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油价维持在低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全球外汇市场或延续波动态势。4月,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范围蔓延,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主要国际组织机构进一步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金融市场亦持续动荡。外汇市场方面,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均呈现较大波动(见附图)。展望后市,预计主要货币汇价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方向性改变。此外,一些风险形势的变化也需要关注。以下是笔者对全球主要货币4月行情及其后市走势所进行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范志勇 《金融博览》2021,(11):50-51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呈现企稳状态.然而随着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隐忧浮现,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脆弱性复苏 随着疫苗大量投入使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活动正逐步恢复正常化.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4%,美国增长3.5%、中国增长7.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5.5%,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都将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3.
张明 《中国外汇》2020,(6):10-10
低迷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益狭窄的逆周期宏观政策空间、仍在升级的中东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全球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市场恐慌情绪不断蔓延,增长前景悲观情绪弥漫,亚洲地区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剧烈波动。世界经济正面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疫情何时得到有效遏制,将直接影响到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和增长前景。当前金融市场发展一是股票指数普现暴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及快速蔓延,给包括亚洲地区的世界各国股市带来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正在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阴霾,但挑战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通货膨胀高企等问题不容忽视。为此,货币政策方面,应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重点,稳定货币金融体系;财政政策方面,应进行财政整顿,重建财政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偏弱,但维持中国增长预测为5.8%。文章指出,新冠疫情防控和房地产拖累等不利因素正在减弱,消费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重新开放后,服务业通胀可能会大幅上升,但不足以推动加息,宏观政策或维持宽松。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尤其给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包容性增长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总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疫情冲击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现疫情对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包容性增长产生的严重冲击主要包括经济遭受重创、贫困人口大幅反弹、收入不平等加剧和失业率上升等。基于此,提出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要通过强化疫情防控、多种政策工具协同发力和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等措施,减弱疫情的影响,促进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步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宏观经济稳步复苏,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9%,疫情期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工具组合有效性逐步显现。但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本盘并不稳定,国外第二波疫情的來临可能加重全球经济衰退与金融市场动荡,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管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正逐渐复苏,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可能会陷入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幅度衰退。本文分别分析了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前景展望,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将面临中美差距缩小、全球产业链重组、金融风险上升等情形,中国将会出现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以及资产价格反弹等情形,基于以上判断,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俄乌冲突叠加世纪疫情,将世界重新带回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滞胀恐慌之中。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世界各国曾多次有滞胀的担忧,但都有惊无险。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吗?又该如何应对?“由于全球通胀水平的上行偏离其长期趋势,加之经济增长的‘长期停滞’与复苏前景的恶化,当前的全球经济已陷入滞胀,或者说类滞胀的困局当中。”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经济层面,全球经济因疫情冲击陷入深度衰退,疫情后或呈现低增长、高杠杆、低利率的特征.生产和贸易层面,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面临调整与重构.金融层面,信用风险和债务风险上升.地缘政治层面,全球治理无序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大国...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从特征上称为“大流行”,这一评估凸显出全球疫情形势的严峻,给世界经济前景蒙上更为浓重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步伐本来就已放缓,此番受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步履更加蹒跚。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全球央行降息潮再起。据统计,截至3月16日,全球2020年以来共计降息41次,而2019年全年全球共降息132次。除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成为近期央行降息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经济对疫情的适应能力已显著增强,经济走势将逐渐趋于正常化,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疫苗接种进展积极与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强劲增长,风险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美元指数出现震荡。2021年下半年,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导致疫情再度蔓延,全球供应链出现严重瓶颈,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上升,呈现“类滞胀”走势。多家央行发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经济复苏将呈现分化趋势,发达经济体总产出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预计总产出到2024年仍将低于疫情前水平2021年全球资本流动态势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发达经济体经济2021年GDP增长较2020年大幅上升,预计为5.2%,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美国由于疫情防控举措的推进、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21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经济增长提速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过去数月疫情期间的全球市场波动期,债券通渠道资金流动量明显攀升,日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债券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在中国债市交易量为3194亿元,日均交易量152亿元。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日表示,过去数月疫情期间的全球市场波动期,债券通渠道资金流动量明显攀升,日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  相似文献   

17.
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我国"稳存量、促增量"的外资工作带来较大挑战。短期来说,我们需进一步优化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中长期来看,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快速在国内及全球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都造成严重冲击,也势必对我国"稳存量、促增量"的外资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疫情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破坏性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在疫情防控和经济重启等政策目标之间艰难抉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韧性十足:不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而且适应疫情常态化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姜兆华 《银行家》2020,(3):37-39
自2019年12月份以来,一场始于湖北武汉、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搅乱了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争端叠加影响下,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给中国经济蒙上不确定性阴影,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究竟何去何从?本文试就此做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文清  王晖 《财政科学》2021,67(7):84-94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转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环境,同样也改变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发展格局,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了下行调整期.对此,我国政府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推出一系列"以税抗疫"的优惠政策,在稳外贸、促就业、保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下,随着疫情的蔓延,全球抗疫斗争转为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疫情前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我国将在此背景下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疫情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商品需求与供给的渴望日益高涨,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而改变贸易格局;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暴发向着恢复期乃至无疫期的转变,全球产业结构及价值需求可能会面临重新组合,长期内我国为避免对外经济发展边缘化的风险而改变贸易格局.基于此,本文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通过阐述税收政策应对常态化疫情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我国外贸格局变化的新趋势与规律,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税收政策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