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丁思宇  丁颖 《活力》2007,(3):31
一、“未消逝成本”观 过去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未消逝的成本。“未消逝成本”观是以历史成本模式为基点,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这一观点抓住了资产的取得一般会与发生成本耗费相联系的现象,较好地解决了会计实务中的资产计量问题。资产的计量是以成本耗费为基础的,与效益相比,耗费的计量要容易得多,而没有转移的那部分成本就成为资产,耗费是资产计量的依据。但是此观点没有抓住资产的本质。我们不能把成本当做会计的本质,成本只不过是取得某一资产的证据以及作为计量某一资产的一个属性而已。  相似文献   

2.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产生于本世纪30、40年代。同当时资产的定义密不可分,即“未消逝成本观”,认为资产的取得一般会发生成本耗费现象,资产的计量要以成本耗费为基础。在这种观点下,资产的计  相似文献   

3.
论资产计量     
会计上资产计量一直存在着成本与价值之争。这种争论缘于会计学者对资产本身以及会计目标认识的不同。20世纪前期,学者们倾向于从成本的角度来理解、界定资产,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资产本质认识的深入,会计学放弃了资产的成本观,采纳了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相应的资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会计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成本的研究多是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即强调教育成本研究的经济学属性。近期会计学视角的高校教育成本研究开始凸现,但都未能从理论上揭示出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会计学属性。本文从三方面揭示了教育成本研究的会计学属性。其一,会计学“决策有用论”赋予高校会计提供教育成本信息的神圣使命;其二,会计学成本概念的广义化奠定会计视角的“高校教育成本观”的理论基石;其三,会计学“多维成本论”构建会计视角的“高校多维教育成本观”。  相似文献   

5.
会计作为经济循环中的子系统,核算内容受到经济学思潮的重大影响。从资本的发展历程看,经济学的资本研究重心经历了从“惟物质阶段”到“人本化阶段”以及“社会化”的转移,会计资产的概念也经历了从“未消逝成本观”、“经济资源观”到“未来收益观”的变迁。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会计核算角度揭示两者的关系,并对未来会计核算的重点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怡 《财会月刊》2004,(7):37-38
一、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下的历史成本计量不同,与"决策有用观"相匹配的"价值"概念,是对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期,也是对所拥有资产的成本补偿的重新认定.这种对资产的定义更接近经济学对资产价值的认定,即资产表现为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一旦这种未来经济利益不再存在,或者已部分消失,就应当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这就是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试论资产减值会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资产这一定义,会计界历来有些争议,这种争议源于会计学者对资产本身及会计目标认识的不同。从历史发展来看,资产界定主要有成本观和价值观。"成本观"认为,会计的资产概念是与成本概念相联系的,即成本可分为两部分,已消  相似文献   

8.
对于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讨论,理论界形成了许多种观点,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经济利益观”。本文从我国最新会计准则入手,以“经济利益观”为基础,分析了会计的目标以及经济利益观下会计要素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利益观下会计报表实质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于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讨论,理论界形成了许多种观点,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经济利益观”,本文从我国最新会计准则入手,以“经济利益观”为基础.分析了会计的目标以及经济利益观下会计要素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利益观下会计报表实质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资产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但关于资产的定义,理论界尚无定论,实务界也莫衷一是。通过梳理资产要素的会计定义的发展脉络,对"未来经济利益观"、"资源观"和"权利观"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资产定义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国内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时,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主要是通过改变会计计量属性来实现资产保值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的“成本”是指过去实际交易中所投入或取得的原始成本,会计计量可靠性较好,相关性较差。“市价”是指现在虚拟交易所投入或取得的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会计计量可靠性差,而相关性较好。目前会计学界对“市价”的理解主要分为两派: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为代表的可变现净值观点和以美国、荷兰等国为代表的重置成本观点。笔者认为我国应属于前一学派。虽然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尚未普遍规定企业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则…  相似文献   

13.
从会计学角度来看 ,资产是会计要素之一 ,是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它贯穿会计学的始终。在对资产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中 ,经常要涉及和运用资产所有权概念 ,经常要牵涉到资产所有权判断标准的问题。由于资产所有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在不同的会计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资产所有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往往是不一样的 ,在运用会计资产所有权概念来确认某一会计事项时 ,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资产所有权”判断标准应用实例分析1 资产概念分析按照会计学经典定义 ,所谓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会计准则取消待摊费用科目的原因1.待摊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观。这种观点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他们认为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严重影响企业财务  相似文献   

15.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业务,旧会计准则是通过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来处理该业务的。这种做法将接受捐赠的资产“资本化”为企业所有者共有的资产,延迟了企业当期的利益分配,致使企业利益向少数股东倾斜,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实有不妥。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对该业务的处理也未做任何说明。但这一业务在实际工作中是比较常见的,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必要就该业务达成统一的处理意见。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与该业务类似的政府补助业务,认为可以借鉴政府补助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处理接受捐赠资产业务,并通过实例对此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收益观与全面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学收益观 会计学收益观采用的是“收入费用观”,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际经济交易的结果是通过会计核算在四大假设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运用会计的专业方法确定出来的。其特征为“三位一体”,即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由于它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学收益观得到了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会计准则、<会计学>专业教科书和近几年发表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学术刊物上的涉及无形资产、知识资产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文献为样本,对知识资产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论,试图在此基础上理清知识资产会计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资产的概念和计量模式出发,提出了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下,对人力资产的计量只能采用经济资源观下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人力资产的价值等于企业为人力资产投入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制约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公允价值的定义。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基本一致,这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核进行了逻辑分析,指出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结点,并对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进行对比,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发展遵循了历史的逻辑。针对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各国会计目标的考察,结合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进行了定位,阐述了会计目标对会计准则制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