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文化》2006,(1):53-54
原来听说过这种营销方式和产品,但都是耳闻,我这耳闻和刘会长的耳闻不一样,因为他亲自体会了。一般接触这个东西都会先有一个疑问,到底这个是针对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是老年人做,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也少,我们的宣传工作也不是太好。“什么都治”,我一听这个,不能相信,不只是我,别人也一样。今天听了之后,特别是刘院长讲的原理和针对性,确实是增加了很多知识。听了之后我有点心动,我比刘会长落后,我也在慢慢想这个问题,也应该创造条件来亲自体验这个东西。  相似文献   

2.
声音     
我相信不管是哪一个企业,他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要想在高端车市场上有所发展的话,他必须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非常坚定的、清晰的战略。如果不是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而是短期的做一些模仿性工作的话,应该说他永远落后别人一步,因为模仿的东西永远都是已经有的东西,而一个领先者永远不会停下他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100米赛我是冠军,1000米赛我落后了,但是10000米赛我是开着奔驰参加的,谁能跑得过我?”陈金义这里的“奔驰”当然是他的重油乳化项目,可是这个项目却让他在10000米赛中险些“出局”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有圈内好友赴美采访、参观,对大洋彼岸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发展状况做了一番翔实的考察。归国之后,他不无忧虑地对我说,国内密集发力新能源车也好些年了,但还是比人家落后一大截。  相似文献   

5.
美国某公司总裁Jemes先生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即便是和他在广州星巴克咖啡馆的一次聊天,也总能让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经商之道。 “市场立本、流通盈利、销售为先”:这就是他告诉我的成功“秘诀”:随即,他给我举了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张娟 《国际市场》2006,(9):33-35
阳光,从明亮的窗玻璃洒进室内。这是2006年7月的一个早晨。我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肚子里装着许多学问,但是此刻,我从他的笑容中,更多读到的是慈祥、平和。他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我说,静静地为我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7.
梓林自从1999年出版《商海拾贝》.2000年出版《企业游戏》以来.现在已经出到第六本书。我曾经问过他.在你写的这几本书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7他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是《潜海·观潮》。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企业游戏》。正是因为这本书,我认识了梓林。现在,他又要出《企业游戏隐规则》,照我看,这是《企业游戏》的续集,是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深刻思考.也是更为简洁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胡世达  谢晓辉 《商界》2004,(10):52-54
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您看,我这不是想为您省钱吗”。这是我们“拼缝”的绝招。只有让购车人感到你在为他着想时,他才容易被你牵着走。  相似文献   

9.
《经贸世界》2005,(2):84-85
我曾经是一个在直销中奋力拼搏的热血青年.时间已过去两年了,而我在走上社会后的夸天,又一次有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被一个昔日的伙伴唤醒就在一个月前.和我以前一起奋斗过的伙伴,给我打来电话,告诉了我他的想法:卷土重来。我们在完美中并没有失败.我们这次一定能成功。这是他传递给我的信息:他说只要我点头.他将依然跟我做,  相似文献   

10.
琚平和 《中国报业》2011,(10):53-56
去年11月13日13时42分,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令我十分震惊。但这毕竟是现实,21日上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向其遗体告别。望着灵堂上他那栩栩如生的遗像,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淌。他那铿锵有力的讲话,推心置腹的交谈,严肃认真的工作神态……不断闪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1.
施永青 《商界》2010,(12):97-97
有部门主管向我投诉,指另一个部门未征得他的同意就收留了他的一个刚离职的同事。他说,这个同事本该是被撬走的,这令他脸面无光。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宵节晚上,外甥小川打来电话,叫我无论如何去陪他喝茶。我一看表,都快11点了。走进茶室.只见几个小青年正喝着功夫茶,眉飞色舞地谈论着。小川告诉我,去年他回乡下老家,用200元钱买回一个石缸,后经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元代的文物,估价2万元人民币。这口石缸被遗弃在当年生产队的马厩外面。小时候,他常到马厩玩耍,这口石缸他早就见过,当年是饮马用的,他还记得石缸外面有二龙戏珠的浮雕。买来时,缸的里外污秽不堪,还有轻微破损。经他一番清洗后,石缸通体洁白,石雕图案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3.
袁岳 《商界》2008,(7):1-1
王均瑶我见过一面,后来直到他去世我再没有见过;我也见到过华罗庚教授一次,然后就再也没见过。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大部分的人我们在这一辈子只会见面一次。我曾在很多大学做职业演讲时给在座的同学说,“也许这是这辈子我们之间唯一的一次见面”。当我坐在从北京到洛杉矶的飞机上的时候,旁边是一位大约60多岁的老人家,1米8左右,很有风度,我猜想他是一位退休的商人。  相似文献   

14.
《华糖商情》2001,(29):4-5
山西大同梁先生6月中旬来电:我是一位白酒经销商,现在是某品牌的地区总经销,这一品牌以前在大同由另外一位经销商做总经销,由于他市场开拓不力,因而厂家于去年底将其撤销,改由我做总经销。现在经过半年,这一品牌已成功打开当地市场,但原先的那一位经销商还有大量库存.他以低于我的价格倾销,不仅抢了我的客户,而且扰乱了市场,也使我的信誉受到损失。这件事让我很烦恼,因此,想请“华糖诊所”帮我出个主意,找出一个妥善解决此事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卖了粮拿不到钱,教师教了书领不到工资,领到的欠条俗称“白条子”;邮政部门邮递的汇款单不能及时兑取现金俗称“绿条子”。而时下,社会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比“白条子”鲜艳,比“绿条子”高档的“条子”,有人称之为“红条子”。“红条子”到底是什么?别忙,且先听我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前不久,一位同学愁眉苦脸地来找我求助,一是借给他二百元钱,二是拿着这二百元钱去代他走一户人家。当时,我心里直纳闷,这天底下哪还有请人走人家的?我赶紧追问他,那知这一问竟问出了一肚子苦水。原来,这一天他有两户人家要走,而且都在晚上。…  相似文献   

16.
《沉思录》这本书最初引起我的兴趣,还是缘于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他说:“《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到底是什么令温总理对这本书推崇备至呢?  相似文献   

17.
感悟孙荫环     
李涛 《中国工商》2002,(10):152-157
这篇文章的动笔时距采访孙荫环已将近一个月时间了,这并不意味我的记忆力有什么消退,而是如何动笔来写他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我还很少遇到这种状况。最初见到孙荫环,你会感觉他很稳妥.甚至可以说很中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但他的内心绝对不是一潭死水,他似乎把一切都看透了.但看透之后还有许多生机勃勃的劲头。他人也很实在,从不做什么没边的许诺,对员工有很具体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见小王在翻报纸,于是我就拿出已定稿的新作“我爱‘罗嗦’一文,请他看看,言下之意,是让他们青年人看看我这老同志是怎么勤备、严谨的,  相似文献   

19.
林奕全 《中国会展》2012,(23):81-81
经过半年的磨合与发展,回广州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还算可以,但是也深深感受到在广州做展览工厂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工人困境广州的展会市场不比北京差,但是工艺水平总体稍微落后于北京。当然,这是多方面因素而导致。我个人觉得最大因素是工人师傅。  相似文献   

20.
在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遇到了一位恩师,他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是在创业,而是在闯墙。”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让我懂得:努力可能只是一个陷阱。也因为这句话,庆幸的是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