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以"阶梯电价"为例,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探讨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利益被集团利益所掩盖的事实,表明政府在权衡各方利益时的对公共利益的偏离.  相似文献   

2.
阿尔蒙德所认为,政策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认定三个过程。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认定这个政策价值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来讨论公共政策公平性过程中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及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其价值问题,这也是政策科学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必然包含政策主体的价值选择,对社会资源的提取和分配以及对行为管制的政策系统行为的选择,体现政策主体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7,(12):167-172
当前,我国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新《食品安全法》确立的"社会共治"模式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实质是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的政府主导型治理,其他参与治理主体被悄然边缘化且正当利益被疏离,协同效应无法实现。利益均衡,不仅是参与共治主体间动态上权利、利益的公平,也是主观认识上的一种均衡。食品安全治理的域外考察与利益均衡的正当性分析,凸显了重构权力与权利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兼顾多元利益的妥当。在契约精神下,通过企业、公权力、公众理性协商下的利益协同与主体间内部利益的理性认同,来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规范性治理,以寻求利益均衡成为食品安全治理政策演进的一种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和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这就给政府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提供了可能。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有自身的利益追求。由此可见,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当政府追求来自权力的自身利益时。因此,处理好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行为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行控规研究多侧重于技术层面,而对城市开发中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博弈缺乏深入分析的问题,基于公共政策学视野,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对控规运作中的地方政府、开发商、规划师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博弈展开系统研究,揭示了控规运作中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研究提出亟需建立基于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的控规运作制度,以协调利益矛盾,保障合法利益,遏制利益膨胀,促进多元利益平衡,增进公共福利.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公共政策创新的崭新的思维理念,以人为本是公共政策创新的价值取向。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共政策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通过加强公民的政策参与,增强政府的回应,拓展政策输入渠道构建起的互动政策创新模式,是落实公共政策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灿灿 《企业导报》2012,(12):20-21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系统运行中的首要环节,在公共政策系统运行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如果运用合理的政策对社会发展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用运筹学的系统理论来分析如何制定好的公共政策,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冲突日益加剧,具体体现在农村利益主体整体与政府的利益冲突、农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贫穷的农村利益主体与富有的农村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因此要用法律来保障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增强法律在农村中的作用,保护农村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有效的多元诉求渠道,建立良性的利益驱动机制,用法律来调控农村主体多元化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制定实施主体、种类、性质、制定依据与制定原则等若干基本理论要素进行逐一解读。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是要缩小区域之间过度的、不适当的经济差距,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避免区际过度发展差距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此外,区域经济政策还有民族、国防等特殊向度的扩展功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主体是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的整个政府体系;公共性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根本属性,当然这种公共性的发挥,要有利于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市协调的破解"区域问题"的长效机制。相关的解读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乃至促进区域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政策选择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对于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无论从横向来看还是从纵向来看,其主体是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组织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主体,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享有剩余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  相似文献   

12.
修玮 《财会月刊》2006,(3):26-27
公司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重大性等特点。公司各利益主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会积极参与财务战略的制定,并且各利益主体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冲突。本文分析了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的利益动机.以及各利益主体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战略制定的。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主要的主体,在发展国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不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使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政府运用公共政策手段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协调三者利益冲突的关键,是握有公权的政府应当回归至中间人的位置,在公正的天平上衡量三者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要协调好被拆迁人、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以及被拆迁人利益、房地产开发商利益与公共利益,可从完善政府拆迁政策、把握好房地产开发商的介入时机等方面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所作权威性分配.从资源的增值性特点看,公共政策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因为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公共财富.所谓政策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在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领导、指挥和控制下,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其表现形式就是对公共政策性财富的重组与整合,形成新的、有用的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包括对公共政策资源本身的重新优化组合、整合利用,对过时公共政策的清理,对合适的、有用的公共政策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公司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重大性等特点。公司各利益主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会积极参与财务战略的制定,并且各利益主体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冲突。本文分析了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的利益动机,以及各利益主体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战略制定的。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由各利益相关者主体构成,当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就是相关者利益主体价值之和最大化。而要求社会价值最大化,必然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一、盈余管理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指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是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或者是指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在某种意义上有意识地介入到对外公布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即“对揭示的管理”.以达到有关利益主体的非公开化的目标。这是一种在法律、法规、准则等允许范围之内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会计行为.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方法。假如不存在会计法规的弹性空间.盈余管理行为亦将不复存在。成本最低的现代企业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范式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来监督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在这一范式中经营者手中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就是会计法规中存在的弹性空间。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又是一个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他们的利益与委托人之间利益发生冲突时.必然会行使这一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来获取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标准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多方利益取舍的过程,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制定的"标准"。需要一以贯之地秉承公共利益大于一切的理念,充分发挥专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防止异化为利益博弈的筹码。  相似文献   

20.
征地过程中利益主体的矛盾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围绕土地征用产生了很多土地利益主体,包括失地农民、村组干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用地企业、城市居民等。这些利益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分歧。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城市居民是土地需求和利用主体,前两者是得利者,后者是失利者。农民是土地供给主体,属于失利者。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产生了巨大利益增值,利益主体在这些增值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基于各自势力的不同而获得或多或少的份额。利益矛盾由此不断演变,日趋尖锐。要化解这些土地矛盾纠纷,则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框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