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春玲  温惠淇 《经济师》2014,(6):48-49,51
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结合了中西方生态文化思想的精髓进而提出的新型学科,生态美学在生态学与美学之间找到了共同的研究契合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生态美学与满族文化之间寻求到了共同点。满族萨满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深远,并衍生出许多艺术升华品。本文主要从满族萨满神歌、满族服饰以及满族的尚柳习俗中深入挖掘其中饱含的生态美学意蕴,并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视角探求满族文化中内蕴的生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展示出自身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心见性是一种平易、自在、包容、自在的禅境,明自家本心,见自家本性",应无所往,而生其心"。以"明心见性"为核心,禅宗强调"自心即佛",世人皆可明心见性;强调通过不修之修,无得之得,顿悟成佛而明心见性;强调即世间出世间,物我同一,一切皆无的真正自在的明心见性的美好禅境。  相似文献   

4.
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原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通常在中国园林中体现的是一种集自然美、生态美、社会美,具有时空性和综合性的造园手法,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本文作者结合杭州太子湾公园整治对园林美学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环境美学强调环境建设要重视生态的维度,以实现文明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统一。环境关是“生态文明”在环境上的体现。环境美学不只是环境美化学,还是环境保护学,它为环境保护提供美学理念和新的高度。没有人文精神包括美学观念作指导的环境保护并不是真正的保护,有时会造成对环境的另一种意义的破坏。环境美学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最高的美学追求。这和谐包括诸多利益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从根本上保证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环境美学将“乐居”视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注重生活环境的软件建设。营造“乐居”的环境,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这就是环境关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制约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要富民强桂、赶超跨越,又要保持和发展"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核心品牌,必须放弃传统粗放型增长的老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因此广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明确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然生态危机的凸显,人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消失。人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希图通过相关技术、经济与管理手段等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却往往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灵生态"危机。作为"自然生态"失衡的始作俑者,心灵生态美的培育是自然生态美实现的根本前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为治理"心灵生态"的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所蕴含的整体性、过程性、联系性等特征为心灵生态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有机思维的"心灵生态"培育路径主要包括培养有机的生态思维、倡导以有机共同体为基础的有机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和虚伪的华饰。所谓朴素,谓质朴,无铺张;也指俭朴,不奢侈。这一理念与繁复的装饰相比反映了庄子朴素的生态哲学观,与北欧和日本的简约、质朴的设计的理念相同。文章阐释了庄子朴素的哲学观念对生态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是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聚合体,城市景观规则凝聚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们对城市景观的改造和设计要遵循城市生态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生态美学为城市景观规划给予宏观的指导和直观的尺度依据,为其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随着城市景观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它的外在形式和内涵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思想涵义非常深刻,对后世的影响较大,而人生哲学又是庄子思想中的关键所在.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在"道"的自然观中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思想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完美的人生境界.然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学生的人生影响,有利于中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梁雅丽 《环境经济》2023,(13):66-67
做好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为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教育培训要发挥先导作用,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并将生态素养培育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培训目标中,做好顶层设计和全程布局。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业态在全国各地迅速崛起。"乡村民宿"是指村民以自有住宅或其他合法建筑为依托,结合本地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生态资源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乡土住宿体验服务的场所。近年来,北京乡村民宿业发展快速,并广受大众青睐。然而,目前北京乡村民宿业仍普遍存在能力、保障、制度、分配等方面的不足,应当对其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健全监管体制,从而推动北京建立乡村民宿业发展综合管理体制,促进北京乡村民宿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武洁 《经济改革》2013,(Z1):92-93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发展农业,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对于"差钱"的三农而言,的确堪称"久旱逢甘露"。不难设想,农业要想获得更多生机与发展机会,乡村要想免于凋敝,农民要想在家门口便获得体面的收入与安适富足的生活,无一不需要在乡村基础设  相似文献   

14.
各级各类艺术学校既承担着艺术专业的技能、专业素质得的教育,也要承担受教育者文化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任务。实现这一预设目的,强化,贯彻知识本位是震要的。所谓知识本位,既包括了专业知识的教育,也包括了非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真正贯彻知识本位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理念是前提保障,而真正贯彻知识本位,尚需教育学双方能够真正正确理解知识本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人们一直重视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代即拥有今日之所谓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今天的人们从生态审美的新角度,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哲学美学思考,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学习党章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把党章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用自己的财富造福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财富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企业家和富人才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生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死的数字的守财奴要更荣光、更快乐。  相似文献   

18.
"和"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历代音乐美学史料都对其作出了各种论述.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代七弦琴表演技术理论的琴学专著,这部论著被称为中国音乐美学"三书"之一,书中明确提出:琴乐之首重者就是"和".如果能将古琴演奏技术及音乐表演理论同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解决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震  张惠 《财经科学》2006,(7):7-12
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流动性资产的过剩,而是金融体系内生性矛盾的反映,是整个金融生态不完善的产物.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必然需要加强金融生态的建设.本文对"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含义界定、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影响等问题作出了系统分析,从改善金融生态的视角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凤岗诸多的客家文化传统中客家山歌是一大亮点.客家山歌具有非常强烈的生态美学智慧.这种生态美学智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对话,男与女的自由对话,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对话.客家山歌在这三个方面的对话表现出了极大的生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