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资料,对河南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第二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相互依赖而发展,非生产性服务业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生产性服务业虽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服务,但还不能满足一、二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欢欢  鞠成江 《商业时代》2012,(20):126-127
本文以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投入到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不断上升;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风险降低,行业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商》2016,(5)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派生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一理论,试图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本文首先定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关联的理论基础,然后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急需专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保持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竞争力则必须对产业集群进行升级,可以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创新网络、创设良好环境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基于服装产业的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北京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关联程度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应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建设,优化外部环境,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分工优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又对经济与产业协调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与性质出发,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路径,基于此,进一步探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以此为明确生产性服务业战略地位以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和服装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对服装产业的拉动作用大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风华 《商业研究》2011,(11):69-7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对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广东制造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不断下降,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具有高附加值、低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普遍大于需求拉动力。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集聚趋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成为必然,也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及周边的制造业和产业本身提高了竞争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集聚,认识并发挥其竞争优势,是每个城市和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商对珠三角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高,但是区域分布不均衡,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珠三角产业升级已经具备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承接与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功能需求日益迫切,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进一步提高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步伐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文献的梳理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回顾,从集聚形成原因视角深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机理,探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构建模式,提出杭州市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相应的对策,即杭州市应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彰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加强产业联动,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综合竞争力;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打造智力软实力平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通过计算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需求情况及产业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需求感应程度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感应程度整体差别不大,但产业结构内部差异较大。本文从加快中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重视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典型国家的数据,描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该趋势形成的内在机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均在不断上升,但前者上升幅度较后者大,这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是源于其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尤其是前向的产业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大力发展面向医药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分析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例举国内典型医药产业集群内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对策与建议。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七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陈玲 《市场论坛》2007,(10):62-63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正在改变着产业结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和制造已经卷入高度相关和相互补充的阶段。现代制造企业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共生发展。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辉  王坤明  孙露露 《江苏商论》2012,(8):95-97,101
本研究从辽宁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SWOT分析入手,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地区发展、产业聚集、发展水平等五个方面剖析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动态方面运用动态集聚指数分别来对比研究四个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动态集聚速度。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从动态角度整体均存在集聚现象,各区域及各行业动态集聚速度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结构及与各产业的融合进行经验研究。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在2007-2012年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日益凸显;深圳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融合发展并不深入,未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服务业发展自身具有较强的增强效应,但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升级的作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