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足、城乡联动不足、产业分工不足、市场化水平不足、基础设施一体化不足、消费和出口作用不足等许多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需要以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及其在空间的有效分解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市场和企业自下而上的力量为主体,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地区的区位、资源、科技、文化等优势,以启动京津实质性合作和构建京津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契机,以深化区域制造业分工为核心,以制造业集群发展为支撑,创建"繁荣看京津,实力看河北"的区域联动型产业结构,释放经济潜能,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3.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长远看,要完成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解决好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天津的发展潜力问题,河北的产业发展问题,目前应着重在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必先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本文在梳理京津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思路:(1)优先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和环北京地区通勤交通;(2)加快建设沿海港口和疏港通道;(3)建设北京高速铁路客运枢纽;(4)整合机场资源并实现空铁联运。文章认为,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重点任务主要涉及城际高速铁路网、沿海港口与疏港铁路、东北过境高速公路通道、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等四个方面。为很好地推进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压力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倒逼京津冀三地联动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严峻也被提到国家层面。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除了加强行政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和破除体制壁垒之外,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问题在于三地产业间梯度转移,对接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世界经济大环境和趋势下,伴随着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2010-2020人才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迫在眉睫的了,本文在此背景下,时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较薄弱的河北省的经济如何提升问题中的最关键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各位有识之士研究的基础和结论上,进一步分析河北省人力资源现状和原因,从而根据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的新模式,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实施的基础设施领域,对其一体化状况的有效测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京津冀13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模型和一体化指数,根据基础设施内涵构建综合全面的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7年京津冀13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状况进行考察。定量结果显示:13市综合一体化指数不断提高,但是距离高度一体化还有较大差距;四个分类一体化指数均在不断上升,但是各类一体化指数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时部分单指标一体化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京津冀地区无论是横向经济联合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阻力。有理论认识上的问题,更有体制管理上的因素。但总的看来,“争夺地方经济利益”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矛盾和核心问题。而这一焦点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客观上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特殊的省域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由授权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要弱化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过高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是界定政府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10.
11.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明显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速度的现状。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就如何推动京津冀地区快速稳定增长这一问题提出种种构想,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运用相关的区域理论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基础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论证了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实施制订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实现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该地区城市的共识,经济一体化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物流的一体化,而物流一体化实现的关键是物流信息网络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将原来多个相互分割、自我封闭运行的独立经济区域,消除壁垒,形成一个在大区域内开放分工、优势互补、良性运行的系统的过程。京津冀的内部互动机制可分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进入“十二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典型的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效益将会逐步凸显,北京、天津的经济集聚效应会进一步扩大。纵观世界发展规律,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迁移和专业化生产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地区一定的经济差距是有利于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京津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宜按照产业集聚、产业扩散的规律,带动周边发展。京津集聚、吸引先进产业,转移落后产业。加强各区域的协作、磋商,在合适的经济差异下,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缓慢,成为了京津冀地区的短板,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成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重要的一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让人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河北省落后的经济本身已经成为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陷入贫困恶性循环的河北省,想要跳出这种难以依靠自身走出的困境,就需要依托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用外部资源来打破这种循环. 相似文献
18.
19.
崔和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76-78
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充分说明了京津翼地区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