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IPO, Initial PublicOffering)定价是股票发行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判断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发行价的确定是否以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Underpricing),一般证券市场上都存在这一现象,根据一个对32个国家(地区)样本区间的统计,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达27.86%,这说明新股发行价格和新股上市价格本身还是有所不同。从统计数据看,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抑价程…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新股发行方面仍然存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文章对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和上市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发行中各主体责任、探索新股发行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和发行规模;而发行政策的变化、不同的行业特征、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对于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相对适中的时间间隔范围内(10个交易日和15个交易日),同时,短期内大盘走势(5个交易日)与新股发行抑价并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股上市骂声一片。圈钱、歧视中小投资者、利益集团一次性套现。打蛇没打中七寸,骂新股发行没有骂到根上。此次新股发行之所以51家批发上市,暂停股发行积压了大量融资需求是一个原因,希望增加供应抑制新股虎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停滞一年多的新股发行正式重肩,首轮上市的48只新股也没有让期待已久的投资者失望,上市首日均表现不俗,平均涨幅为42.75%,并曾一度遭遇“秒停”,打新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证监会近日表态,从今年6月份到年底,计划批准约100只新股上市发行,低于此前市场对新股批最上市的预期。由于新股年内上市数目有限,新股资源依然是市场的抢手货,因此在新的打新规则下,斩获新股依然意味着大概率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本市场新股IPO折价程度及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全面、细致刻画中国资本市场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的折价程度;二是试图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对新股IPO首日超额收益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为此,本文分别按照年度、行业、上市地点、上市周期对样本进行了分类,计算不同分类下的新股首日超额收益;同时本文认为,新股发行过程中监管部门对发行价格的限制,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新股首日超额收益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存在“新股的品种结构单一”、“原始股股东牟取暴利”、“机构投资者获得利益输送”、“新股上市首日价格操纵严重”等诸多弊病,对其加以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如何进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从“推动新股品种结构的多样性发展”、“依法科学规制新股发行的价格”、“改革完善新股询价配售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0年沪深两市新上市250余支股票中有50余支新股出现破发,占总发行股票数量的20%左右,可见,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新股发行中采用的上市保荐制、询价制及新股发售机制都存在着弊端,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制约新股发行市场的发展,所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推进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是新股发行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决定着新股发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各参与主体的根本利益,影响到股票上市后的具体表现。本文从对新股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新股抑价现象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降低新股抑价、提高发行市场效率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2):112-113
从曾经的“新股不败”,到上市首日屡屡“破发”,再到如今的“门庭冷落”,大多数投资者对新股都表示经历了一个爱到怕,又爱又怕的过程。直接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股发行制度不够完善。发行价格“三高”、询价过程不透明等上市存在的种种弊端引发了新股上市后不济的走势,影响了本来就较脆弱的市场,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也随之流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