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对经济学及经济实践贡献巨大.进入互联网时代,似乎互联网+已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颠覆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促进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颠覆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等等.的确,互联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信息生产、传递、接收诸多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深刻的复杂性.海量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生产、传递、接收中大量充斥着虚假信息;信息主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电子商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对称和市场理想状态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房地产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严重,信息流动不畅、市场交易者的信息本本高昂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本文从房地产市场基本概念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最优交易合约设计问题的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该理论对许多研究领域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销售人员的选择及其薪酬确定策略,研究指出通过合约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销售人员的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秀萍 《现代财经》2006,26(11):29-32
信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往往出现“失灵”,从而不能达到最优资源配置和市场高效率运行。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保险合同主体任何一方为一己之利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都会给保险业带来运行风险,降低保险市场运行效率。应对这些风险予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保险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采用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的实验室资本市场,研究信息是否可以通过市场迅速传递。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非有效的;市场对信息的传递和价格反应是有条件的而且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具有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普通人,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的情况;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引起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导致价格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要从正规渠道获得债务融资较为困难。本文将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浅析,分析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对中小企业造成的融资影响。在理论的铺垫和问题的提出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省的例子作为分析例证.最终分析这一信息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锡良  郭斌 《经济学家》2004,(4):97-103
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问题。认为银行贷款融资因在信息生产和监控方面比企业债券融资更具比较优势而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首选,企业债券融资更适宜于一些特殊的企业群体,企业债券的大力发展有赖一定的市场条件.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军 《经济师》2004,(5):260-260,262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是指信息在市场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方对交易对象的内在属性比另一方更为了解。经济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效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文章尝试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 ,并提出企业营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通货紧缩仍在持续,表现为价格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及经济增速放慢(低于潜在产出水平)。通货紧缩为何长期持续,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本试图用信息经济学理论,通过分析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微观行为,认为:通货紧缩时期在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度。劳动力市场上效率工资的存在造成失业增加,工资成本反而下降;高等教育普及使原有凭结构的信号传送功能弱化,迫使人们追求更高学历层次,并为之增加储蓄,减少了即期需求;商品市场上厂商之间博弈会形成折弯的需求曲线和价格粘性;信贷市场由于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信贷配给更加严重,债券市场因代理人问题出现萎缩;中小企业融资也因各层级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程度差异,形成低层级融资均衡,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投融资不足。  相似文献   

10.
1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特征信息经济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万能的,通过自由竞争可以实现市场资源的自由配置这一状况,信息经济学认为,现实世界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或者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市场价格机制不再是使市场均衡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1.
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融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经济学理论核心框架的阿罗—德布鲁模型假设信息完全与信息对称。但现实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如果在阿罗—德布鲁模型框架下研究不对称信息问题 ,那么企业融资将成为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的几个简化模型进行了介绍 ,并作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市场机制顺利运转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完善。如果信息不完善或不对称,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运转,资源就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将资本主义经济自动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去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就是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是如何运转、失灵或消失的。他们分别考察了旧车市场、金融保险市场和就业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触发的价格质量螺旋下降造成的社会浪费。信息经济学探讨的这些问题遍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突出贡献都在信息经济学领域、他们分别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旧车市场交易过程、银行信贷配给以及保险领域的投保等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近,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市场不复存在,上述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现代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而我国证券市场中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果不能逐步缓解,那么对整个市场中长期的稳步运行和规范发展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埃米·芬克尔斯坦是卫生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她的理论贡献在于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关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性的实证研究;二是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与福利损失的实证研究;三是关于公共干预对医疗市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芬克尔斯坦一系列论文进行梳理,从这三个方面对其学术思想做出评介。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当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入手,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和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初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预算的契约命题由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既可能发生在市场,也可能发生在组织内部,还可能发生于政府规制之中,因此,任何市场经济都必然会面临以下激励约束机制设计问题:给定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防范机会主义的最优社会契约安排。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类,把关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社会契约安排的理论称之为契约理论。现代契约  相似文献   

17.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是当前投资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当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其中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度量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借鉴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指标PIN值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指标,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则公司的投资支出越低。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较高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较高,并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本文的研究不仅体现了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思路,丰富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据现代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基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是信息不对称,原因是利益不一致.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上的不一致,代理人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为自己而不是为委托人来谋取最大化利益,从而有可能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或造成效率损失.有效解决国有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设计科学的委托-代理机制,并通过该机制抑制不良贷款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无形资产的无形特征,使得无形资产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市场的发展。本文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后果及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改进无形资产计量和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改善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质量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农产品安全市场上,市场失灵问题大量存在,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所在。以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拟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阐述其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缓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