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多年过去了,不时梦回母校——蕲春三中,常常带给我无尽的思念。每次回老家,来去匆匆,难偿宿愿。今次乘回乡之机,怀感激之情,执思源之诚,奉感恩之心,特意去了一趟母校。初秋时节,故地重游,物换人非,怀旧和依恋之情油然而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2.
父亲     
民以食为天,是教书的父亲对我进行启蒙教育时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父亲     
夜幕降临,寒风把屋外的白桦树吹得哗哗作响,似乎要把黑夜撕开一道亮光,照亮这漆黑的夜,温暖被寒气包裹着的破土屋。屋里,煤油灯下发出红红的光。母亲在给她的孩子们一遍遍地重复着那古老而枯燥的故事。偶尔停下后望望窗外,聆听着外面的一丝丝声响。但沉静的夜没有给母亲一线  相似文献   

4.
父亲     
在父亲工作的林业森工队中,同事们认为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父亲“能写会算”。说父亲有“文化”,其实就是指他能识字写信、会打算盘。这在教育普及、手机计算器电脑大行其道的今天,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父亲凭着这一点,就被人高看一眼。  相似文献   

5.
父亲     
早就有念头写写父亲了,却一直未能动笔。不是因为父亲的故事太少,而是因为父亲的故事太多,不晓得拣哪些说好。近日接到父亲来信,便又动了写写父亲的念头。父亲来信说:“我们全家老少个个都很好,身体健壮,精神振奋,投入生产,今年得了大丰收,收6000多斤粮食。个个钱也有用的。吃不愁,穿不愁。希望你放心,不  相似文献   

6.
父亲并非作家,但生前写过好几本书,有的还成为畅销书.最重要的著作《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概算编制手册》达百万字,称得上“大部头”了. 这部书的写作,还得从“文革”前说起. 父亲是搞建筑的,专业是工程概预算.他在这个领域专业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不夸张的话说,他站在一幢大楼前,能够根据大楼的规模和使用的建筑材料,很快估算出它的造价——细化到一吨水泥、一颗螺丝钉的价格.“文革”前父亲在建工部工作,主管概预算这一块.我家那时住在北京百万庄的建工部大院.“文革”来了,一家人被分了几块,我去山西农村插队,弟弟随大流到内蒙兵团,父母下放河南干校,原来的家自然不能保留,只留下一间房给在北京当工人的妹妹居住.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1970年深秋,我在农村接到父亲来信,说干校要解散,但建工部已被取消,北京是回不去了,人员需重新分配.因我在山西,父亲申请来了太原.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豆皮     
那是二十二年前的事,我正在上初中,正是长身体的年龄。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礼物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那般模糊,那般遥远。模糊得记不清他的面容,遥远得说不出他的去向。总在我快忘掉这个称呼时,他又出现在面前。那时我会有一丝疑惑:为什么我的父亲一点都不像邻家的叔叔呢?非常羡慕邻家的妹妹,她可以坐在她父亲的腿上,抱着脖子撒娇。不过这种遗憾往往会随着父亲的离开而消失。天空在我单纯的眼中一样湛蓝,世界在我童稚的心中一样完整。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手表     
走向工作岗位的前夜,父亲来到我的房间,将一个暗红色的小盒交到了我的手中,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明天你就要开始工作了,新的人生旅程即将开始,把我最为珍贵的这块表送给你,希望你能踏踏实实,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的心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小盒一直放在父亲的箱底,  相似文献   

10.
曾志妮 《金融博览》2014,(21):80-80
父亲的自行车是老式的凤凰牌,虽然锈迹斑斑早已“退休”,但仍静静地靠在我们家的杂物房里.父亲舍不得扔掉它,说它承载着自己很多的人生回忆.而对我而言,它则见证着父亲对我无尽的爱.  相似文献   

11.
12.
父亲的信念     
过几天就是父亲82周岁生日,我为不能返回远隔千余公里的老人身边而愧疚。父亲一生散淡、俭朴,爱好有四样:清茶、香烟、京剧和古典文学。我能想象他的寿辰是怎样度过的:一个清瘦而矍铄的老头,一边吟诵唐诗宋词元曲,一边啜茗;或者,沉醉在从收音机里飘出的梅兰芳唱腔里,手指间香烟袅袅。这么说,好像我多么了解父亲,其实不然,我忽视了他的精神世界和信念。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吻     
毕胜 《深交所》2007,(2):66-68
母亲病了,病得静悄悄,也很突然。 2005年的春节,大年初七下午,接到爱人的电话:“你妈住院了,你知道吗?” 我心里一惊:“什么病?什么时候住的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日记     
陈凌志 《税收征纳》2022,(10):52-53
<正>“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出自清人金缨的《格言联璧·从政》。金缨对为官者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警醒,启发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中干净做事,清白为官。从已故父亲的日记本中,我似乎看到了清人金缨的影子,那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底线是一脉相承的。现采撷三则,既是怀念父亲,亦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信鸽     
父亲是1962年响应号召从铁道部西安信号厂回到农村的。对一个过惯了城市生活、熟悉工厂生产流程的人,一下子要适应农村生活确实有点困难。但父亲还是尽快转换了角色,开始从头学习农活。  相似文献   

16.
17.
父亲的福字     
父亲的福字,是我的“中国年印象”中,最持久而亮丽的风景。 小时候住郊区,每年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儿一过,便开始有人卷了红纸送来,请父亲帮忙写福字和春联,到腊月二十七八的高峰,父亲桌上的红纸卷,简直堆成了小山。看着父亲上了一天班回来,还要没完没了地写春联,有时甚至要一直写到半夜,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生活中,若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说是纸质的笔记本。我的这种喜欢有时近乎到痴迷的程度。但又不同于收藏家,因为我不是为了它的价值增值了将来再拿出去卖,而是为了用。我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曾买了许多笔记本,有时相中了一种款式,一买就是十几本或几十本,现在还有很多空白笔记本没有用,在我的书柜中占据着相当的空间。单位发的笔记本我不喜欢,非得自己在文具店相中后买来的才行。这癖好伴随我从小学到高中到上山下乡再到回城参加工作直至退休。就是现在电脑几乎取代了纸质的笔记本,我还是离不开它。写作的时候。先用钢笔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敲到电脑中。  相似文献   

19.
胡小平 《金融博览》2021,(17):84-85
那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油灯下吃饭.父亲说他明天一早就去奉家山,在那至少得住半个月.母亲忙问去干嘛.父亲没正面回答,只是说学校已破败不堪,大队决定重建,只是算来算去,加上公社给的,大队自筹的,钱怎么都不够,他打算明天就带人去奉家山砍树,这样不仅木料好用,也能节省不少钱.母亲愣了愣,看着父亲,说奉家山是一脚踩三县的地方,离...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渡口     
我的家乡柳林镇,背靠青山。镇子前面有一条小河叫龚家河。龚家河河面不是很宽,但水质绝对清纯而且物产丰富。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龚家河的水,龚家河的莲,龚家河的鱼虾鲜又甜。”你看,这龚家河是不是有点儿名气?当然,论名气咱龚家河还远不止这些。比如横亘在龚家河之上的那座拱桥,据说是在宋朝时期建造的。桥墩全都是用巨石构筑而成。桥面用的则是质地极佳的汉白玉石,而且雕龙画风、刻花镌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