彦伟 《证券导刊》2014,(16):89-95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随着更多低评级主体发行信用债以及大量的存量债券评级的不断下调,中国的高收益债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虽然高收益债存在高风险,但无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博弈机会,我们过去的研究对认识当前的高收益债投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是海外借鉴必须结合本士实际,本文针对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以高收益公司债为蓝本,并对高收益债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陈斐韵 《时代金融》2015,(5):168+170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的困扰,私募债作为高收益债一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融资问题的途径。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再结合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如何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的困扰,私募债作为高收益债一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融资问题的途径。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再结合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如何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  相似文献   

10.
鲍庆 《投资北京》2012,(4):54-57
高收益债券推出已是势在必得近日有关高收益债券即将推出的消息层出不穷,监管层也频繁地表示高收益债的推出已经势在必行,将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高收益债。资本市场创新类品种的推出向来饱受市场关注,本文旨在介绍垃圾债券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